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区分】地形、地势、地貌的区别与联系,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等值线的作用 【概念区分】地形、地势、地貌的区别与联系,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

【概念区分】地形、地势、地貌的区别与联系,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

2023-03-09 04: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请转载分享收藏在看点赞留言

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七大洲的地形各具特色,欧洲、非洲、南极洲地形较为单一。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个洲;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南极洲地面多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大体上可以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地形区,所不同的是南北美洲地形组合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组合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亚洲地形最为复杂,其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海底地形大体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盆三部分。海底地貌类型复杂,有很深的海沟,面积广大的洋盆,以及绵延的海岭等。世界最深海沟是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那海沟,最高的山是喜玛拉雅山。

地势: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不同地势往往由不同条件下内、外动力组合作用形成。人类对地势的利用表现在工程水利、建筑和军事等许多方面。

中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从中国地势阶级示意图看,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渐降低,可以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这里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广阔的近海大陆区,这里水深一般不足200米,岛屿星罗棋布。

地貌: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在测绘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

把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我们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差,称为等高距。

把等高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绘制在图纸上,就得到了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表示一个地区地形的起伏,山脉的走向、形态通过。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是山顶地形;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降低,是盆地地形;

两个山顶之间,海拔相对较高,两条等高线相对凸出的部位,我们称为鞍部;

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峭壁

数条等高线平行,并且都向海拔较低处凸出,这里是山脊

数条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那么这里是山谷。

等高线密集,是陡坡;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根据海拔给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分层上色,可以获得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看起来就更加生动了。可以直接观察颜色来判断地形。

著名的新安江水库,观察湖面小岛的边沿,裸露的黄土从高处看去就像是绘制在湖面上的等高线。

建设水库淹没了低洼的陆地,山峰变成了小岛,故而得名千岛湖。千岛湖水不经任何处理即达饮用水标准,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高度与等高线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有关相邻点所联成的封闭曲线,高程都是整数(整米、整分米)。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部位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重合处——陡崖(见下图)

2.判断地形坡度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关键是抓住比例尺和等高距。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南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2)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3)根据比例尺判断

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4)比例尺和等高距都不相同,则可用 的值进行比较。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坡度α的大小就可以用等高距与比例尺的关系进行表示。

3.判断地形类型

平原: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它的主要特点是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则是平原海拔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和丘陵的区别在于起伏较小。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盆地: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4.等高线弯曲部分的判读方法

(1)垂线法

在等高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高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则等高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高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高值区。

(2)切线法

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3)口诀法

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值低,凸低值高”,“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大山谷、小山脊”等等。

5.等高线与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

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称水系,又称河系。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于荒原。水系的名称通常以它的干流或以注入的湖泊、海洋命名,如长江水系、太湖水系、太平洋水系等。

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落差大,则水能丰富,不利于航运。

水文特征:河谷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6.等高线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点”:

①确定水库坝址的位置

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等,依等高线高程定坝高,依水平距离定坝长,尽量少淹农田。

②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③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港口码头应选择等高线稀疏(陆域平坦),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④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⑤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⑥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的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⑦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同时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选“线”:

①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确定引水线路:引水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流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输油管道选线,路程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大山、大河等。

选“面”:

①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工业区应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③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通视问题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

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交通线路选择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水库

①.选在河流;②坝址——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坝高——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⑤坝长——工程量的大小。水系特征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

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