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IT.co 是什么样一个组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nextjsorg ZEIT.co 是什么样一个组织?

ZEIT.co 是什么样一个组织?

2022-06-01 2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朋友喊我来答一下 :D

大概 2018 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收到了 Guillermo Rauch 的 Twitter 私信:

第一句就是 “Hey Shu let's work together”,那是我们的第一次对话(此前只是点赞之交)。因为我在大学期间写东西频繁用到他的作品 socket.io 和 mongoose,很早以前就关注了他(以及 ZEIT 的许多其他成员),也是 now.sh 老用户了。

第二句话是问我有没有兴趣重设计一下 Next.js 主页,如果顺利的话希望我加入 ZEIT。之后和他聊了一会儿,发现他早已把我在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都偷看了一遍,比如个人主页和 Instagram 什么的。

……总之,我花了一段时间重新设计 + 实现了一下 Next.js 官网(初版在 https://nextjsorg.now.sh)。期间和团队沟通得很频繁,大家都挺满意。于是就加入他们了(此时团队一共有十来个人)。之后我开始远程工作,今年起大概在北京/武汉/上海/东京/旧金山/纽约/深圳/新加坡/胡志明各待了一段时间(日常星巴克或者 WeWork)。有三个月都在旧金山的办公室工作(是的我们有办公室!不过常驻人口只有 1.5 人 + 一只柴犬)。

(以上为背景故事)

如同 yyx 的回答,Guillermo 也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例如他的能力之一是可以在 design / frontend / infra / marketing 各个 channel 与数十人就各种话题讨论,无缝切换上下文……

在东京的时候,有一晚和他在寿司店聊了将近五个小时的科幻小说……直到人家关门。

此外还有:

(某天的日记)

当然几乎每一个同事都有非常强大的背景,大部分来自 JS 开源圈。有 create-react-app 的 creator(当然也有 nextjs 的),meteorjs 的核心成员,storybook 的开发者,kap 的制作者,marked.js 的开发者,socket.io 与 Node 核心贡献者……所以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有空的时候我也会写下一些感悟。

来自某同事:“每行代码都是责任”

令我最震撼的是,同事们都出奇的年轻。我是 94 年出生,可能已经比平均线还大了……Guillermo 大约在 28 岁附近,而这位 https://leo.im/2016/its-zeit 在 13 岁就开始创业,现在大概 20。另外 Next.js 核心团队四个人平均年龄也是 20 左右……。

总而言之……与他们一起工作有相当大的压迫感,但又非常愉悦。

ZEIT 几乎是一个完全社区驱动的团队。我们尽可能把产品中不涉及商业的部分都进行了开源。作为一个小团队,按 star 数量计已经在 GitHub 所有组织中排到了 Top 20(截止写文章的时候,来源 https://gitstar-ranking.com/organizations)。我们维护了包括 next.js、pkg、ncc、hyper、serve、micro、release 等等项目,也相当频繁地和社区交流、参加各种会议和讨论。例如在旧金山办公室的时候,常常有 React core team 成员下班后过来一起喝咖啡。公司的 Slack 开源 channel 有数百个社区开发者……遇到问题几乎可以直接找作者交流。

工作体验的话……(在我的 ~5 段工作/实习经历中)非常非常独特。首先是全员远程工作……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现在大概有 35 人,来自 5 个洲,25 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只有我一个人在中国大陆。所以总的来说是一个极度多元化的团队。也有很多时差、文化背景、远程工作带来的相关困难需要自己去克服。我自己是一个睡眠习惯极度灵活的人(-_-),所以常常为了讨论方便,索性切换自己时区……

远程带来的好处之一是自由,没有固定工作时间和地点。困的时候多睡一会,醒来看到一些问题可以直接躺着修掉,然后继续睡。乘地铁或者开车可以错开高峰。由于大家节假日都不相同,所以也可以随意调整,避开人多的时候休假。不想在家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出门找一个舒适的咖啡馆。我前段时间因为想念上海(的朋友们),跑去远程工作了一两周,等他们下班时间就可以一起聚餐聊天。甚至也有同事印象中每周都在不同的国家旅行。

由于在工作时间、地点、休假这些事情上有着极大的自由度,ZEIT 对于工作的完成质量与速度要求相当高,节奏非常快。大家都更在意你有没有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你有没有来上班,或是讨论的时候考虑你的个人情绪。偷懒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大多数时候我都被神队友碾压(或热情帮助),心理压力也会相当大,好在抗压程度也不错……客观地说,大家都非常辛苦。久而久之,我发现远程工作比在办公室更困难:克服惰性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最后一点是不设限制(或者说你需要对方方面面持有 ownership)。我在加入的时候 title 是设计师(在他们眼中我只能算会写代码,还并没有能力独立维护大型前端项目)……后来几乎是有坑就被丢去填,做过前端、后端、API、平面设计、3D 建模与渲染(?)、客服、组织线下活动……也第一次带实习生,在快要忙哭的日子中,感觉自己真是成长了许多。

就写到这里吧!

2019 is an amazing year!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