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柴胡汤加栀子连翘 科学网

科学网

2024-06-18 01: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

已有 14487 次阅读 2020-2-14 15:27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新冠状病毒肺炎, 辨证论治, 防治方案

与中医药诊疗模式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始终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尽管如此中医界对于本病的辨证论治仍然是言人人殊,各自为战。不仅各学派不同,官方与民间不同,甚至一个医生本人也采取不同的辨证模式。

一、官方文件

(一)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1. 医学观察期

(1)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2)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2. 临床治疗期

(1)初期: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

(2)中期: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10g,槟榔10g,苍术10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

(3)重症期: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

(二)《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二版)》

1. 成人

(1)疫毒袭肺证(普通型)

症状:初期发热或无发热,恶风寒,咳嗽,有痰或少痰,头身重痛,气短,口干,脘痞,或有便溏。舌苔白或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透邪,益气化浊。

具体组方:黄芩15g,知母10g,炙麻黄10g,白蔻6g(打),杏仁9g(炒),生薏苡仁30g,桑白皮15g,苍术10g,生黄芪10g,葶苈子15g。

加减:发热重,加生石膏30g(先下),青蒿15g、柴胡15g;咽痛,加银花15g、连翘15g、桔梗9g;苔腻,加藿香10g、佩兰10g,陈皮10g;腹泻者,去知母,加黄连9g。

参考中成药:口服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清开灵胶囊等。

(2)疫毒壅肺证(重型)

症状:高热,咳嗽,少痰,胸闷胸痛气促,身痛,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便秘或便溏不爽,气短,乏力。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保肺平喘。

具体组方:生石膏45g(先下),炙麻黄10g,杏仁10g,银花15g,炒知母10g,水牛角片30g,浙贝母10g,瓜蒌30g,生大黄10g(后下),厚朴15g,地龙20g,葶苈子20g,赤芍20g,生黄芪30g。

加减:烦躁舌绛口干者,加生地30g、丹皮15g;气短乏力明显者,加西洋参10g;便溏不爽者,加槟榔10g。

参考中成药:①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②口服:新雪颗粒、紫雪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等。

(3)疫毒闭肺证(危重型)

症状: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喘息气促,干咳,少痰,乏力,语声低微,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

治法:化浊开闭,益气敛阴。

具体组方:全瓜蒌30,郁金10g,葶苈子30g,丹参30g,地龙15g,蚕砂15g,苍术15g,猪苓30g,生大黄10g(后下),枳实15g,炒山栀15g,生晒参30g。

加减:气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30g;口唇发绀,加三七3g(冲)、马鞭草30g;冷汗淋漓,加炮附子10g(先煎)。

参考中成药:①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②口服: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等。

(4)气阴两虚证(恢复期)

症状:气短,动则气喘,或咳嗽,神疲倦怠,自汗,心悸,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或舌嫩红,舌苔黄或稍腻。

治法:益气养阴。

具体组方:沙参15g,麦冬15g,生黄芪15g,神曲20g,赤芍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枳壳10g,青蒿15g,生地15g。

加减:气短气喘,加五味子10g;心烦失眠,加炒枣仁15g。

参考中成药:口服生脉饮等。

2. 儿童

(1)热毒藴肺证

症状:初起恶寒,发热,咳嗽,咽喉干痛,恶心呕吐,纳差,便秘,舌尖偏红,苔白厚,脉浮数,指纹红。

治法: 清热解毒 化湿宣肺。

具体组方:炙麻黄4g,生石膏 20g,知母 9g 杏仁 10g 生薏仁 10g 芦根 10g 桔梗 6g 桑白皮 10g 银花 10g。

(2)疫毒闭肺证

症状:高热,咳嗽,气粗,痰黄,可伴便秘,口渴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滑数,指纹紫。

治法:化浊开闭 养阴清热。

具体组方:炙麻黄 4g 生石膏 20g 知母 9g 杏仁 10g 生薏仁 10g 全瓜篓 10g 熟大黄 5g 桑白皮 10g 葶苈子 6g 水牛角片 10g 地龙 10g 人参 6g。

(三)《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医学观察期

(1)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2)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2. 临床治疗期

(1)湿毒郁肺型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有呕恶者,加黄连3g、苏叶6g。

(2)热毒闭肺型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咳嗽少痰,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短,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榔10g,苍术10g,姜黄9g,僵蚕9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

(3)内闭外脱型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黄腻后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

1)肺脾气虚型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

2)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咳嗽,无痰或少痰或咯痰不爽,气短乏力,动则加重,口干口渴,或盗汗或自汗,手足心热,舌体瘦小,质红或淡,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

推荐处方:南沙参15g,人参9g(党参9g,太子参15g,白参9g,西洋参9g),天冬9g,麦冬9g,淡竹叶9g,桑叶9g,蝉衣6g,地骨皮9g,炒苍术15g,炒谷芽15g。

(四)《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1)早期

1)湿邪郁肺,枢机不利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头身困重,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痰少,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略数。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方药:藿朴夏苓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藿香10g(后下),厚朴10g,法夏10g,茯苓15g,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杏仁10g,薏苡仁20g,猪苓10g,泽泻10g,白蔻仁10g(后下),淡豆豉10g,通草10g,生姜5g,大枣5g。

加减:头胀痛者,加蔓荆子、白芷、薄荷;咳嗽明显者,加蜜枇杷叶、紫苏子;痰多者,加瓜蒌、浙贝;咽喉肿痛者,加玄参、僵蚕、射干。

2)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临床表现: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黄或稠,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口干口苦,心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不润,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加减。炙麻黄8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5g,槟榔10g,厚朴10g,草果10g,知母10g,白芍10g,黄芩15g。

加减:大便黏滞不爽者,可合升降散;痰热重,痰黄稠量多者,加桑白皮、川贝、鱼腥草、金荞麦;身热烦躁者,加知母、丹皮、山栀子;气短乏力,口渴较甚者,可用西洋参炖服。

(2)中期

1)邪热闭肺,腑气不通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多黄稠,胸闷,气喘,口渴,口气臭秽,腹胀便秘,舌暗红,苔厚黄浊,脉滑数或沉紧。

治法:清热宣肺,通腹泻热。

方药: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合解毒活血汤加减。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大黄10g,瓜蒌仁30g,桃仁10g,赤芍15g,葶苈子20g,黄连3g,黄芩10g,桑白皮10g,重楼10g,丹皮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玄参15g。

加减:大便秘结较甚,加生芒硝、虎杖;咳黄稠浓痰,加瓜蒌皮、鱼腥草;邪热伤津,加南沙参、石斛、知母或西洋参炖服。

2)湿热蕴毒,肺气闭塞

临床表现: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黏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解毒。

方药: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减。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滑石30g,茵陈20g,黄芩15g,白蔻仁10g(后下),藿香15g,法夏15g,苍术15g,葶苈子20g,连翘15g,白僵蚕5g,蝉蜕5g,姜黄10g,生大黄5g,重楼10g,丹皮15g,赤芍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玄参15g。

加减:热偏盛,加黄连、鱼腥草;湿偏重,加茯苓、佩兰;湿热俱盛,加黄连、布渣叶、薏苡仁;肝胆湿热者,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3)极期

临床表现:内闭外脱,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扇动,喉中痰鸣,憋气窘迫,语声断续,花斑疹点,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味。红参10g,炮附子10g(先煎),山萸肉30g,麦冬20g,三七10g。

加减:高热惊厥、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痰迷心窍者,可冲服苏合香丸。

(4)恢复期

1)气阴两伤,余邪未尽

临床表现:已无发热或时有低热,乏力,心慌,口干,自汗出,腹胀,大便不调。舌淡红,苔白或苔少,脉虚数。

治法:益气养阴祛邪。

方药:二陈汤合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20g,石斛10g,麦冬10g,知母10g,淡竹叶10g,黄连3g,甘草6g,茯苓15g,法半夏10g,橘红10g,陈皮10g,炒麦芽30g。

加减:咳嗽明显者,北杏、前胡;湿浊明显者,可选用砂仁、苍术、厚朴;阴虚发热者,加青蒿、地骨皮、十大功劳叶;口干渴甚者,加玄参、天冬;痰中带血者,加丹皮、山栀子、藕节炭。

2)肺脾两虚

临床表现:困倦乏力明显,心慌心悸,口干,自汗出,纳差,腹胀,大便偏溏,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祛痰。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生晒参10g(另炖),炒白术15g,茯苓15g,白扁豆30g,砂仁6g(打碎,后下),莲子30g,炙甘草6g,桔梗10g,山药15g,薏苡仁30g,炒麦芽30g,神曲10g。

加减:纳差明显者,加炒谷麦芽、焦山楂;湿浊缠绵者,可选用苍术、石菖蒲、白蔻仁;汗出多者,加麻黄根、白芍;口干渴甚者,加玄参、天冬;伴有血脱者,加生晒参、阿胶;心慌心悸明显者,加丹参、远志。

(五)《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1.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湿祛浊。

2. 分证论治

(1)轻症——热毒袭肺证

主症:发热,恶寒,咽干痛,干咳少痰,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头痛。

舌脉: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清瘟败毒饮。

(2)轻症——湿毒阻遏证

主症:干咳少痰,咳声声重,胸闷,伴有倦怠纳呆,大便溏。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解毒化湿,透邪外达。

基本方药:三仁汤合升降散或藿朴夏苓汤。

(3)重症——湿毒蕴结证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或有黄痰,胸闷,呼吸气促,腹胀纳差,大便溏。

舌脉:舌红苔腻,边有齿痕,脉濡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燥湿化浊。

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合达原饮。

(4)重症——热毒炽盛证

主症:壮热,咳嗽,痰黄稠,胸闷,呼吸气促,口渴烦躁,小便赤黄。

舌脉:舌绛红,苔黄或燥,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基本方药:白虎汤合清营汤合清瘟败毒饮(人参败毒散)。

(六)《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1. 轻症

(1)寒湿束表,热郁津伤

主症:发热初期,干咳,低热或高热,乏力,胃脘痞满,或恶寒,或头痛,或呕恶,或咽干咽痛,口微干。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解表化湿,宣肺透热。

推荐处方: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后下)、苏叶、桔梗、薄荷(后下)、连翘、芦根、滑石(布包煎)、炒白术、茯苓、陈皮、厚朴、生甘草。

或选用麻杏苡甘汤合升降散加减。

(2)热毒袭肺

主症:发热头痛,热势较高,口干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后下)、牛蒡子、竹叶、芦根、淡豆豉、麻黄、生石膏(先煎)、杏仁、柴胡、蝉蜕、生甘草。

(3)外寒内热

主症:高热烦躁,恶寒怕风,身痛无汗,咽痛口干,咯黄黏痰或咳痰不利,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白而少津,脉滑数。

治法:发汗解表,清肺化痰。

推荐处方:大青龙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麻黄、桂枝、杏仁、生石膏(先煎)、芦根、冬瓜仁、桃仁、生姜、生薏苡仁、大枣、生甘草。

2. 重症

(1)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明显,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通腑泄热。

推荐处方:麻杏甘石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生石膏(先煎)、杏仁、生大黄(后下)、全瓜蒌、炙麻黄、知母、黄芪、芦根、生甘草。

(2)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痰,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参附汤加减。生晒参(先煎另炖)、制附片(先煎)、天冬、麦冬、生大黄(后下)、金银花、水牛角(先煎)、山萸肉、五味子、芦根、生甘草。

(七)《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1. 温邪犯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头痛,倦怠乏力,肌肤困痛,胸闷,脘痞,或呕恶,或便溏。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散邪,清热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合升降散或达原饮;或羌活胜湿汤加减。炙麻黄、杏仁、草果、姜厚朴、槟榔、蝉蜕、连翘、羌活、苍术、桔梗、酒大黄。

3. 温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喘息,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透邪,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炙麻黄、杏仁、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芩、郁金、浙贝、赤芍、胆南星。

4. 温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喘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通腑,泄热解毒。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可配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杏仁、生石膏、胆南星、酒大黄、炙麻黄、葶苈子、水牛角、桃仁、赤芍、生甘草。

5.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人参、附子、山萸肉、天竺黄煎汤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鼻饲。

(八)《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1. 湿毒郁肺,枢机不利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出现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苡甘汤加味。麻黄、杏仁、薏苡仁、生甘草、柴胡、黄芩、连翘、贯众、大青叶、牛蒡子、苍术、草果。

加减:便秘,加重牛蒡子、杏仁用量;发热重者,加滑石、羚羊角粉;咳嗽明显,加矮地茶。

2. 热毒夹湿,肺失宣降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宣肺泻热,解毒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膏、生甘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黄芩、浙贝、苍术、滑石、藿香。

加减:咽喉红肿者,加银翘马勃散。

3. 热毒闭肺,腑气不通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胸闷气促,或伴咯血,痰中带血,多有黄痰,腹胀便秘,舌质红,多有黄痰,脉数。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通腑。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加味。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葶苈子、贯众、大青叶、桃仁、白茅根、芦根、生甘草。

加减:高热不退,加安宫牛黄丸或羚羊角粉(冲);便秘,加枳壳、厚朴。

4.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九)《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1. 湿邪郁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麻黄5~10g,杏仁5~10g,草果5~10g,槟榔5~10g,蝉蜕6~12g,连翘10~12g,苍术10~20g,黄芩10~15g,生薏苡仁10~15g,生甘草5~10g。

2. 邪热袭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加厚朴、茯苓、薏苡仁。麻黄5~10g,杏仁5~10g,生石膏30~50g,连翘10~20g,黄芩5~10g,柴胡10~15g,生薏苡仁10~15g,厚朴5~10g,茯苓10~15g,生甘草5~10g。

3. 湿热蕴毒,肺气闭塞

临床表现: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黏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解毒。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麻黄5~10g,杏仁5~10g,生石膏30~50g,滑石10~20g,茵陈10~30g,黄芩10~15g,白蔻仁5~10g(后下),藿香10~15g,苍术10~15g,葶苈子10~20g,连翘10~15g,白僵蚕5~10g,蝉蜕6~12g,姜黄5~10g,赤芍10~15g,生甘草5~10g。

加减:热偏盛,加黄连、鱼腥草;湿偏重,加茯苓、佩兰;湿热俱盛,加黄连、生薏苡仁;肝胆湿热者,可选龙胆泻肝汤。

4. 邪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腹泻热。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杏仁5~10g,生石膏30~50g,瓜蒌10~15g,大黄3~5g,麻黄5~10g,葶苈子10~20g,桃仁5~10g,赤芍10~15g,生甘草5~10g。

5.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暗,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人参5~10g,附子6~10g(先煎),山茱萸20~25g,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十)《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二版)》

1. 湿温郁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无发热,咳嗽,咯痰,咽痛,倦怠乏力,或胸闷、脘痞、腹胀,或呕恶,纳少,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浮缓。

治疗原则: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建议方药:三仁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杏仁10g,白豆蔻15g,姜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生薏苡仁20g,通草15g,藿香15g,厚朴15g,白术15g,土茯苓20g,竹叶15g,芦根15g,生姜10g,甘草10g。

2. 痰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咯黄痰,咽痛,严重伴喘,胸闷痛,汗出,口渴,手足逆冷,舌质淡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肺解毒泻热,化痰止咳平喘。

建议方药:麻杏石甘汤合清气化痰汤加减。麻黄9g,杏仁10g,生石膏30~50g,甘草10g,浙贝母15g,瓜蒌15g,黄芩15g,桔梗15g,枳壳15g,茯苓20g,葶苈子15g,鱼腥草30g,白术15g,苍术15g,陈皮10g,清半夏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中药制剂推荐: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复方金银花颗粒、金石清瘟解毒口服液(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双黄连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银连清瘟解毒口服液(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等。

3. 邪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入夜尤甚,喘促,呼吸困难,咳嗽,咯黄痰或铁锈色泡沫痰,胸胁痛,口唇发绀,舌质淡紫或降紫,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原则:清气凉血解毒,活血化瘀通络。

建议方药:清瘟败毒饮合解毒活血汤加减。水牛角30g,生地15g,黄芩15g,丹皮15g,生石膏30~50g,栀子10g,玄参15g,浙贝母15g,连翘15g,知母15g,桔梗15g,丹参15g,桃仁15g,地龙15g,川芎15g,太子参15g,甘草10g。

4. 邪毒蒙窍证

临床表现:发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喘促。舌质紫绛,苔黄而燥,脉浮。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建议方药:紫雪丹或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酌情选用。

出现内闭外脱之证时,中药制剂可选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5. 余邪未尽,气阴两伤证

临床表现:汗出热退,或低热,干咳,少痰或无痰,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燥或少苔,脉浮数或虚数。

治疗原则: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建议方药:竹叶石膏汤合清燥救肺汤等加减。竹叶15g,石膏20g,太子参15g,麦冬20g,半夏10g,枇杷叶15g,玉竹15g,玄参15g,杏仁10g,甘草10g。

(十一)《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

1. 急性期:可根据病因偏重分型如下。

(1)风热夹湿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口渴,不欲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或呕恶,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辛凉解表,芳香化湿。

处方:银翘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金银花30g,连翘30g,荆芥15g,牛蒡子15g,薄荷15g,桔梗30g,杏仁15g,广藿香15g,厚朴15g,茯苓30g,法半夏15g,豆蔻15g,薏苡仁30g,白扁豆30g,焦山楂30g,建曲15g,芦根30g。

(2)风寒夹湿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干咳无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浊。

处方:荆防败毒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荆芥15g,防风15g,川芎15g,白芷15g,薄荷15g,桔梗30g,广藿香15g,紫苏叶15g,厚朴15g,炒白术30g,法半夏15g,建曲15g,薏苡仁30g,茯苓30g,豆蔻15g,杏仁15g,焦山楂30g,白扁豆30g,芦根30g。

(3)湿邪郁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苡甘汤、升降散、达原饮。蜜麻黄10g,杏仁15g,草果10~20g,槟榔10~15g,蝉蜕5~10g,连翘10~30g,苍术10~15g,桔梗20~30g,黄芩15g,牛蒡子15g,生甘草5~10g。

(4)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黄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宣肺,芳香化湿。

处方: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陈皮10~15g,杏仁10~15g,黄芩10~15g,瓜蒌皮10~15g,茯苓15~30g,藿香15g,厚朴10~20g,青蒿20~30g,芦根20~30g,金银花15~30g,太子参30g,生甘草5~10g。

(5)邪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蜜麻黄10g,杏仁10~15g,石膏20~30g,桑白皮15g,金银花20~30g,连翘20~30g,黄芩15g,浙贝母15g,生甘草5~10g。

(6)邪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杏仁15g,石膏20~30g,瓜蒌皮15g,大黄5g,蜜麻黄10g,葶苈子15~20g,桃仁10g,赤芍15g,生甘草5~10g。

(7)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生晒参20~30g,制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20g,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阳气暴脱者,可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2. 恢复期: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痰少,或干呕咳逆,或鼻咽干燥,口淡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竹叶15g,石膏15~20g,太子参20~30g,麦冬10~15g,半夏10g,白术15~20g,茯苓15~20g,炙甘草5~10g。

(十二)《贵州省病毒性肺炎中医药防治参考方案》

1. 风热犯肺证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乏力咽痛,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瘟解毒。

基本方药:①银翘败毒散:金银花9g,马勃4.5g,葛根6g,牛蒡子4.5g,蝉蜕3g,连翘6g,石膏15g,僵蚕6g,板蓝根4.5g;②连翘败毒散:荆芥(后下)10g,防风15g,柴胡10g,前胡12g,炒黄芩10g,桔梗12g,牛蒡子12g,银花15g,大贝母15g,连翘15g,枳壳10g,茯苓20g,川芎10g,甘草6g。

2. 热毒袭肺证

主症:高热,咽痛,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部充血,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银翘散。麻黄6g,杏仁12g,甘草6g,生石膏30~40g(先煎),连翘15g,金银花15g,桔梗12g,前胡12g,法竹叶12g,桑白皮15g,芦根20g。

3. 毒热壅肺证

主症:身热,呼吸气促,口唇发绀,少痰或痰中带血,或伴心悸。

舌脉:舌质红绛或暗紫,苔薄黄或腻,脉细数。

治法:宣肺解毒,解热祛湿。

基本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g,连翘12g,杏仁12g,赤小豆30g,桔梗12g,前胡12g,桑白皮15g,葛根15g,炒黄芩10g,大贝母15g,甘草6g。

4. 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痰,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镇静安神。

基本方药:参麦龙牡汤。人参15g,麦冬12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

5. 恢复期: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

主症:低热,咳嗽痰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口干便结。

舌脉:舌质嫩红,舌苔少而欠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基本方药:沙参麦冬汤。沙参15g,玉竹10g,生甘草6g,冬桑叶10g,麦冬15g,生扁豆10g,花粉10g。

(十三)《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1. 湿邪郁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草果、槟榔、蝉蜕、连翘、苍术、桔梗、黄芩、牛蒡子、生甘草。

2. 邪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银花、连翘、黄芩、浙贝母、生甘草。

3. 邪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麻黄、葶苈子、桃仁、赤芍、生甘草。

4.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十四)《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

1. 湿浊郁肺

临床表现:发热或往来寒热,干咳,少痰,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祛湿化浊,清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加减;可选服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或藿香正气软胶囊(丸、水、口服液)。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苑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2. 浊毒闭肺临床表现:身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泄浊。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加减,送服连花清瘟胶囊或清开灵软胶囊;可选用清 开灵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杏仁9g,生石膏30g,瓜蒌15g,大黄6g,炙麻黄9g,葶苈子15g,桃仁10g,赤芍15g,生甘草9g,花粉15g,麦冬20g。

4.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人参15g  炮附子15g  山 茱萸20g  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

5. 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无发热或时有低热,乏力,心慌,口干,自汗出,腹胀,大便不调。舌淡红,苔白或苔少,脉虚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化浊。

推荐处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西洋参15g,白术15g,石斛10g,麦冬15g,知母9g,淡竹叶10g,黄连6g,甘草6g,茯苓15g,法半夏9g,橘红10g,陈皮15g。

(十五)《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1. 湿邪郁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麻黄5-10g 、杏仁5-10g、 草果5-10g、 槟榔5-10g、蝉蜕6-12g、 连翘10-20g、苍术10-20g、黄芩10-15g、生薏苡仁10-15g、生甘草5-10g。

2. 邪热袭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加厚朴、茯苓、薏苡仁。麻黄5-10g、杏仁5-10g、 生石膏30-50g、  连翘10-20g、黄芩5-10g、柴胡10-15g、生薏苡仁10-15g、厚朴5-10g、   茯苓10-15g、生甘草5-10g。

3. 湿热蕴毒、肺气闭塞

临床表现: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解毒。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麻黄5-10g、 杏仁5-10g、 生石膏30-50g、滑石10-20g、茵陈10-30g、黄芩10-15g、白蔻仁5-10g(后下)、藿香10-15g、苍术10-15g、葶苈子10-20g、连翘10-15g、白僵蚕5-10g、 蝉蜕6-12g、姜黄5-10g、赤芍10-15g、生甘草5-10g。

加减:热偏盛可加黄连、鱼腥草;湿偏重加茯苓、佩兰;湿热俱盛,加黄连、生薏苡仁;肝胆湿热者,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4. 邪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杏仁5-10g、生石膏30-50g、瓜蒌10-15g、大黄3-5g、麻黄5-10g、葶苈子10-20g、桃仁5-10g、赤芍10-15g、生甘草5-10g。

5.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  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人参5-10g、附子6-10g(先煎)、山茱萸20-25g、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十六)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1. 初热期

(1)温邪犯肺型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干咳,少痰,咽干咽痛,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治法:宣肺透邪。推荐处方:桑菊饮、银翘散。

基本方药: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金银花、淡竹叶、荆芥、淡豆豉。

加减:若见口苦、呕逆等症,为邪犯少阳,用小柴胡汤合桑菊饮。

(2)咳嗽微喘型

临床表现:咳嗽,或兼气喘,胸闷,咯痰不爽,或咽痒,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滑。

治法:宣肺止咳。

推荐处方:桑贝止嗽散。

基本方药:桑白皮、浙贝母、百部、紫菀、白前、桔梗、荆芥、陈皮、苦杏仁、甘草。

加减:若见舌苔黄滑或黄腻,咯吐浓痰者,为痰热阻于胸膈,合用小陷胸汤。

(3)邪犯胃肠型

临床表现:纳差,大便溏,恶心欲呕,或腹胀,疲乏。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浊,理气运脾。

推荐处方:王氏连朴饮、藿朴夏苓汤。

基本方药:黄连、厚朴、法半夏、藿香、茯苓、猪苓、滑石、白蔻仁、苦杏仁、薏苡仁、通草、泽泻。

2. 重症期

(1)邪热壅肺型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胸闷,咯吐黄痰。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宣泄肺热。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桑贝散。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桑白皮、浙贝母、生甘草。

注意事项:须喘促、高热并见方可使用

(2)疫毒闭肺型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咯吐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肺通腑解毒。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合桑贝散。

基本方药:杳仁、生石膏、瓜萎、大黄、桑白皮、浙贝母。

注意事项:须大便秘结者方可使用。

3. 危重期

(1)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发热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红绛,苔黄或燥,脉数或芤或促。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生脉散、三石汤、安官牛黄丸。

基本方药: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寒水石、滑石、生石膏、苦杏仁、金银花、通草、竹茹。

注意事项:出现神昏者送服安官牛黄丸。

(2)阴竭阳脱

临床表现:手足厥冷,出冷汗,体温不升反降,精神萎靡或神识淡漠,舌紫或黯,脉微细。

推荐处方:参附龙牡汤。

基本方药:人参、黑附片、煅龙骨、煅牡蛎。

注意事项:体温不升反降者方可使用。

4. 恢复期

(1)肺胃阴虚型

临床表现:口干,食少,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

推荐处方:沙参麦冬汤。

基本方药:沙参、麦冬、扃豆、桑叶、玉竹、天花粉、甘草。

(2)脾肺气虚型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不欲饮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推荐处方:黄芪六君子汤。

基本方药: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法半夏、陈皮、甘草。

(十七)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公众版试行第三版)

1. 医学观察期

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基本用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乏力伴发热,推荐基本用药,连花清瘟胶囊(片)、抗病毒口服液。

2. 临床治疗期(轻症)

(1)热毒袭肺证

主症:发热,恶寒,咽干痛,干咳少痰,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头痛。

舌脉: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清瘟败毒饮。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消炎片(液)。

(2)湿毒阻肺证

主症:干咳少痰,咳声声重,胸闷,伴有疲倦纳呆,大便溏。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治法:解毒化湿,透邪外达。

基本方药:藿朴夏苓汤合麻杏苡甘汤。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通宣理肺丸。

3. 临床治疗期(重型和危重型)

治疗依照国家第四版方案的原则辨证施治。

(十八)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1. 医学观察期

(1)临床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处方:生黄芪 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防风10克,紫苏叶9克,陈皮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炒神曲10克,炙甘草6克。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2)临床表现:乏力伴发热。

推荐处方: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金银花15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炒杏仁10克,麦冬15克,炙甘草10克。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2. 临床治疗期

(1)初期: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炒苍术15g,陈皮10g,姜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炒槟榔10g。

(2)中期: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萎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炒桃仁10g,草果6g,炒槟榔10g,炒苍术10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3)重症期: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无力。

推荐处方:姜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茯苓 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

二、专家诊疗方案

本病的专家诊疗方案,网上已经目接不暇,五花八门。今略举一二如下:

王玉光、刘清泉等人亦是采取分期和病机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该病分为四期:早期(湿毒郁肺,枢机不利)、进展期(湿毒化热,肺壅腑实,毒损肺络)、极期(危重期)(内闭外脱)、恢复期(邪去正虚)。早期予以达原饮,神术散,升阳益胃汤;进展期予宣白承气汤,解毒活血汤,升降散;极期(危重症)予参附四逆汤,温病“三宝”,苏合香丸。恢复期予五叶芦根汤。

熊继柏是分期、分型辨证相结合:第一期初热期分了三型,第一个证型是温邪犯肺,予桑菊饮和银翘散,若口苦,呕逆又恶寒发热,可加小柴胡汤。第二个证型咳嗽微喘,予桑贝止嗽散;若舌苔黄腻,胸闷,吐黄浊痰,予小陷胸汤。第三个证型是邪犯胃肠型,藿朴夏苓汤合王氏连朴饮。第二期第一个型是邪壅肺胃型,予麻杏石甘汤;第二个型是疫毒闭肺型,以便秘和腹胀作为重要特征,予以宣白承气汤。第三期是危重期1(内闭外脱型),热邪深重和肺部气津虚脱。予生脉散和三石汤。危重期2(阴竭阳脱型),予以参附龙牡汤(尚有热邪和津脱为主不能用)。第四期是恢复期,分为津亏和气虚两种。津亏予沙参麦冬汤,气虚予六君子汤加黄芪。

吕英,江远将该病分为四期五型:(1)初期:湿燥郁肺,方药:温湿郁火方:柴胡10g,黄芩10g,金银花10g,蝉蜕15g,滑石10g,甘草10g,酒大黄5g,赤芍10g,太子参10g,炒僵蚕5g,白芍10g,生地黄30g,皂角刺10g;(2)中期:疫毒闭肺,方药:宣白承气汤+金银丹;(3)重症期:内闭外脱,方药: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破格救心汤+白芍、生地;(4)恢复期:气阴两伤予王氏清暑益气汤,肺脾气虚予乾坤大挪移或守正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8495.html 上一篇:疫情下的躁动与科学理性闪现下一篇:[转载]于明坤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预防及诊疗方案汇总分析 收藏 IP: 120.229.92.*| 热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