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卫星遥感行业专题报告 卫星遥感洞天察地,我国正从一流迈向领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2023年卫星遥感行业专题报告 卫星遥感洞天察地,我国正从一流迈向领先

2023年卫星遥感行业专题报告 卫星遥感洞天察地,我国正从一流迈向领先

2024-05-03 1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卫星遥感洞天察地,我国正从一流迈向领先

1.1 遥感是一种无接触的目标信息探测手段,航天遥感由于性价比优势有望 逐步成为主要的探测手段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 RS)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伴随人造卫星和多光谱 扫描仪、热红外传感器、雷达成像仪等传感器的出现而诞生。其基本运作原理为使用无接 触的远距离探测手段获取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以此得到关于目标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 和时间特征及其变化的信息(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感测方式根据是否主动发射电磁波分为被动式遥感(可见光遥感等)和主动式遥感 (微波遥感)两大类。随着遥感基础理论及技术的进步,遥感卫星载荷向着更高分辨率、 高光谱、多光谱等多维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智能化等信息处理加工功能方向迈进。

按照载具及高度的不同,可以把遥感技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三类。 地面遥感以地面设备为主,载具包括车船等;航空遥感是飞机、气球、飞艇等空中平台搭 载遥感设备,高度在几百米到几十公里不等;航天遥感则是在卫星上搭载遥感设备,高度 在几百公里及以上。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有望逐步成为主流的感测手段。与飞机相比,卫星遥 感具备感测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可定期或连续监视一个地区,不受国界和 地理条件限制,能取得其他手段难以获取的信息等优点,在大范围探测中具备更高的性价 比优势。

1.2 遥感数据销售分为自产自销、代理销售两类,各厂商逐步推进自有星座 建设,我国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数据销售厂商按照是否具备自有卫星可分为两类:中国四维、长光卫星、欧比特、世 纪空间、航天宏图(2023 年)为代表的具备自有卫星的厂商和以航天世景、东方道迩等为 代表的代理厂商。 我国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能力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根据长光卫星招股书,目前美国的 星球实验室(Planet Labs)拥有全球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卫星数量合计 200 余颗, 最高分辨率可达到 0.5m,与之对比,我国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是目前全球最 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拥有 72 颗在轨卫星,空间分辨率可达到 0.5m。 国内厂商持续加大星座建设,向世界领先更进一步。航天宏图计划于 2023 年发射 4 颗自研 SAR 卫星,并通过设立专项投资基金的方式参与完成 10 颗光学+12 颗 C 波段 SAR+12 颗 X 波段 SAR 卫星建设;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项目(二期)拟 研制并发射 63 颗遥感卫星,日采集能力将达到 2,884 万平方公里,进一步实现海量高清 遥感数据的储备。

2 他山之石:美国商业遥感初期靠政府,未来靠商业

2.1 美国商业遥感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直接订单和管理优化

美国是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领先者,更少的技术参数限制、直接的政府订单资金支 持、明确的法律法规、统一的数据购买单位等因素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对分辨率限制政策的放宽使得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具备商用价值。1m 分辨率能够识别 舰船飞机、车辆的尺寸和类型,如果有更高分辨率则可以分辨不同车辆装备特定型号, 2003 年后美国逐步放宽光学遥感卫星图像的限制,从空间分辨率 0.5 米调至 0.25 米,使得 图像数据价值量大幅提升带来了商业价值。

订单支持直接解决了卫星成本给商业厂商带来的资金难题。卫星属于重资产,需要大 量前期资金投入且研制周期长,根据 SpaceNews,WorldView-1、WorldView-2 两颗卫星成 本合计成本 9 亿美元,根据 Wikipedia,两颗卫星的设计寿命 7.25 年,折合每年摊销成本 1.24 亿美元,在商业化收入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美国 2003-2010 年发布的 ClearView、 NextView、EnhancedView 采购计划,直接支持了 DigitalGlobe 等商用遥感卫星公司的发 展。 许可制管理、明确统一的采购单位使得遥感卫星的准入、数据获取、分发和使用都得 到了监管,遥感商业化的同时国家安全也得到了保障。1992 年《Land Remote Sensing Policy Act》(《国土遥感政策法案》)明确由 NOAA(美国商务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负责向私营遥感影像数据公司颁发运营许可;2010 年《National and Commercial Space Programs》(《美国国家商业航天政策》)明确了美国政府对商业遥感卫星的支持,也赋予了 政府对影像数据的获取分发的直接否决权;2018 年以前 NGA(美国国家地理空间局)是 商业遥感数据的主要采购部门,美国实现了从准入到最终使用的全流程管理,2010-2019 年取得 NOAA 许可的公司从 10 家增至 27 家,代表着美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Maxar & PlanetLabs:政府订单提供稳定增长,商业市场打开成长空间

目前美国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可大致分为两类:以 DigitalGlobe(后被 Maxar 于 2017 年收购)为代表的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厂商、以 PlanetLabs 为代表的主要服务于商业客 户的厂商。

2.2.1 Maxar & DigitalGlobe:政府客户较为优质,订单持久、稳定且呈周期性,可为公司 的发展提供长久助力

Maxar(麦克萨科技)是全球领先的空间技术和信息公司。该公司是 2017 年由加拿大 卫星通信信息公司 MacDonald Dettwiler & Associates(MDA)以 24 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供应商 DigitalGlobe(数字地球公司)后两者合并而来,2020 年出售 MDA 在加拿大的所有业务后,成为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空间基础设施 (产品)和信息(服务)两部分,可为美国政府机构、军方、商业客户提供从卫星硬件设 计及集成、地面系统建设到遥感数据等产品及服务。

Maxar 的主要收入为向美国客户提供高分辨率商业影像数据及服务,主要由子公司 DigitalGlobe 贡献。根据 Maxar,2017-2022 年营业收入从 12.57 亿美元增长至 16.05 亿美 元(CAGR+ 5.01%),其中服务占营收的比重从 30.23%提升至 67.17%,美国客户提供的收 入从 55.53%提升至 81.93%。

DigitalGlobe 是全球著名的高分辨率商业影像数据提供商。该公司于 1992 年在美国成 立并于 1993 年获得收集高分辨率的商业销售数字地球图像的许可,运营有全球著名的 GeoEye 及 WorldView 系列卫星星座,可每月覆盖地球 60%的面积,最高空间分辨率可达到 0.31m,我国的航天世景、东方道迩等均为其代理厂商,2017 年被 Maxar 收购并成为其信息业务 (服务)板块的主要资产。 政府客户为 DigitalGlobe 的初期增长贡献了长久且稳定的动力。2012 及以前公司政府 客户的收入占营收的比例达到 70-80%, ClearView/NextView/EnhancedView 三个合同价值 量分别为 0.72/5/35 亿美元,其中 EnhancedView 交付期限长达 10 年,平均每年可为公司提 供 3.5 亿美元的确定性收入,超过 2010 年签订当年的总营收。

政府客户订单呈现一定周期性。根据美国政府采购新闻网,2019-2022 年可统计的中 标订单金额分别为 4.74/62.85/ 0.95/34.21/1.92 亿美元,呈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交付期限 一般在 1 年以上,从 3 年到 10 年不等。

2.2.2 PlanetLabs:商业客户的潜在市场空间更大

PlanetLabs(星球实验室)是美国遥感卫星应用龙头。PlanetLabs 由前美国宇航局 (NASA)科学家威尔•马歇尔和同事于 2010 年创建,致力于利用技术将卫星变得更小、 更简便、更节约成本,从而以更低风险部署大量卫星。

PlanetLabs 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根据 PlanetLabs 官网、中国金融案例 中心,PlanetLabs 已发射 462 颗卫星,其中约 200 颗处于工作状态,包括 21 颗最高分辨率达 0.5m 的天空卫星群(SkySat)以及约 180 颗分辨率 3m 级的行星镜卫星群 (PlanetScope,也称“Dove”)组成,每天可新增约 300 万张照片(约 25TB)的数据,覆 盖超过 3.5 亿平方公里的地球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68.63%),平均对每处地块均可提供 约 1700 张历史照片。

以遥感影像采集和分析为主业并衍生出六大产品。PlanetLabs 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提 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整合为文字数据,提供时间序列分析,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 衍生出行星监测(广域监测)、行星底图(还原底图)、行星档案(历史数据)、行星平台 (分析平台)、行星任务(高频高分监测)和行星数据分析(分析特定要素)六大产品。

PlanetLabs 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四年年化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51.66%。根据 PlanetLabs 官网,2016-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0.43 亿增长至 1.31 亿美元,CAGR 高达 +20.4%,远高于 Maxar(2017-2022 年营业收入从 12.57 亿美元增长至 16.05 亿美元, CAGR+ 5.01%),公司预测 2026 年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6.93 亿美元,2022-2026 年 CAGR 有 望达到 51.66%。

三重方面提供增长潜力:

1、第一重:应用领域多元化

根据 PlanetLabs,2022 年国防、政府、商用占比分别为 22%、33%、45%。目前公 司拥有 770 家用户,行业遍布农业、林业、国防、政府、地图、能源、金融、保险等。农 业方面能够监测农作物生长趋势和害虫情况;林业方面可以自动监控森林健康状态、跟踪 森林采伐和退化情况;国防和方面可利用高频卫星提供早期;政府方面可支持政府在土地 利用、基础设施监控、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决策。

2026 年公司的收入构成和应用领域将更加多元,营收有望达到 6.93 亿美元,其中商 业客户贡献收入提升至 68%,潜在市场空间在 1290 亿美元以上,其中商业市场占比高达 65%: 根据 PlanetLabs,在收入方面,2026 年公司营收有望达到 6.93 亿美元,2022-2026 年 CAGR 高达 51.66%,商业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 68%,包括金融保险、商业分 析、教育研究等将形成规模化收入; 在市场空间方面,2027 年市场规模可达 1290 亿美元,其中政府及国防市场占比 34.88%,商业市场占比则有望高达 65.12%。具体包括政府管理 290 亿美元、工业供应链 240 亿美元、能源 220 亿美元、金融保险 180 亿美元、国防 160 亿美元、农业 110 亿美 元、林业 80 亿美元。

2、第二重:客户粘性逐渐提升,同时购买更多产品、收入的可持续性增强

随着用户习惯的养成,单个客户价值量逐渐提升。根据 PlanetLabs,2020-2022 年使用 公司 3 个及以上产品的客户数量占比从 48%提升至 70%,并且 2021Q1-2022Q2 可持续性收 入占比从 50%提升至 74%,大单占收入的比重从 44%降低至 20%,2022Q4 可持续性收入 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92%。

3、第三重:从幕后走向台前,商业模式由数据生产向决策前支持演进

PlanetLabs 目前已收集超过 30PB 的数据,并且全部经过了机器学习分析,商业模式也 在从数据生产向监测统计等解决方案升级,未来将进一步提炼数据价值,向政府、国防、 农业、金融等客户提供决策前研究支持迈进,可为碳排放、ESG 评价、大宗商品价格、经 济活动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3 启示:四大增量有望助力我国商业遥感行业持续高景气

3.1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商业遥感?对政府客户来说造不如买,商业遥感 更加灵活、更具性价比

复盘美国商业遥感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政府在行业发展的初期本就至关重要,叠加我 国的特点,我们认为我国政府客户的需求对整个商业遥感产业链的影响程度比美国更高, 在当前经济情况下,外采商业遥感数据具备显著的性价比优势: 1、遥感为客户提供了重要的视觉信息,大量部门涉及与环境的感知和交互,需要更 低成本、更灵活的信息获取渠道。 根据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人类获取的信息的 83%来自视觉,以国 务院的 26 个组成部门为例,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均需要定期、不定期获取对应领域的环境信息和 数据,如何以更低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获取更全面、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数据是客户的长期 需要。

2、卫星制造、发射及运营具备重资本、长周期的特点,卫星的研制周期较长、成本 较高。 卫星制造包括设计、制造、组装、测试等环节,根据头豹研究院,卫星制造成本占卫 星遥感产业链上游总成本的 40%,其中材料及加工成本占比最高约为 70%,其次为卫星设 计约为 20%及卫星测试约为 10%,以 1 吨以上的大卫星为例,研制周期在 5-8 年,单星总 成本在 5 千万美元(约为 3.25 亿人民币)以上,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较 高。

3、目前我国遥感卫星数据销售及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单一部门用到的功能有限, 商业化运作可以减少功能闲置、冗余等问题,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目前我国遥感数据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以支持定期不定期的普查、调查和监测为主, 单个部门对数据的更新频率需求有限,卫星交由商用公司进行运作可以最大化调配资源和 功能,用市场化的方式更快速、高效地满足多个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减少冗余、闲置和 资金浪费。

3.2 我国商业遥感行业市场空间达 540 亿,增长点在下游应用、单客户价值 量、AI 赋能和应用出海

我们认为从遥感卫星应用的角度看,我国与美国的差距并不大,且在政府支持+技术进 步的驱动下,未来十年有望保持高景气,四大增量(下游多行业应用、单客户价值、AI 挖 掘数据价值、全球数据采集)使得 2028 年我国商业遥感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540 亿。

3.2.1 一个基石: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带动成本降低,有望驱动我国未来十年商业遥感卫星 数量级提升,产业链进入高景气时代

1、政策层面:空间分辨率限制与美国一致、鼓励民企进入卫星领域、支持下游行业 应用。 (1)分辨率上:我国光学遥感卫星数据采集的空间分辨率限制与美国均为 0.5m。 (2)政策上:国家明确十四五期间加快遥感应用产业发展,地方积极引进并落地卫 星应用产业链,卫星数据产品获得政府采购上的优先支持。政策原则上统一坚持“能用尽 用”原则,鼓励政府各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根据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优先使用卫星 技术,优先采购卫星相关数据及产品,在政府采购、重大工程设计及招标等领域优先向卫 星及应用产业倾斜;在遥感应用方面,着力推进一体化动态遥感体系的建设,加强在国土 规划、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城市安全、防灾救灾、水务监测、气象服务、资产管理等领 域的卫星应用。

2、工艺层面,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技术的进步驱动卫星制造、火箭发射成本下降。 (1)完整的卫星制造过程主要分为:设计、单机部组件生产、系统测试、总装及环 境试验四阶段,涉及的成本主要为人工、材料费用、设备折旧、能源等其他费用: 1)微纳尺度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卫星小型化成为可能; 2)星载一体化技术+载荷平台融合等设计理念使得载荷设计具备灵活性的同时,大幅 减少了平台结构,进而降低整体重量和成本; 3)批量化生产、测试实现了人力的高效复用; 根据长光卫星招股书,正在研制中的第四代卫星在保证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高性能指 标前提下,重量可降低至 20kg,目标单颗制造成本可降低至 400 万元,正在逐渐向 SpaceX 的 50 万美元(含制造和发射)接近。 (2)小型卫星可“拼单发射”,一箭多星逐步降低发射成本: 1)根据长光卫星招股书,以长征 11 号为例测算,能搭载的最大卫星数量从 2 颗 200kg 级卫星提升至 20 颗 20kg 级卫星,卫星体积越小,越能充分利用火箭的卫星搭 载平台,进而降低发射成本。 2)与美国相比,我国在火箭动力领域的积累相对较弱,在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较小, 但由于我国供应链基础较好,单位载荷发射价格相对较低,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

3、未来十年我国遥感卫星数量有望提升一个数量级。 我国遥感卫星数量全球第二。2012-2022 的十年间,我国遥感卫星数量从 2011 年末的 26 颗(占全球遥感卫星的 18%)提升至 2022 年 4 月的 296 颗(占全球遥感卫星的 26%), 仅次于美国 492(占全球遥感卫星的 44%),位居全球第二。

近年来国营、民营单位纷纷合作发布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未来十年内可查的商用 遥感卫星计划在 2449 颗以上。各地区逐步公布并推进自有商业遥感卫星计划,如山东、宁 夏、四川、陕西、吉林、深圳、北京等已有部分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并实现商业化运营,合 作形式通常为民营和国资共同参与。

4、技术层面,我国民用、商用遥感卫星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以监测精细目标 。我国遥感卫星已具备亚米级成像能力,未来有望向 0.3m 级空间分辨率升级。我国技 术的不断进步下,2016 年我国发射了首枚自主研制的商业遥感卫星“高景一号”,空间分辨 率达到 0.5m,可以实现精细目标的监测,目前高分多模系列、内蒙古一号、安溪铁观音二 号等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均可达到 0.5m,我国遥感卫星实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3.2.2 增量一:在日益扩张的数据源下,下游行业应用有望多点开花

遥感卫星数量的提升直接带动我国数据信息量成倍提升、均价下降: (1)遥感数据量成倍扩张。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陆地遥感数据为例,2007 年至 2018 年间其数据存档量从 0.18PB 增长 194 倍至 35PB。 (2)遥感数据价格持续下降。根据《卫星应用》,2022 年,高分辨率光学数据价格预 计将跌至 10.7 美元/景,较上一年下降约 15%。同期,雷达数据价格预计将跌至 57.1 美元/ 景,较上一年下降约 12%;根据《中国航天》,全球数据增值服务价格从百万美元量级向 千美元量级逐步下降。

在数据量扩张及各级主管部门政策的支持下,遥感卫星应用方向逐步增多。卫星遥感 数据可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灾害预警与灾情评估(应急管理体系 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数字孪生流域)、气象预报与服务、海洋环境调查、农业监测与估产(智慧农业)、特殊区域环境信息保障等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特种领域),卫星 遥感已经成为政府精细监管、社会协同治理以及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在我国国 土资源大调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

3.2.3 增量二:随着客户习惯的养成,单个客户有望逐步使用更多应用功能推升 ARPU

我们认为对客户而言,遥感数据及应用系统的底层价值在于: 1)替代人工、无人机等进行自动化信息数据的统计和感知; 2)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广范围的信息数据收集和探索,最大程度上减少时间、空间、 地理环境等的限制; 遥感获取到的地面信息是不断变化的,这从根本上意味着遥感数据的价值在于纵向的 时间序列的比较,而不仅仅是横向的时间截面的分析,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客户对遥感数据 的认知程度的加深,客户的使用习惯将逐步累积,粘性逐步增强。 当客户意识到遥感可以更低成本、更便捷的方式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时,客户有自发 的去不断探索更多功能的动力推升 ARPU 值,例如 2020-2022 年使用 PlanetLabs 3 个及以 上产品的客户数量占比从 48%提升至 70%,国内可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的订阅制公司有 望充分受益。

3.2.4 增量三:可结合 AI 多模态大模型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

累积的数据可通过 AI 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海量数据的 AI 训练有望“涌现”新的业 态,带来新的价值。 短期内,遥感影像具备宏观性、全局性、广域性的特点,纵向序列影像经过机器学习 和处理后可形成宏观数据库,例如可根据近十年全国影像图提取农业区域生物量、产量数 据,并可调用 AI 能力实现对未来全国农产品产量的预测,用以指导大宗商品定价、产量规 划等为决策提供支持,目前 PlanetLabs 数据已接入彭博终端,可为农业客户提供虫害预 警、为林业客户提供供应链和 ESG 管理服务;

长期来看,以 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不断随着海量数据的训练涌现出新的能力,遥感 数据天然具备规则标准、质量较高、可不断累积等特点,在经过 AI 训练后有望形成新的 价值。

3.2.5 增量四:视角随着国家发展从国内转向全球,遥感数据销售和应用出海开拓蓝海空间

除了关注国内,遥感卫星也可采集国外信息并为国外客户提供服务并获取收入。如航 天世景、东方道迩均为 DigitalGlobe 的 WorldView 系列卫星的国内代理公司。根据 DigitalGlobe,2006-2016 年美国以外的区域每年贡献了 30%左右的营收,从 0.33 亿美元增 长至 2.04 亿美元(CAGR+19.81%)。

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地球观测系统和数据中心和新华社,国际社会对遥感数据的需求 巨大。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仅有 30%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相对丰富的遥感数据, 由于缺乏遥感卫星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遭受的自然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损失的两倍 多,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是沿线各国共同面临的迫切需求。 全球单次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及处理的市场空间约为 400 亿元。根据吉林一号开放生态 商城,面积为 165.69 平方公里的 0.5m 光学推扫 L1 级传感器校正影像的价格约为 12452.25 元,折合每平方公里 75.15 元,每级校正处理收费 2 元,最多可选两级校正,折合每平方公里 79.15 元。根据《“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一带一路”国家总面 积 5047 万平方公里,按照+1 校正计算可得到每年单次采集“一带一路”国家的遥感数据 市场空间 38.94 亿元;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球总面积 5.1 亿平方公 里,按照+1 校正计算可得到每年单次采集全球的遥感数据市场空间 393.47 亿元。

3.2.6 空间:有望从政府向商业、工业应用发展,市场空间 540 亿

与美国类似,我国遥感市场有望从政府和国防向商用扩散式发展。我国虽然与美国的 行业划分方式不同,但承担的具体职责比较类似,包括应急管理(政府管理)、自然资源 (农业、林业、政府管理)、气象海洋环保(政府管理)、水利(政府管理)、特种(国防) 等领域已有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厂商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在更加商业化的金融保险、能 源、工业供应链等领域,行业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商用市场有望实现较快发展。 2028 年我国遥感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40 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 年 中国遥感应用市场规模为 155 亿元,同比增长 18.6%,我们预计 2028 年国内遥感应用市场 规模有望达到 545.21 亿元,2019-2028 年 CAGR 为 15%。

4 我国之玉:长期看好业绩表现优于美国商业遥感龙头的航天宏 图、中科星图

4.1 航天宏图、中科星图业绩表现远优于 Maxar 和 PlanetLabs

航天宏图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卫星应用服务提供商。公司可为特种、应急、自然资源、 水利、气象海洋环保等政府和国防客户提供卫星地面系统建设以及遥感行业应用系统建设 和服务,今年开始建设的 “女娲”星座包含 16 颗 X-SAR(含自研 4 颗)、12 颗 C-SAR 和 10 颗光学卫星,有望为公司打通上游数据源,并将公司的商业模式从项目制(交系统、交 报告)升级为项目制+数据销售制(交数据)+订阅制(交定期报告)。 2017-2022 年公司营收从 2.96 亿元增长至 24.78 亿元,CAGR 达到 52.91%,归母净利 润从 0.48 亿元增长至 2.69 亿元,CAGR 达到 41.35%。

中科星图是国内数字地球领军企业。公司以 GEOVIS 6 数字地球软件平台为基础,为 特种、政府及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地球处理软件销售与数据服务(卖软件)、技术开发与服务 (交系统、交报告)、一体机产品(卖硬件)和系统集成服务,打造的 GEOVIS Online 对标 谷歌地球,目前已孵化出星图地球数据云和星图地球今日影像两大线上产品,有望为 BC 端 客户提供云端空天数据调用、计算处理和应用等功能,实现商业模式的云化升级。 2017-2022 年公司营收从 2.37 亿元增长至 16.03 亿元,CAGR 达到 46.52%,归母净利 润从 0.46 亿元增长至 2.43 亿元,CAGR 达到 39.28%。

航天宏图、中科星图业绩表现远优于 Maxar 和 PlanetLabs。2017-2022 年航天宏图、 中科星图营业收入 CAGR 分别为 52.91%、46.52%,远高于 Maxar、PlanetLabs 的 5.01%、 14.7%,两公司净利润率也保持在 11%以上,远优于 Maxar 和 PlanetLabs。

4.2 较强的技术实力、广泛的营销渠道、不断升级的商业模式有望持续驱动 航天宏图、中科星图实现高速增长

我们认为与 Maxar、PlanetLabs 相比,航天宏图、中科星图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广泛 的营销渠道,商业模式也在不断云化、产品化升级,在我国商业遥感行业持续高景气的大 背景下,未来两公司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1、均脱胎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代表国内先进的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水平

航天宏图参与了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以及 特种领域等多项重大战略工程,并在遥感图像处理及北斗导航等卫星应用领域开发了一系 列核心算法,核心基础平台 PIE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国际领先。 航天宏图搭建了“一云”、“一球”、“一工具集”的产品序列。PIE-Engine 时空遥感云 服务平台(“一云”) 可对标谷歌地球引擎 Google Earth Engine,满足用户基于云计算进行 地球科学大数据分析应用的需求以及支撑行业领域业务系统的构建需求,以仿真与 XR 为 核心的 PIE-Earth(“一球”)智慧地球平台具备云、边、端多种形态,满足互联网场景下大 规模仿真、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及特种领域的态势呈现、指挥控制等应用需求,PIE 基础软 件工具集(“一工具集”)提供了覆盖多源地理时空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加工生产能力,已 实现全类型、全传感器、全流程的数据服务能力。

中科星图的 GEOVIS 核心平台由高分对地观测重大专项成果孵化。GEOVIS 6 数字地 球突破了空天大数据海量存储、快速引接、弹性计算、智能解译、高效渲染等多项关键核 心技术,融合了“北斗+高分”的空间基础设施能力,融合传统三维时空数据模型与北斗网 格数据模型技术,打造了新一代时空数据库及时空大数据服务双引擎,构建了“北斗为 体、高分为象”的时空参考框架,形成新一代数字地球时空大数据底座,可以用于对数字 地球应用中涉及到海量、多源、异构的时空数据进行高效的存储、索引、查询和分析计 算。

2、具备广泛的营销渠道,预收款持续提升

航天宏图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布局,辐射范围较广。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强渠道建 设,大力推动渠道下沉。根据公司公告,全国范围内区域营销点从 2021 年的 63 个上升到 2022 年中报的 140 个,已实现业务在政府各层级(部-省-市-区县-乡镇-村)的落地,在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多个行业进行了实践检验且成效显著,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公司依 然能继续保持收入高速增长,2022 上半年公司京外收入贡献 5.94 亿元,占比 76.06%。 预收款及合同负债逐年提升。公司 2019 年以来预收款及合同负债逐年提升,2020- 2022Q1-3 预收款及合同负债分别为 0.89、1.86、2.37 亿元,同比提升 23.83%、109.17%和 301.54%。

中科星图依托空天院背景,推进集团化战略,持续升级营销网络。公司实控人为空天 信息创新研究院(简称“空天院”),并制定了集团化发展战略,以星图空间、星图防务、 星图测控、星图维天信、星图智慧、星图地球六大子公司为基础进行营销网络的升级,将 大区和办事处为主体的营销网络,转变为以北京、西安、青岛、合肥四个管理总部为核 心,39 家参控股分子公司为主体,全国 20 多个办事处为补充的集团化架构。 预收款及合同负债增长较快。公司 2022 Q1-3 预收款及合同负债 1.82 亿元,同比增长 230.03%。

3、商业模式不断云化、产品化升级

航天宏图布局全产业链,从项目制向数据销售和遥感云服务模式升级。公司从今年开 始建设的“女娲”星座打通了上游数据源,可为公司提供遥感影像数据销售提供坚实基 础,自有数据源也促进了遥感云服务的闭环,商业模式从项目制向产品销售制、订阅制升 级。

中科星图着力研发 GEOVIS Online 并成功孵化星图地球数据云和星图地球今日影像 两大产品。基于 GEOVIS 6 打造的包括时空大数据服务(DaaS)、时空分析云平台服务 (PaaS)和在线数字地球服务(SaaS)在内的数字地球在线服务体系,可以服务于“云、 边、端”三大类数字地球用户场景,实现数字地球线上化升级,孵化的星图地球数据云和星 图地球今日影像可以为开发者、个人提供影像数据订阅服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