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樱桃采后贮藏环境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辽宁省樱桃产地 甜樱桃采后贮藏环境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研究

甜樱桃采后贮藏环境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研究

2023-09-01 08: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甜樱桃是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e)樱属(Cerasus)植物,其果实外观红亮剔透,皮软多汁,营养丰富,具有抗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被誉为“生命之果”[1,2]。甜樱桃起源于欧洲和西亚,自19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最早在山东烟台种植,紧接着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扩展种植,20世纪80年代后甜樱桃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逐渐成倍增加,到2017年其种植面积已达20万hm2,产量约为110万t,居世界第一[3,4,5]。甜樱桃品种繁多,在我国种植的甜樱桃品种主要包括红灯(Hongdeng)、美早(Tieton)、红蜜(Hongmi)、先锋(Van)、萨米脱(Summit)、布鲁克斯(Brooks)等50多个品种,以及通过杂交选育和后代选育的早熟或中晚熟新品种[6,7]。在甜樱桃种植过程中,病害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包括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主要由冻害及缺素所致;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病害,穿孔病、根癌病等细菌性病害,根腐病、褐腐病、青霉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是主要的侵染性病害[8,9,10]。在种植期早预防、早发现并结合一定的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会大大减少樱桃病害的发生。尽管有了种植期的防治和保护措施,但仍有不少病原菌不可避免被带入采后储运环节,樱桃采后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由于甜樱桃的收获季节环境温度偏高、空气湿度较大,其采后腐败和损失问题愈加严重。由微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真菌病害是甜樱桃采后储运过程中腐烂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在田园中就已覆盖果实表面,在樱桃采摘、运输、销售过程中伺机侵染,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侵染到周围健康果实,造成严重的腐烂现象。已报道的侵染甜樱桃的病原真菌有链格孢菌属、葡萄孢属、青霉属、镰刀菌属、曲霉属等。王楚等[11]从山西地区低温贮藏的甜樱桃中分离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葡萄孢属(Botrytis sp.)真菌。田亚晨等[12]从山东烟台地区的采后腐烂樱桃中分离出燕麦赤霉菌(Gibberella avenacea)、总状毛霉菌(Mucor racemosus)、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互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奥桑青霉菌(Penicillium polonicum)和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等6种真菌。赵远征等[13]对辽宁省大连市大樱桃黑斑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确定其病原菌为互生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该属病原菌可以直接侵染或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染樱桃果实和叶,其中,果实发病尤为严重,在个别地区可达75%以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