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黑陶为什么是黑色?这里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龙山黑陶成分 龙山黑陶为什么是黑色?这里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龙山黑陶为什么是黑色?这里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2023-09-30 07: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夷文化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时期,龙山文化是东夷文化重要的历史时期。考古发现,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靠他们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发明了冶铜术、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昌乐骨刻文字;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而这一时期发明的龙山黑陶凝结着东夷人的聪明智慧,被誉为东方的文明之光。

龙山黑陶为什么是黑色的呢?专家研究表明,这主要是源自东夷人的图腾崇拜。据相关史学典籍记载,东夷族崇尚的是玄鸟,也就是三足乌,是一种三足黑色的鸟,为了表达崇拜和敬意,黑色就成为他们崇拜的颜色,他们也就把陶器通过渗碳技术制成了黑陶。龙山黑陶的典型代表是蛋壳陶。最典型的器物是高脚杯。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高脚杯高度在20公分左右,最薄处是口沿部位0.2毫米,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被称为4000年以前地球文明的最佳之作。

一件小小的蛋壳陶真有那么神秘么?它蕴含了哪些历史文化基因呢?首先,蛋壳陶的出现说明东夷人的生产力水平和礼仪制度已经相当的发达。蛋壳陶本身是盛酒的器具,说明在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生产相当发达,出现了粮食富余,人们用来酿酒,酿酒业发展了起来。成为富裕阶层的奢饰品,而盛酒的蛋壳陶就制作的格外精美。只有祭天祭祖这样的重要场合才会使用这种蛋壳陶杯。考古发现,蛋壳陶杯一般出土于大型的墓葬里边,属于陪葬器具,是代表身份地位的一个器物。蛋壳陶的制作需借助先进的工具。龙山文化时期的东夷人发明了快轮制陶工艺。这一工艺代表东夷人的生产力到了很高的水平。

龙山黑陶不仅有蛋壳陶,还有实用器具,也有大型礼器。通过一些黑陶器实用具可知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蒸制食物的民族。它使当时的人们由吃煮食变为吃蒸的食物,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这种器具就是陶甗,它的上部盛食物,中间细的腰部有个箅子,下面盛水,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像这样的实用器也体现了东夷人的聪明智慧。在龙山文化时期,上层贵族使用的陶器,不但追求精致,也追求大气。城子崖曾出土一批大型陶器,大型陶器应该是贵族人物使用的礼器之一,据专家介绍,龙山遗址曾经出土了一件陶罍,底直径25公分左右,腹部直径是在80公分左右,口沿也比较小,才30余公分,它被称为龙山文化时期最大的一件陶器,可称为王者之器。

城子崖遗址还出土了一件非常独特的黑陶器——香薰炉,把中国人用香薰的历史,提前了1500年。香薰炉的使用,能够大大的改善居室环境,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已经过上了有品质的舒适生活。

这样看来,龙山黑陶是龙山文化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综合的体现。一件小小的黑陶器皿实际上是几千年前华夏先民的聪明智慧的凝结,可谓东方文明的灵光片羽。但是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和应用,黑陶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经过专家学者的深入挖掘,失传四千多年的黑陶制作工艺得以重见天日。特别是章丘的黑陶艺人,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究出了彩陶、刻陶等几十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

如今,龙山黑陶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文化产业也在逐步壮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黑陶焕发出了青春,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和收藏家珍视的艺术珍品。其实,这何尝不是华夏文明的延续呢!

全媒记者 宁昭收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今日章丘”,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