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17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隋唐时期民族交往和对外关系相关材料题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17张PPT)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17张PPT)

2024-05-21 01: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你能为这些图片设计一个展示主题吗?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拓片《燕然山铭》石刻89年,汉大败北匈奴,勒石记功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唐朝《礼宾图》西藏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汉倭奴国王金印和印文马戛尔尼使华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民族交往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1课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结合时空要素,描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及边疆政策,简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能够依据时序,梳理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历程,认识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体制。水平3-4学习目标:能够运用相关材料,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论证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能够探讨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式及其成效,体会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智慧。能够捜集并运用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体制一朝贡体制的实质,辩证地评价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体制。时期 职官 管理政策 特点秦汉 隋唐 元明 清 典客、典属国和亲;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设护乌桓校尉;屯戍政策大鸿胪郡县制;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因俗而治;以军事防御为主;中央、地方协同管理;屯戍开发;民族治理体系初步发展礼部大鸿胪治理方式多样化;统治范围更加广泛;民族政策更加开放郡县制;册封谯国夫人;加强与流求的交流羁縻府州制度;和亲;会盟宣政院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因俗而治;重视儒学教化的作用;注重“华夷一体”;加强边疆治理,管理政策多元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行省制;设澎湖巡检司;设北庭都元帅府满蒙联姻;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册封达赖、班禅;设办事大臣;改土归流设“九边”重镇;都司卫所制度;土司制度;敇封西藏僧俗领袖;修筑长城;边境互市理藩院1、边疆管理政策(1)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阶段北击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西域都护府河西四郡护乌桓校尉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后汉书》卷86,南蛮列传阅读教材第60页,找出秦汉时期分别在哪些地区实行了什么管理政策,在地图相应位置上写出来。更名管理机构扩大管理范围结合材料和地图,观察与秦朝相比,汉朝的边疆管理政策有哪些新的发展?和亲屯戍政策乃分处(匈奴)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材料二(西域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汉书·西域传》材料三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汉朝的这种管理制度有什么特点?1、边疆管理政策(1)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阶段以军事防御为主因俗而治中央、地方协同治理1、边疆管理政策(2)隋唐至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册封谯国夫人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和亲、会盟联系密切阅读教材第61页,找出隋唐至两宋时期分别在哪些地区实行了什么管理政策,并在地图相应位置上写出来。隋唐时期的边疆治理政策与秦汉相比有何异同?材料四: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新唐书·地理志》 管理机构层层分布,统治范围更加广泛 因俗而治 运用教化的手段 边疆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郡县制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清世宗实录》,卷86 雍正七年九月癸未材料八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重要的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张帆《中国古代史简编》材料七思考明清时期对于历代边疆治理的办法有何“继承”,又有何“创新”?1、边疆管理政策(3)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阶段因俗而治注重儒学教化消除“华夷中外”之分,重视“华夷一体”边夷土官,皆世袭其职,鲜知礼义。治之则激,纵之则玩,不预教之,何由能化。其云南、四川边夷土官,皆设儒学,选其子孙弟侄之俊秀者,以教之,使之知君臣、父子之义而无悖礼、争斗之事,亦安边之道也。——《明太祖实录》卷239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壬申材料六2、经济交往材料九:通过所谓的“茶马贸易”中国获得了紧缺的马匹,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的供给,中央王朝因茶叶而掌握了“华夏边缘”地区的命脉。——杜君立《历史的慰藉》阅读以下材料,思考明朝的茶马互市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茶马互市图中原地区和西北少数民族互补互利,促进了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动;加强了中央集权。3、文化交流材料十:儒家和亲的终极目的不止于和平,而是同化与臣服。——王泉伟《构想天下秩序:汉代中国的对外战略》阅读材料,思考汉、唐两朝的和亲政策有什么变化?王昭君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材料十一: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材料十二:开元时,宫人骑马时“皆著胡帽”。材料十三:玄宗时“士庶好为胡服貂皮帽”。——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单向汉化文化互鉴和亲的作用是什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往来,推动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各民族之间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1、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主要是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管理机构。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明朝的卫所和土司等等。2、经济交往。如汉朝实行的屯戍政策和明朝的茶马互市等。3、文化交流。如联姻、杂居聚居等,各民族频繁接触,互相影响。4、民族冲突、战争。冲突与交融齐头并进,它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徙,在冲突或战争占据有利地位的一方还会带来大量的本民族人口,并且在冲突或战争过后,有利的一方会推出一些如鼓励通婚这样的有利于民族融合的政策。孝文帝改革:禁胡语、说汉话、改汉姓、尊孔子等。阅读材料,思考孝文帝和忽必烈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差异?北魏孝文帝忽必烈忽必烈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马掌管国家财政;吐蕃僧师八思巴创蒙古文字,领宣政院事。少数民族单向汉化网罗各民族人才,多民族互鉴为什么他们实行的民族政策有所不同?(1)北魏广大的被统治者,是北方各民族的混合体,其中汉族人占绝对多数。(2)汉族的文化更加发达。(3)服饰各异,语言不同,不仅影响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而且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1)元统一前,农民起义不断,各族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都希望有一个统一安定的国家,统治阶级也对此“心惊胆战”。(2)长久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许多少数民族在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汉唐宋明清元汉:打通了海路两个通道,开辟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隋隋: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国王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唐:造纸术等中国技术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宋朝因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还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行纪》。明:郑和下西洋,14世纪时,明朝虽然实行了海禁,但是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清:《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发展情况阅读教材,找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材料一:“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材料二:“(汉武帝)元封三年,大秦国贡花蹄牛”材料三:“(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曲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2)朝贡体系阅读材料,归纳朝贡的含义。朝:臣下觐见君主贡:臣下向君主献纳礼物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2)朝贡体系阅读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是什么?材料四: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以儒家价值为基础具有等级色彩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由官方垄断、控制具有区域性的国际关系体系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2)朝贡体系纵观历史,我们必须承认,因为有了这个体系,东亚世界各国之间在近代以前,发生的冲突,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来说,都远远少于同期的欧洲、中亚、西亚等地区。深处该体系之中的大多数国家,彼此之间得以保持长期的和平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以互信、包容、合作、共赢为特点的国际关系。——李伯重《“中华朝贡贸易体系”得与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思考朝贡体系有什么优越性?减少了各国之间的冲突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往,保持长期和平关系的基石提高了古代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促进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2)朝贡体系处在政治、文化相对封闭和经济自给自足境地之中的清政府,既不了解外部世界,也没有与西方各国建立正常交往关系的需要,更缺乏近代国际交往的经验,再加上礼仪争执所引起的不快,因此对英国使臣提出的要求采取了置之不理、断然拒绝的粗暴作法。…西方与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以失败告终。—黄爱平《18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阅读材料,思考朝贡体系有什么弊端?妨碍了古代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缺乏近代国际交往的经验和正确认识统治者盲目自大、故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基于所学,尝试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都有哪些特点?1、主要以和平交往为主。2、交往通道海陆并行,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3、在交往过程中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并举,且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边疆管理政策(1)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阶段(2)隋唐至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3)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阶段3、文化交流2、经济交往(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发展情况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2)朝贡体系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