2020年南京喜茶微生物污染事件 – 食育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近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 2020年南京喜茶微生物污染事件 – 食育网

2020年南京喜茶微生物污染事件 – 食育网

2023-09-21 1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概述

2020年中,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启动了专项检测,检测发现,喜茶的一款食用冰、四款现制饮料均检测出微生物均有检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二)2020年南京喜茶微生物污染事件过程

2020年6月2日,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夏日冷饮”进行了专项抽检,抽检16批次果茶(奶茶) 6批次食用冰,涉及喜茶、奈雪、都可、一点点等品牌。结果显示:在此次抽检的16批次果茶、6批次食用冰中,喜茶旗下有5批次产品被检出问题。据悉,这5批次产品来自喜茶在南京的两家门店。其中,3批次果茶取样自中山路分店,1批次食用冰和1批次纯奶茶取样自珠江路分店。

 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罗亚玲介绍,工作人员对冷饮店、咖啡店,包括一些快餐店的食用冰块都做检测,主要是检测卫生的指标,比如大肠菌群还有总菌群的数值。目前,餐饮环节的散装食用冰,尚无国家标准,此次抽检参照预包装食用冰的标准进行风险评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标准为100CFU/g 、10CFU/g 。罗亚玲介绍,四款饮料里面有三款检出了大肠菌群,有四款菌落总数参照同类标准都是高于同类标准的。喜茶珠江路分店食用冰的菌落总数检测为1200CFU/g,菌落总数超标11倍。抽检结果说明,这两家喜茶门店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风险,如果不予重视,消费者食用相应产品后,很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呕吐、腹泻等疾病。

公开资料显示,喜茶创办于2012年,最早起步于广东江门,原名“皇茶”,后更名为喜茶。此前曾曝出食品卫生问题。在资本加持下,喜茶快速扩张门店。喜茶方面在今年年初透露,2020年喜茶门店总数将达到800家。喜茶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显示,仅4月喜茶已经在多个城市新开设了16家门店。

然而,与融资、快速扩张相伴的是喜茶频发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

2018年12月,喜茶上海兴业太古汇店消费者喝到疑似“透明指套”异物;2019年1月,喜茶西安赛格店被曝“环境脏乱差”;2019年4月,喜茶厦门万象城店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出容器ATP指数(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ATP指数超标说明餐具清洁程度不达标)严重超标;2019年5月,有顾客在喜茶苏州圆融店的外卖饮品中喝出苍蝇。加上此次南京饮品微生物污染事件,喜茶已出现多起食品卫生问题。

(三)2020年南京喜茶微生物污染事件处理

玄武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罗亚玲表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说明产品发生了微生物污染。产生原因可能是生产环境卫生不达标、生产设施设备清洗消毒不合要求、运输存储条件不当发生污染、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都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微生物污染。

6月13日,喜茶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喜茶南京门店饮品及冰块抽检的说明》,称公司目前初步了解主要原因是门店操作不规范所致,如取冰时把使用过的冰铲直接放置在冰块上,制作饮品时冷藏牛奶放置在常温状态中时间太久等。喜茶称,正针对此事进行5项整改:

一是第一时间对涉事门店进行整改,对门店其他重要食安环节进行彻底排查;除门店自身做彻底清消毒外,请第三方专业消杀消毒公司到店进行消毒作业。同时对南京15家门店马上开展自查。

二是在目前制冰机门店毎周清洁消毒一次的基础上,安排制冰机厂家专业人士每季度增加一次拆机深度清洁。本周内完成全国所有门店的制冰机与冰块质量专项检查,排查和整治高风险门店,同时再次对门店设备管理员做制冰机操作培训,加强门店制冰机管理的标准,并定期由总部和第三方检测单位到门店进行现场检查和校准。

三是再次加强门店冰块及奶制品使用规范。

四是重新宣导洗手消毒规范,并在日常营运过程中追踪落实。

五是积极配合政府的后续食安调查,同时向大家透明公开门店食安状况。

(四)2020年南京喜茶微生物污染事件原因

企业内控不严

自制饮料多以手工加工操作为主,某些从业的操作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习惯较差,在操作过程中随意性强,手未清洗消毒,且不穿戴工作衣帽,不佩戴手套口罩等,这些都势必会导致很多环节对生产的饮料造成污染;为了降低成本,采购的果蔬类等原料不新鲜,甚至有些还可能出现局部霉变、腐烂。部分蔬果在榨汁前未经严格的有效清洗,有的甚至带皮榨,导致周围环境污染的微生物进入自制饮料中;还有一些厂家甚至直接使用自来水来配置饮料;有些店家为了缓解高峰期工作压力,服务人员在用餐高峰到来前便把饮料制好,因为贮存温度较高,加之这些饮料大多营养丰富,如果贮存时间较长,细菌则会大量增殖。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自制饮料加工过程中从选用的原料受污染、制作过程卫生措施不到位、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不当、保存不当、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要提高自制饮料的卫生质量,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制作环节的卫生管理,及时制定有效的卫生控制措施,应加大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使作业人员和帮助经营员有足够的食品卫生意识,规范作业,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使用不合格原料,并对原料及饮料加工所用工具和容器进行科学合理的清洗消毒,并采用定期监督抽检的办法加大监测力度,使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与监测监督的保障作用相互促进,以此确保消费者的餐桌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企业应严格控制卫生质量安全,自觉建立一个完善、合理、健全的卫生安全保障体系,给消费者创建一个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让人们能真正实现吃的安心、吃的放心。2. 监管体系不健全

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安全管理不规范所致。毒奶粉、毒筷子、毒餐盒、洗虾粉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终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公共监管体系的缺失。实际上,公共监管体系一直存在,只是在各层级、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上打了折扣,如果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及职责赋予加以日常监管,各尽其责,而非等待其事态大规模扩散并爆发后才匆忙行动,将会有效遏制危害人民健康的事件发生。

第一,要落实企业和政府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监督指导。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敬业尽责,以对百姓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市场加大检查频率,拓宽覆盖范围,最好做到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保证食品安全市场的“零死角”。 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3.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自制饮料不属于工业生产的食品,未经生产许可审查,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制约,制作过程比较随意,生产环境和使用设备没有严格规定,对使用的原材料和添加剂控制不严,加上监管部门还没有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导致餐饮行业自制饮料的产品质量存在较多的问题。

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是道德的底线,但是我们的法律还没能很好地起到保护消费者的作用,也没能对企业伦理做出应有的强制规范与约束,可以说多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也与事故的处罚力度较低,不能有效的震慑犯罪分子有关。近几年,我国各方面都逐渐得到了发展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建立起来了并在不断完善,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我国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加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