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194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儿童年龄身高标准 报告|1943

报告|1943

2024-04-21 0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表1 儿童青少年1943年和2014年身高均值/cm

2.2 不同年代儿童少年体重比较

男生5~19岁、女生5~17岁各个年龄段体重平均数2014年明显高于1943年,男生差值为2.4~14.8kg,女生差值为1.2~11.6kg。最大差值的年龄,男生是13岁,女生为11岁见表2。

表2 儿童青少年1943年和2014年体重均值/kg

2.3 性别差异在不同年代的趋势

从1943年的数据看,5~14岁男生的身高均低于同龄女生,差值为-6.6~-3.7cm,男生15岁时身高超过女生,17岁时差值达到7.6cm。男生、女生的体重在5~13岁时相差不明显,男生14岁后体重高于女生,17岁时差值达到3.7kg。而2014年的数据表明,男、女生在5一12岁时身高差别很小,其中10,11岁男生身高低于女生0.5cm和1.2cm,13岁开始,男生身高明显高于女生,19岁时身高差值达到12.2cm;男生各年龄段体重均高于女生,5~12岁时相差较小(1.02.3kg),13岁开始男生体重明显高于女生,19岁时差值达到11.1kg。性别差异在2个年代的趋势可归纳为:1943年男生在5~14岁年龄段的体格发育水平不及女生,14岁后超过女生;2014年的男生在10~11岁体格发育水平与女生相当,在其他各年龄段都高于女生见表1-2。

2.4 不同年代生长突增年龄比较

观察儿童各年龄段身高或体重增长值,可以了解体格发育快速生长的年龄特征,并确定生长突增年龄。依据每岁身高、体重增长值的计算,1943年身高生长突增年龄女生为12~13岁、男生为15岁,体重生长突增年龄女生为12~15岁、男生为14~15岁;2014年身高、体重生长突增年龄均为女生11岁、男生13岁见图1-2。

图1 男女生2014年与1943年身高增长值曲线

图2 男女生2014年与1943年体重增长值曲线

3 分析与讨论

生长发育指标是评价儿童健康水平和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个体儿童身高发育水平和速度变化无实际意义,但群体儿童的身高增、减往往可以说明生活环境中的重要变化。相隔71年,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卫生及营养状况的充分改善,使我国的人口素质大大提高,反映在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指标上的增长就是最切实的证明。本文利用非常珍贵的1943年的体格标准与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的数据比较,可以观察到在一个相对较长时期中我国人体形态的演变,也是对历史数据的发掘、利用和二次保存。

体格检查的论调,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到了民国时期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研究开始逐渐开展起来。1929年11月,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学校学生健康检查规则》,号召对全国学生每年进行体格检查。《学校学生健康检查规则》对学校施行学生健康检查的方法、步骤等内容,以法令的形式作了具体规定。当时教育部门几乎每年都要对各地学校的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及普查工作,学生健康检查测试成了一项经常性的工作。1931年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中小学卫生教育设计委员会章程》中,该委员会的第一、第二项任务便是“编订幼稚园、小学、中学学生体格发育标准”和“订定体格检查之实施方法。在1931年民国教育统计里有该年度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体格检查20977人之状况的记载,包括各校学生身长、体重、胸围等的平均数。在民国教育部教育视导组对学校的视察内容里包含了学生体格,并要求填写报表。而1940年于重庆举行的全国国民体育会议上,学校体育组的11项议决案中包括了“拟请举行小学儿童体格测量案”“拟请完成女生体格测量及运动技能标准案”和“拟请加测初高中学生6000人,以完成合乎统计原理的运动技能标准案”。

《学生体格标准》发行于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末期。在事关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关头,需要唤醒民族精神,动员一切力量一致对外,于是具有“政教合一”“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合一”特征,能够提升民族精神,促进抗战胜利的国民教育被推上历史舞台。民国政府在抗战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教育国策,使得当时不但在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制度、教育立法、教育经费上,而且在教育教学法、课程教材以及学制上,都比战前更为发展和加强。据记载1943年我国小学校为27.34万所、中等学校为3455所(含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小学生1860万,中等学校学生110万。当时实施的国民教育政策要求人学儿童达到学龄儿童总数80%以上,但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后方19省市所统计的人学儿童数占儿童总数为74%。可见即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初级教育体系依然是基本完备的。

从上世纪30年代起,学生的体格检查与测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种相关的标准也随之逐渐形成,并有“合乎统计原理”的含义。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且资料有限,暂时无法考证《学生体格标准》制订时的抽样测试情况以及建标方法,但以当时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学校数量、学生数量上看,以及以民国教育部制定标准的层面看,组织大范围学生体格测量,并制订合乎统计原理的标准是完全有条件和能力的。因此,作者推断该标准应是基于较大样本量的抽样测试,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制订,所列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从1979年“我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功能与素质的研究”课题开始,我国分别在1979,1985,1991,1995,2000年,进行了5次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1998年进行了全国幼儿的体质调研。在获得大量体质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2002年教育部建立了经常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到口前已经形成了5年一大测(与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同步的全国大中小学生抽样测试)、每年一全测(大中小学校各个学校全员覆盖的自行检测及抽查测试)的工作常态。其中2000,2005,2010,2014年的抽样测试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的形式公开发布监测结果。

近30年来随着学生体质测试的广泛开展,青少年儿童体质研究也方兴未艾,其中生长突增期与体格发育动态变化研究最受关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与2005年相比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与2010年相比,2014年我国城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以上自1979年以来各个时期对儿童少年体格生长发育的研究,帮助我们对我国儿童少年体格生长的动态变化有了准确地把握。虽然基于样本和方法的不同,结果可能有一些差异,但反映的趋势是一致的,即身高体重的生长突增年龄在逐渐提前,体格发育水平越渐高大化。本文对间隔71年的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平均数比较,2014年男女生各年龄段均明显高于1943年,并且2014年男女生身高、体重生长突增年龄比1943年提前1岁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我国5~19岁儿童少年2014年与1943年相比,体格已发生明显变化,身高更高、体重更大,体格发育生长突增年龄提前1~2岁。

义务教育的普及使现在的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上学,所以2014年的监测是全国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反映的是5~19岁这个群体的整体数据。而71年前学校数量和适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因此,《学生体格标准》反映的是能上学的适龄儿童少年,用这个标准代表当时的所有5~19岁人群,有可能存在高估的偏颇。此外,对于71年前的调查测量方法还未能完全考证,因此,与现代儿童少年体质调研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也只是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变化趋势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在利用和分析时必须慎重并进一步考证,这也是本研究的缺憾。但无论如何,71年前能保存下来的数据是弥足珍贵的,对于研究分析我国人体形态的变化和趋势以及社会变迁有重要参考价值。

身体史研究学者黄金麟提出,我们的身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才有现今的样子?这种身体的发展状态隐含了什么样的历史特定性与危险性?它能否被当成是一种普遍的、永恒的身体模式来看待?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体格生长发育变化不仅反映在身体的生物学属性上,而且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营养、卫生、行为等的变化。因此,利用各个历史阶段的资料研究体格生长发育变化的时候,在注重身体生物学属性考察的基础上,还需要从身体的社会属性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文献来源:

张艺宏,孙君志,李宁.我国1943-2014年儿童少年身高体重生长变化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78-1581.

更多阅读:

张艺宏,王梅,孙君志,等. 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基于22省(市、区)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点的形态数据[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5): 93-10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