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总结的成语,形容总结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写春风的4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总结的成语,形容总结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总结的成语,形容总结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024-06-10 09: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形容总结的成语

1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释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前车之鉴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解释 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3温故知新 [ wēn gù zhī xīn ]

解释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释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5总而言之 [ zǒng ér yán zhī ]

解释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唐 孔颖达疏:“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

6归根结底 [ guī gēn jié dǐ ]

解释 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靠做。”

7稽古振今 [ jī gǔ zhèn jīn ]

解释 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出处 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稽古振今,士风一奋。”

8一针见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释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9集思广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释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10重蹈覆辙 [ chóng dǎo fù zhé ]

解释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11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2简而言之 [ jiǎn ér yán zhī ]

解释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13他山之石 [ tā shān zhī shí ]

解释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出处 《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14归根结蒂 [ guī gēn jié dì ]

解释 归结到根本上。蒂:花、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出处 清 张南庄《何典》:“引得酒鬼相打,搅出人性命来。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

15长话短说 [ cháng huà duǎn shuō ]

解释 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扼要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六回:“长话短说,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

16前车可鉴 [ qián chē kě jiàn ]

解释 指可以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鉴:引申为教训。

出处 《清史稿 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复性成,前车可鉴。”

17以偏概全 [ yǐ piān gài quán ]

解释 以:用;拿;偏:片面;一方面;概:概括;全:全部;全面。以片面代替全面。

出处 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18鉴往知来 [ jiàn wǎng zhī lái ]

解释 鉴:仔细考察。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

出处 《诗经 大雅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9殷鉴不远 [ yīn jiàn bù yuǎn ]

解释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20切中要害 [ qiē zhōng yào hài ]

解释 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出处 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21闻一知十 [ wén yī zhī shí ]

解释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22覆车之鉴 [ fù chē zhī jiàn ]

解释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 晋 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23归根到底 [ guī gēn dào dǐ ]

解释 归结到根本上。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24数往知来 [ shǔ wǎng zhī lái ]

解释 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出处 《周易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25鼻青眼紫 [ bí qīng yǎn zǐ ]

解释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出处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26要而言之 [ yào ér yán zhī ]

解释 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出处 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

27说长话短 [ shuō cháng huà duǎn ]

解释 同“说长道短”。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数里论黄雌陆贾,说长话短女随何。”

28贯穿融会 [ guàn chuān róng huì ]

解释 见“贯通融会”。

出处 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29贯通融会 [ guàn tōng róng huì ]

解释 犹言融会贯通。

出处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30盖棺定论 [ gài guān dìng lù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出处 明 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

31忆苦思甜 [ yì kǔ sī tián ]

解释 回忆在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出处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

32覆车之戒 [ fù chē zhī jiè ]

解释 比喻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 《晋书 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陵上无礼,悖言自口。”

33要而论之 [ yào ér lùn zhī ]

解释 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出处 《天讨 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要而论之,满人之人中国也,据其土地山河,窃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

34知一万毕 [ zhī yī wàn bì ]

解释 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35触类而长 [ chù lèi ér cháng ]

解释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36引而伸之 [ yǐn ér shēn zhī ]

解释 伸:展开。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

出处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37吃一堑,长一智 [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

解释 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出处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