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新展|“实证中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博物馆文化 上博新展|“实证中国

上博新展|“实证中国

2024-06-17 17:56: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年6月19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本展览是继去年成功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开篇之作“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之后,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的该系列的第二展。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以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策划主办,由上海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共同指导,是国内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明大展。展品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358件,其中,90%以上为珍贵文物,三分之一以上为首次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基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及“两个结合”立场,本次展览的举办是上海博物馆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重大理论的积极呼应,通过对考古出土文物的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以展览为载体,充分展示我国长江下游早期文明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新成就,同时,明晰地回答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五千多年前,长江下游先民就已创造出比肩世界的辉煌文明,建立了东亚最早的区域性国家,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览开幕式现场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发展高度的最典型代表,深入探讨其演进过程、特点及影响,将对深入了解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探讨中华文明的特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方能从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获得文化自信,这也是博物馆人的使命担当所在,在厚重而深刻的历史中把握发展规律,带领观众找寻属于自己的中国答案。

良渚遗址,杭州亚运会的火种采集地,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放眼世界,良渚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等基本处于同一时期和同一纬度,有着相近的文明化进程。良渚文明的发现,定位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时间坐标,突破了近代西方学术界建立起来的文明起源理论和发展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绵延不断的实证。

本次展览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讲述“文明”的故事,将带领观众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

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年前后的中国正处于文化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期。人类在迁徙、交往中产生了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社会复杂化进程。距今5800年,在长江下游流域的一些聚落群中首次出现了超大面积的中心性聚落,一些遗址中能看到初级“王权”的确立及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社会步入了“古国时代”。

5300 年前,良渚文化强势崛起,覆盖了长江下游大部分区域,社会面貌有了飞跃式发展,最终形成踏入文明社会最根本的标志——国家。良渚以超大型礼制性中心、严明的社会等级、庞大的公共工程造就了世界史前史上稻作文明发展的高峰,也是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

·石猪

凌家滩文化(距今约5800-5300年)

2007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展出时间:6月20日-7月20日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史前时期最大、最重的人工雕刻猪。

·刻符陶器盖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

2003年浙江海盐仙坛庙遗址52号墓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内壁刻划有干栏式建筑图案,是目前复原良渚文化时期干栏式建筑的唯一实证。

·玉琮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 -4300年)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展出时间:6月20日-7月9日

反山为良渚文化级别最高、最为奢华的王族墓地。12号墓是反山的核心墓葬,出土了迄今为止体量最大、雕琢最精美的玉琮,琢刻有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堪称“琮王”。

长江下游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稻作传统起源地之一,水稻生产及耕作模式在崧泽-良渚文化阶段获得了迅速发展。崧泽时期,石犁等工具已被发明。到良渚时期,以犁、镰、刀为代表的石制农具被系统性地广泛使用,稻作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农业成为社会主要生产部门。

肉食方面,这时的先民们除了捕猎鹿科等野生动物,也广泛饲养家猪,以获取更稳定的肉食来源。这一时期的出土器物上,常常能观察到一些动物的形象,猪和鹿永远是最流行的题材。此外,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使本地区的先民十分擅长利用渔网获得水产。可见江南地区“饭稻羹鱼”的传统饮食模式自崧泽、良渚时期开始就基本确定了。

·分体石犁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

2003年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良渚时期的石犁不仅变大,而且变长,分体式石犁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鹿钺纹陶尊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

2001年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24号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陶尊腹部刻划有鹿、钺的组合图案,线条简约生动。这种鹿与石钺两种图形组合在一起的器物,在良渚文化中是首次发现。

手工业的专门化,是早期国家控制社会资源的重要表现,也是文明发展的推动性因素。当一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成为专职的手工业者,说明社会分工已达到新的高度。

长江下游地区以发达的稻作经济为支撑,发展出百花齐放的手工业。崧泽时代,最突出的手工业产品是陶器和玉石器。到了良渚,在玉石制作、制陶、纺织、漆木、制骨等多领域都取得空前发展,专业化的生产模式逐渐凸显。

·人首陶瓶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5300年)

1989年浙江嘉兴大坟遗址出土

嘉兴博物馆藏

器物造型奇特,生动古朴,很可能与当时祭丰收、求甘雨、降生灵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在国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见。

·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5300年)

1966年上海青浦寺前村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器物制作精美,造型奇特,特别是内外两层、外加镂空的工艺,为新石器时期陶器中仅见,展现了崧泽先民高超的审美与艺术创作能力。

古人相信玉为山之精,从崧泽到良渚时代延续千年的尚玉传统奠定了长江下游区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崧泽时代,玉从简单装饰的用途向着代表身份、等级的玉礼器发展。良渚文明对于玉器的热爱达到空前的高度,他们以玉来划分等级、区别身份、显示权力,创造了琮、璧、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系统,最终形成了一套不同阶层人群的用玉制度和社会规范。

良渚玉器上雕刻的“神人兽面纹”作为“神徽”,是良渚人最重要的信仰膜拜对象,彰显着“神王合一”的统治观念,是维系整个广域国家社会的统一信仰与纽带,反映了极高的社会凝聚力。

·透雕玉人首形饰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

1991年江苏昆山赵陵山遗址77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良渚文化早期透雕精品,由上方的鸟,中间的兽,以及下方戴羽毛头冠的人物三部分组成。

·象牙权杖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

2010年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207号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珍贵的有机质文物,表面装饰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重要玉器上的典型纹饰。说明在良渚文化礼器系统中,还存在以稀有资源为材料的其他质地的礼器。

本次展览中,部分借展文物仅在特定时间内展出,请观众朋友们知悉。具体展品调整信息请关注后续发布。石猪

凌家滩文化

2007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

展出时间:6月20日-7月20日

玉琮

良渚文化

1986 年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

展出时间:6月20日-7月9日

神人兽面纹瑁镦组合玉钺

良渚文化

1986 年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

展出时间:6月20日-7月9日

瑁镦组合玉权杖

良渚文化

1986 年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

展出时间:6月20日-7月9日

玉三叉形器

良渚文化

1987年浙江余杭瑶山遗址7号墓出土

展出时间:8月初-10月8日

玉冠状器

良渚文化

1986 年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7号墓出土

展出时间:8月初-10月8日

龙首纹玉镯

良渚文化

1987 年浙江余杭瑶山遗址1号墓出土

展出时间:8月初-10月8日

为更好地将观众带入这次中华文明探源之旅,上海博物馆将针对不同年龄的观众,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形式多样、展厅内外种类丰富的分众教育活动。

微信导览、智慧导览等多种导览方式,以及成人和儿童两版折页,将为观众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助力观众读懂文物、看懂展览;学术讲座将邀请相关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带来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分享;工作坊将采用亲子阅读、展厅探索、遗址考访、科学实验、教师研习等多种形式,突破展厅限制,给观众带来更多深入体验。

为充分发挥上海市基层党组织生活基地功能,上海博物馆将延续“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大展首展的传统,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为契机,面向社会各领域党组织推出“文物党课”系列,为上海各基层党组织提供组织生活与学习的契机。

上海博物馆党委将通过“文物党课”,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古老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让中华文明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强大的生命力,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华儿女在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展现强大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配合“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的开展,上博文创策划有“‘纹’以载道”“藏礼于器”“寻源奇想”三大系列近40种文创产品,以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代表性纹饰和器形为脉络,分别呈现具有精美纹饰的服饰系列、传承精神内涵的休闲生活系列以及用当代美学构建古今对话的线绘涂鸦系列,涉及服饰、文具、饮食和生活实用等多方面。

神王雪糕

展览名称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The Proof of Early China: The Civilizations of Songze and Liangzhu

展览日期

2023年6月20日-10月8日

From June 20th to October 8th, 2023

展览地点

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No.1 Exhibition Hall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编辑|办公室、教育部

初审|孙路遥、石维尘

终审|汤世芬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原标题:《上博新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开幕》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