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装置、药物、剂型如何选?怎么用?图表全总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cslamalaba 雾化吸入装置、药物、剂型如何选?怎么用?图表全总结

雾化吸入装置、药物、剂型如何选?怎么用?图表全总结

2023-04-18 2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杨欣 医学界呼吸频道 收录于话题 #呼吸“药”总结 39个内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建议收藏!

呼吸内科常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静脉、肌内注射、雾化吸入等。雾化吸入是指通过专用装置将药物分散成雾滴或颗粒(气溶胶等),经口腔或鼻腔吸入以产生局部和全身的治疗作用。

雾化吸入具有起效快、靶组织(如气道、肺部)浓度高,全身副作用较少,且不受患者吸气流速影响等优势;适合包括儿童、老年人在内的绝大多数群体,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雾化吸入装置的组成

雾化吸入装置(雾化器)的组成[1]:

驱动设备:

空气压缩雾化器、氧气驱动雾化器、超声雾化器、滤网式雾化器(震筛孔雾化器);

转接管;

雾化杯;

面罩或吸嘴器。

空气压缩雾化器(图1-左)、氧气驱动雾化器(图1-右)是临床雾化吸入治疗中常用的驱动设备。

图1

需要注意的是,当予<3岁的患儿执行雾化治疗时,因其年幼无法正确使用吸嘴器,宜选用面罩吸入给药。

雾化吸入药物的临床应用

1.适应症[2]

表1 雾化吸入制剂的适应症

2.药物类别[2]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ICS):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二丙酸倍氯米松;

支气管扩张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异丙托溴铵;

黏痰溶解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氨溴索。

表2 雾化临床常用药物

3.雾化吸入药物间的配伍[3]

表3 雾化吸入药物间的配伍

注:✓:有临床研究或厂家报告支持配伍;?:尚未知配伍的结果;×:有证据不支持配伍;—:相同药物,不予评价;SABA:沙丁胺醇、特布他林;SAMA:异丙托溴铵

表4 可用的联合雾化方案

吸入用气雾剂、粉雾剂,各有何特点?

临床常用吸入用气雾剂:

单药:倍氯米松、沙丁胺醇(见图2-左)。

临床常用吸入粉雾剂:

二联: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ICS(如沙美特罗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长效胆碱受体拮抗剂(LAMA)]+LABA(如乌美溴铵维兰特罗);

三联:ICS+LAMA+LABA(如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图2-右)。

图2

气雾剂、粉雾剂各自又有何特点呢?

1.制作工艺、药物形态有差异[4]

吸入用气雾剂:药物与抛射剂呈雾状喷出,伴随患者吸入而到达肺部;

吸入用粉雾剂[干粉末吸入剂(DPI)]:微粉化的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多剂量贮库形式,通过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吸入而作用于肺。

2.剂型特点

用于雾化吸入的有效气溶胶粒径应为0.5-10μm[5]。若药物颗粒过小,则药物可随人体呼吸被排出;颗粒过大,不利于分散至呼吸道。通常5-10μm的雾化颗粒主要沉积在口咽部,而<5μm的雾化颗粒可分散至气道、肺部。吸入用气雾剂、粉雾剂的有效粒径范围分别为0.5-5μm、10μm以下。

气雾剂起效快(数分钟内起效),临床常用于急性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但吸入气雾剂要求患者按压给药动作与吸气同步,而粉雾剂给药相对简单、直接吸入即可。

“呼三联”热度下降,临床更应合理用药

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的联合雾化方案称为“呼三联”,“呼三联”曾是用于雾化吸入的经典治疗方案。随着“呼三联”的广泛使用,陆续有患者用药时发生呼吸困难的报道,因而“呼三联”的用药热度逐渐下降。

要说“呼三联”致呼吸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均为静脉制剂,其粒径不符合雾化吸入的要求;将静脉制剂用于雾化属于超药品说明书给药;且静脉制剂包含酚、亚硝酸盐等辅料,可诱发患者哮喘发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等.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7):1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4):9.

[4]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药学(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5]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J].医药导报,2019,38(2):12.

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

本文作者:杨欣

审核专家:孙丹雄

责任编辑:戴戴 章丽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