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元冲张默君:历尽坎坷成眷属,47岁被误杀,妻子言他无人能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默心君照片 邵元冲张默君:历尽坎坷成眷属,47岁被误杀,妻子言他无人能比

邵元冲张默君:历尽坎坷成眷属,47岁被误杀,妻子言他无人能比

2023-04-06 09: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教育和思想开放的方面,他和未来的妻子张默君就相差甚远了。

彼时的张默君虽然在湖南,相比于浙江要闭塞很多,可是张默君的父亲思想非常开明。

张默君小的时候,他就不同意给女儿缠足,以至于张默君留着大脚在当时的环境中显得很另类。

1904年的时候,也就是邵元冲考上秀才的第二年,20岁的张默君已经考上了上海的务本女校示范科。

邵元冲夫妇和蔡元培等人合影

所以,两个人的年龄虽然彼此有差距,但是在接受的思想教育方面,张默君要比邵元冲先进了许多。

不过,彼时的大环境,对于传统的教育已经形成了剧烈冲击,虽然邵元冲考上了秀才,但是他此后并没有墨守成规。

3年之后,邵元冲考上了浙江高等学堂,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大学前身。并且在那一年,16岁的邵元冲还加入了同盟会。

4年之后,邵元冲又考取了法官。也正是在这期间,邵元冲和张默君相识了。

彼时的张默君喜欢的是蒋作宾,一个同样是同盟会员的有志青年。

然而张默君一直没有将自己的爱慕之心表露,她一直在找一个机会。

邵元冲和友人

可就在张默君将他带到家里去见父母的时候,没成想到蒋作宾居然一眼看中了她的妹妹,而妹妹对他似乎也是情有独钟。

这一切让张默君始料未及,而就在此时,邵元冲出现了。

邵元冲喜欢这位比自己年龄大的姑娘,所以大胆地向张默君表露情感。

然而,张默君并没有将邵元冲放在眼里,毕竟这是一个比自己小6岁的人。

在张的眼里,他还只是一个不怎么成熟的大男孩。

可就是如此,邵元冲依然不停追求。于是不堪其扰的张默君对邵元冲提了三个条件:要想娶我,必须要留学,而且还要做到将官,还要掌管文印。

民国二十三年,邵元冲夫妇与首都各界人士

这要求异常的苛刻,谁都能看出来,这是张默君在拒绝邵元冲。

然而邵元冲凭借一股血气方刚的个性,把这三个要求放在了心上。为了娶到心仪的姑娘,邵元冲决心去实现这三个要求。

于是就在那一年,邵元冲留学日本,第一个要求算是实现了。

而且在日本留学期间,邵元冲第一次遇见了孙中山。

彼时的张默君,则在江苏创办了《大汉报》,而且在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文锋犀利的文章,报纸一度很受欢迎。

辛亥革命爆发后,邵元冲回国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中。

邵元冲一家人

他先在新闻界做过编辑,此后先后在上海和山东,组织并参与了革命军的起义,但先后都失败了。

从个人的角度看,张默君提出的做到将军的要求,邵元冲还没达成。

也就在此时,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护国军政府,而且任命邵元冲为大元帅府的机要秘书。

这意味着邵元冲接近了革命领导的核心层。而且两年之后,邵元冲又到美国去留学,期间根据孙中山的要求,还负责视察了海外工作。

而彼时的张默君也在欧美等地留学和游历,但是张当初提出的要求,邵元冲还没有完成。

任立法院代理院长的邵元冲

欧美的一番留学和游历,是孙中山对邵元冲的特意栽培。

1923年,33岁的邵元冲回国了,张默君此时在上海做新闻编辑,同时还担任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两个人都不再年轻,当初张默君眼里的大男孩,也成为了留学归国的青年才俊。

第二年,邵元冲就当选成为了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此后又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而且还兼任粤军总司令部的少将秘书长。

一个青年才俊冉冉升起,对邵元冲自己来说,当初张默君提出的三个要求,他都一一地完成了。

邵元冲像

1924年底,邵元冲随孙中山北上,其后孙中山在北平去世,他是总理遗嘱的见证人之一。

也是在这一年,34岁的邵元冲决定和张默君结婚,虽然彼时的张默君已经40岁了,但是他爱的是张默君的人,而不是她的年龄。

而且通过这些年的奋斗和努力,张默君也看到了邵元冲的蜕变和成长。

两个人最终打破了年龄的桎梏,走到了一起,为着相同的理念,让感情得到了更高的升华。

1927年左右的邵元冲,在事业上正值上升期。

邵元冲日记出版封面

这一年随着北伐军攻克浙江,邵元冲担任了杭州市的市长。

张默君则是杭州市教育局局长,而且还是中国妇女协会的副委员长。夫妻两个人在事业上齐头并进,为着共同的理想,感情自然也能得到提振。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两个人工作相近的关系,彼此可以长时间呆在一起了。

所以,相比于此前的留学和游历时期,两个人可以更好地编织自己的感情和梦想。

虽说妻子的年纪比自己大一些,但是邵元冲并不为意,他喜欢的是张默君的为人和思想,喜欢的是两个人能够志同道合。

张默君行书题句 镜心

这种平静的生活持续了很久,此时虽然外部的大环境风起云涌,但随着邵元冲年龄的不断增大,他更多的想法还是回归到了家庭的一面。

此后几年,邵元冲虽然一直没有离开中央中枢,但是其并未到达权力的核心层。

虽然他也曾担任过立法院院长,但由于彼时的政治环境风云变幻,所以捎带着他的仕途也一直在起伏。

更何况,虽然彼时名义上国家已经统一,但各地军阀依然割据,而且蒋在发动了反革命之后,又在全国大力的围剿红军。

张默君像

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军权和军队,才是很多有政治野心的人,一直要把持的主要力量。

即便是在国党中央高层,也是谁掌控着真正的军队,谁就有话语权。

虽然邵元冲早年一直跟随孙中山,但实际上,他一直未曾涉及过军队的事务,所以邵元冲在军队并没有自己的根基和势力。

也因此,他虽然一直在国党中央,可事实上并没有获得重用。

而他的妻子张默君,在这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还是推进女子平权的事业。

张默君书法作品

到了1935年的时候,因为邵元冲在和日本的外交政策上,与当时的行政院长汪精卫产生了巨大分歧,邵元冲一气之下,毅然辞官了。

或许在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他当初的理想已经发生了变化,无官一身轻的邵元冲选择到西北游历。

此前,邵元冲还没有去过西北,他趁着这个闲暇的空间,先后去了宁夏、甘肃和绥远,甚至还去了青海一趟。

这一番的游历让邵元冲的内心得以放松。根据这番游历,邵元冲在其后还写了《西北揽胜》一书。

邵元冲游历西北路线图

然而,在当时的那种大环境下,岁月静好的生活随时会被打破。

日本对中国蠢蠢欲动,但是国党还想着打内战。而邵元冲虽然早年的理想已经被磨去了大半,可他的内心深处,还残存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也正是这种想法,让他在大的时代背景里送了命。

1936年的时候,游历到广西的邵元冲,会见了李宗仁和白崇禧。

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了西北。

但是蒋还是顽固的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剿共,完全不顾全国抗日的呼声。

邵元冲 行书五言联

为了督促张杨,蒋在12月还专门到西安去督战。

不知出于何种缘故,在西安的蒋,突然召见邵元冲。于是他误打误撞的,见证了这一件剧烈的历史变革性事件。

在西安事变期间,居住在西京招待所的邵元冲,被杨虎城的宪兵开枪误伤,在送医抢救两天之后,邵元冲在医院去世,年仅47岁。

那时候,张默君已经53岁,在丈夫不幸离世之后,她选择了不再婚。韶华逝去,情感逐渐变得厚重,当年的大男孩先自己而去,独留山盟海誓,惹后人唏嘘。

邵元冲离世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葬礼之隆重引人瞩目。

张默君79岁时所摄

张默君则收起眼泪,回到了老家湘乡。

此后,张默君以作诗绘画为日常,曾因思念亡夫,作了一首诗:“我今消瘦胜梅清,起舞吴钩作怒鸣。傥问华郎何所似,三年泪雨不曾晴。”

邵元冲去世后,张默君也曾有过数位追求者,但是她都严词拒绝,因为在她心中,再也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新中国成立后,张默君带着子女迁往台湾,并在那里安度晚年。

1965年1月30日,张默君因胃癌,在台北病逝,享年82岁。

自此,这对苦情鸳鸯终于再次团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