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入门|常州城市常见鸟类40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黑色黄嘴的鸟有哪些 观鸟入门|常州城市常见鸟类40种

观鸟入门|常州城市常见鸟类40种

2023-05-09 12: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常州地区,经过我们多年的观察,一共有280多种野生鸟类。(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 在本文介绍的这40种鸟类,是在我们常州城市(包括小区、绿地、公园等)中,最为常见的。 发布这篇文章,旨在方便有兴趣进行观鸟,或是自然观察的新人。特此说明!

(1)、麻雀

麻雀又叫树麻雀。喜群居,种群生命力极强。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

一般麻雀体长为14厘米左右,体型略小的矮圆而活跃。顶冠及颈背褐色。在城市,麻雀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它们的巢多用草茎、枯枝等搭建,巢址常选择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有时甚至将巢住在空调室外机中、烟囱中、热水器排气管中。 麻雀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2)、白头鹎

白头鹎是鹎科鹎属的鸟类。广泛的分布于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现在它的栖息地有北扩的趋势,在中国的北方也有见;以及,在台湾也在与台湾鹎抢地盘。 因为它的脑门儿上的那一抹白,所以得名为白头鹎。它的亚成鸟是没有白头的,等它出了橄榄色的肩背以后,然后,才会长出白头。 白头鹎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上图为白头鹎的成鸟)

(上图为白头鹎的亚成体)

(3)、乌鸫

乌鸫是鸫科鸫属的鸟类。因其雄性个体全身黑色的毛色,就有了黑鸫的别称;又因其鸣声嘹亮,春日尤善啭鸣,其声多变化,故又称百舌鸟。 乌鸫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就外形而言,乌鸫在雌雄之间是有差别的。雄鸟全黑色,嘴与眼圈皆为黄色;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没有黄色的眼圈。亚成鸟嘴巴的颜色与雌鸟类似,都是深色调。

上图为雄性 上图为雌性。图片来源:网络 上图为亚成鸟 (4)、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是鸽鸠科的一种鸟类。在百姓口中,一般都叫它野鸽子。是我们所熟悉的粉褐色斑鸠。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它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5)、戴胜 戴胜是戴胜科戴胜属的一种鸟类 。色彩鲜明,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头顶花冠似折扇,嘴极为细长、向下弯曲,常被误认为是啄木鸟,实际上啄木鸟嘴粗短。 戴胜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6)、白鹡鸰 白鹡鸰是鹡鸰科鹡鸰属的一种鸟。在中国有广泛分布,而且亚种较多。它全身黑白相间(亚成鸟则是灰色取代成鸟的黑色),在城市中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鸟。 白鹡鸰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下面是我们常州的两个亚种。一个是白肩亚种,一个是眼纹亚种。 白鹡鸰多栖于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栖于小灌木或树上,多在水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荒坡或路边活动,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小区和公园,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动捕食。所以,在城市,我们经常能在小区、公园绿地中有水的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 (7)、大斑啄木鸟 大斑啄木鸟是属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一种。是十分常见的黑相间的啄木鸟。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带而雌鸟无。两性臀部均为红色。 大斑啄木鸟鸣声的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大斑啄木鸟的啄木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8)、普通翠鸟 普通翠鸟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的一种鸟。体型较小,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它的叫声为拖长音的尖叫声tea-cher。 普通翠鸟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普通翠鸟在笔者所在的城市为留鸟,且较常见。常单独或成对出没于开阔郊野的淡水湖泊、溪流、运河、鱼塘等有水体的地方。飞行时经常离水面很近,总给人感觉是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 (9)、八哥 八哥是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的一种鸟类。冠羽突出,全身黑色,翅有白斑,飞行时展开双翅可看到八字形的白斑。 (上面这张飞翔版的八哥,来源:网络) 八哥原本分布于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半岛,是典型的东洋界鸟类。但非法鸟类贸易使八哥迅速扩散,现在在菲律宾及婆罗洲有引入种群;在我国国内,为中国南方常见的鸟类,自陕西南部至长江以南各省,以及台湾和海南省均有分布。而在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八哥也逐渐成为常见的留鸟。 八哥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在城市中的绿地、周边的村落、丘陵、平原等环境中,都可以见着八哥的身影;田野、山林边缘的灌丛中也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除繁殖季节外,八哥大多成群活动,常栖息在大树上,或成行站立在屋顶上。 八哥于清晨聚集高处,喧噪一番后便分散活动,至翌日又在原处聚集,晚上,它常与椋鸟、乌鸦混群共栖。 (10)、喜鹊 喜鹊的分布很广泛,且在其有分布的地区很常见,被认为能带来好运气而通常免遭捕杀。 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在很多城市里,无论是城区、郊区、农田、荒野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一个普遍规律是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就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本物种的身影。 喜鹊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经常能看到喜鹊在城区、郊区、农田等地,在视野较好的高处筑巢,比如在电线杆、枯树上,筑巢的材料一般以树枝为主,每年都会新加树枝,往往经过多年以后,巢会变得很大。 因为领地意识非常强,它们会驱逐任何来犯之敌,少则二三只,多则十几只,对于鵟、鹰、鹫等大型猛禽多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大型猛禽若想捕食喜鹊,只能选择落单的,否则惹怒了鹊群,它们就会群起攻之。经过激烈厮杀,猛禽很可能遭受重创,甚至毙命。 (11)、灰喜鹊 灰喜鹊是鸦科灰喜鹊属的一种鸟类。顶冠黑色,两翼及尾天蓝色,余部灰色。灰喜鹊遍布中国,是很常见的鸦类,体型比喜鹊小些。灰喜鹊还是安徽的省鸟,同时,也是安徽省观鸟会的标志。 它的叫声并不好听,为粗哑高声的zhruee或清晰的kwee声,叫声宏亮且粗厉,无韵律。 它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在城市的公园中,我们有时候,能看到灰喜鹊常结成小群,或与八哥、乌鸫和其它小型鸦类混群,栖于开阔的阔叶林。飞行时振翼快,作长距离的无声滑翔。 此外,灰喜鹊还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内,也见于田边、地头、路边和村屯附近的小块林内。 灰喜鹊和喜鹊一样,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但和喜鹊一样,它们也是非常凶猛和极具攻击性的鸟类(鸦科鸟类的共同特点),经常在树上、地面及树干上取食,食物为果实、昆虫及动物尸体。 (12)、灰椋鸟 灰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的一种鸟。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 叫声:单调的吱吱叫声chir-chir-chay-cheet-cheet。 灰椋鸟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灰椋鸟栖息于平原或山区的稀树地带。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平原地区常结群活动,在山区多活动于开阔地段,接近农田、水田的林缘。飞行迅速,整群飞行。鸣声低微而单调。当一只受惊起飞,其他则纷纷响应,整群而起。主要取食昆虫。

(13)、丝光椋鸟 丝光椋鸟为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的一种鸟。体型大小和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cm。嘴朱红色,脚橙黄色。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变淡,两翅和尾黑色。雌鸟头顶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其他同雄鸟。特征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丝光椋鸟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丝光椋鸟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以及营巢于墙洞或树洞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自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至广东、海南、西至四川、云南等地。也见于日本和越南。 (14)、白腰文鸟 白腰文鸟是麻雀科、文鸟属的一种鸟,体长10-12厘米。上体红褐色或暗沙褐色、具白色羽干纹,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额、嘴基、眼先、颏、喉黑褐色,颈侧和上胸栗色具浅黄色羽干纹和羽缘,下胸和腹近白色,各羽具“U”形纹。 冬季群居在旧巢中,一般10只或10余只同居一旧巢,故又有‘十姐妹’之称。常站在树枝、竹枝等高处鸣叫,也常边飞边鸣,鸣声单调低弱,但很清晰。其声似 ‘嘘、嘘、嘘、嘘’,多4-5声一度,声声分开,急速而短,受惊时鸣声更尖锐而短促。飞行时两翅扇动甚快,常可听见振翅声,特别是成群飞翔时声响更大,快而有力,呈波浪状前进。 白腰文鸟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白腰文鸟除繁殖期间多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常成数只或10多只在一起,秋冬季节亦见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群的结合较为紧密,无论是飞翔或是停息时,常常挤成一团。常在矮树丛、灌丛、竹丛和草丛中,也常在庭院、田间地头和地上活动,晚上成群栖息在树上或竹上。 (15)、远东山雀 远东山雀是山雀科山雀属的一种鸟,英文直译为日本山雀。原为大山雀下面的一个名为P. minor的亚种,之后从大山雀中分出,成为一个独立种。 成年的远东山雀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个椭圆形大白斑 ;仅仅在上背部具有黄绿色;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下腹部为灰白色,易辨认。 远东山雀的叫声:极喜鸣叫。联络叫声为欢快的pink tche-che-che变奏。鸣声为吵嚷的哨音chee-weet或chee-chee-choo。 远东山雀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远东山雀是一种很活泼的鸟。它们喜欢成对或成群活动。在长江流域,远东山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鸟,主要栖息于林园及开阔林,时而在树顶雀跃,时而在地面蹦跳。如果想就近观察远东山雀的话,可以在市区的一些公园,甚至是一些小区绿化里,都能观察到。

(16)、黄腹山雀

黄腹山雀是山雀科黄腹山雀属的一种鸟类,俗名采花鸟、黄豆崽、黄点儿。其雌雄异色。特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体小(10厘米)而尾短的山雀。下体黄色,翼上具两排白色点斑,嘴甚短。雄鸟:头及胸兜黑色,颊斑及颈后点斑白色,上体蓝灰,腰银白;雌鸟:头部灰色较重,喉白,与颊斑之间有灰色的下颊纹,眉略具浅色点;幼鸟:似雌鸟但色暗,上体多橄榄色。 (17)、红头长尾山雀 红头长尾山雀是雀形目长尾山雀科长尾山雀属的一种鸟类。在林子里,它会边取食边不停地鸣叫,叫声低弱,类似于单音节的“唧-唧-唧-唧”,从开始时的高调往后逐渐转低。 红头长尾山雀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红头长尾山雀是一种体型小巧的山林留鸟,红头红胸、黑脸黑背。其各亚种间有些区别,亚种 talifuensis 及 concinnus 的下胸及腹部白色,胸带及两胁浓栗色;前者略显深。亚种 iredalei 下体多皮黄色,胸及两胁沾黄褐,上背及两翼灰色,尾近黑而缘白。 主要以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为食。常10余只或数十只成群活动。性活泼,常从一棵树突然飞至另一树,不停地在枝叶间跳跃或来回飞翔觅食。 (18)、银喉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是雀形目长尾山雀科长尾山雀属的一种鸟类,又叫做银喉山雀。其东北亚种身体几乎全白,现已提升为独立鸟种北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全长约16厘米,美丽小巧,繁殖期外结成小群至大群。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尾羽长度与头体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银喉长尾山雀的叫声,为短促的单音ssrit,示警时发出金属般尖细颤音seehwiwiwiwi。也作干涩的颤鸣声及高音seeh-seeh-seeh,尤其在飞行联络时。 银喉长尾山雀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银喉长尾山雀栖息于山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在繁殖期外,结成小群至大群,常见于树冠或灌丛顶部,捕食空中的昆虫。 (19)、棕背伯劳 棕背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的一种鸟类。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北达甘肃兰州和陕西汉中,西抵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东至东南沿海,南到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台湾和海南岛;在栖息地是一种很常见的留鸟。 棕背伯劳特征是粗黑的贯眼纹或顶冠、黑翅、尾长尾黑,上体偏灰,下体偏棕。我们在进行观鸟的环境教育时,因为棕背伯劳的粗黑色贯眼纹,经常对学生讲解时,称呼它为“佐罗大侠”。 在繁殖期,棕背伯劳常站在树顶端枝头高声鸣叫,以示其领地,其声似‘zhigia-zhigia-zhigia-zhiga’不断重复的哨音,并能模仿红嘴相思鸟、黄鹂等其他鸟类的鸣叫声,鸣声悠扬、婉转悦耳。有时边鸣唱边从树顶端向空中飞出数米,快速地扇动两翅,然后又停落到原处。其间,雌雄棕背伯劳一起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当见人或情绪激动时,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 棕背伯劳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棕背伯劳有很强的领地意识,雌雄鸟会终年共同守护着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而且不会随季节转变而更换,相邻的领地彼此区界分明。单独一只鸟是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 (20)、棕头鸦雀 棕头鸦雀是莺科棕头鸦雀属的一种鸟类。全长约12cm。棕头鸦雀从头顶到上背为棕红色,上体余部为橄榄褐色,翅为红棕色,尾为暗褐色。喉咙及胸部为粉红色,下体余部为淡黄褐色。 常边飞边叫或边跳边叫,鸣声低沉而急速,较为嘈杂。叫声常为持续而微弱的“啾啾”声。夏季多在山地。冬季迁到山坡草地、芦苇丛或者苗圃中。 棕头鸦雀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棕头鸦雀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也集成20或30多只乃至更大的群。性格活泼而大胆,常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活动,一般都短距离的低飞,不做长距离飞行。 棕头鸦雀的食物主要为昆虫,也有野生植物的种子。 (21)、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属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俗名灰顶茶鸲、红尾溜,台湾称作黄尾鸲。是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红尾鸲。雄鸟下体栗色,雌鸟下体褐色。区别于其他红尾鸲,北红尾鸲雌雄均具有显著的白色倒三角形的翼斑。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国为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一带的夏候鸟,较常见。 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两翼褐黑,仅翼斑白色;头顶及颈背灰色而具银色边缘;体羽余部栗褐,中央尾羽深黑褐。 雌鸟:褐色,白色翼斑显著,眼圈及尾皮黄色似雄鸟,但色较黯淡。臀部有时为棕色。 亚成鸟:白色翼斑以及尾羽同成鸟,但上体具密集斑纹,注意辨识。 北红尾鸲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 北红尾鸲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北红尾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才立刻疾速飞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距巢80-100m范围内活动,不喜欢高空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 (22)、鹊鸲 鹊鸲雄鸟的头、胸及背闪辉蓝黑色,两翼及中央尾羽黑,外侧尾羽及覆羽上的条纹白色,腹及臀亦白;雌鸟似雄鸟,但暗灰取代黑色;亚成鸟似雌鸟但为杂斑。 鹊鸲的叫声:哀婉的swee swee叫声及粗哑的chrrr声。有多种活泼的鸣声包括模仿其他鸟的叫声,但缺少白腰鹊鸲那种浓郁的音调。 鹊鸲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鹊鸲常见于海拔低于1700米的地区。常光顾花园、村庄、次生林、开阔森林及红树林。飞行时易见,栖于显著处鸣唱或炫耀。取食多在地面,不停地把尾低放展开又骤然合拢伸直。 (23)、红胁蓝尾鸲 红胁蓝尾鸲是鹟科鸲属的一种鸟类,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 上图为红胁蓝尾鸲的雄性。 上图为红胁蓝尾鸲的雌性。

叫声:叫声为单音或双轻音的chuck。声轻且弱的churrr-chee或dirrh-tu-du-dirrrh。

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红胁蓝尾鸲常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红胁蓝尾鸲西南亚种独立为蓝眉林鸲。 (24)、黑尾蜡嘴雀 黑尾蜡嘴雀是燕雀科蜡嘴雀属的一种鸟类,俗名蜡嘴等。其体长17-21cm。嘴相对粗大、蜡黄色,且尖端为黑色。雄性和雌性,在外形上的颜色是有区别的,主要的不同在于:雄鸟头部为泛金属般的黑色,而雌鸟头部主要为灰褐色。 黑尾蜡嘴雀(雄性) 黑尾蜡嘴雀(雌性) 黑尾蜡嘴雀在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鸣叫频繁,鸣声高亢,悠扬而婉转,很远即能听到,而在平时则较少鸣叫,叫声是一种单调的‘tek、tek’声。在非繁殖期时,成群活动,有时会成数十只的大群。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频繁地在树冠层枝叶间或林间,跳跃与来回飞行。 黑尾蜡嘴雀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黑尾蜡嘴雀常栖息于阔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等生态环境中,也常出现于林缘疏林、果园、城市公园、农田地边等环境。 (25)、燕雀 燕雀属雀形目燕雀科燕雀属。在我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燕雀是中等体型(16厘米)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燕雀的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燕雀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燕雀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尤以杂草种子最喜吃,也吃树木种子、果实、植物嫩叶、小米、稻谷、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种子,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昆虫为食。 (26)、金翅雀 金翅雀是燕雀科金翅雀属的一种鸟类。经常可以见到金翅雀成群齐飞。身着黄橄榄绿色的羽毛,迎着阳光,飞行鼓翅时,翼端有着金黄色闪闪发亮的光泽,这是金翅雀独一无二的标志。 金翅雀的叫声:鸣声沙哑且有粗声kirr。叫声有特殊的啾啾飞行叫声dzi-dzi-i-dzi-i及带鼻音的dzweee声。 金翅雀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金翅雀分布于亚洲东部,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流域下游、日本、朝鲜和中南半岛北部;在中国分布于东部地区,东北大部、华北大部、华中华南各地可见,其在中国分布的西限达西北的青海省和西南的云贵川一线。 (27)、黄腰柳莺 黄腰柳莺为柳莺科柳莺属的一种鸟类。其是一种体型较小(约9厘米)的背部绿色的柳莺。腰柠檬黄色;具两道浅色翼斑;下体灰白,臀及尾下覆羽沾浅黄;具黄色的粗眉纹和适中的顶纹;新换的体羽眼先为橘黄色;嘴细小。 黄腰柳莺的叫声:鸣声洪亮有力,为清晰多变的choo-choo-chee-chee-chee 等声重复4~5次,间杂颤音及嘟声。叫声包括轻柔鼻音dju-ee或swe-eet及柔声weesp,不如黄眉柳莺叫声刺耳。 黄腰柳莺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黄腰柳莺主要栖息于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常与其它柳莺混群活动,在林冠层穿梭跳跃,觅食昆虫及幼虫,偶尔吃杂草种子。 (28)、黄眉柳莺 黄眉柳莺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一种鸟类。其体长约11厘米,身体上的颜色为鲜艳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通常具两道明显的近白色翼斑,纯白或乳白色的眉纹而无可辨的顶纹,下体色彩从白色变至黄绿色。 图片来源:悠游 图片来源:悠游 叫声吵嚷。不停地发出响亮而上扬的swe-eeet叫声。鸣声为一连串低弱叫声,音调下降至消失;也发出双音节的tsioo-eee,第二音音调降而后升。 其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黄眉柳莺是中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性活泼,常结群且与其他小型食虫鸟类混合,栖于森林的中上层。它们的体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细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跃的小鸟,而且在枝间跳跃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细尖而清脆的“仔儿”声,很容易识别。 (29)、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为鹎科雀嘴鹎属的一种鸟类。体型约23厘米。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凤头雀嘴鹎但冠羽较短,头及喉偏黑(台湾亚种灰色),颈背灰色。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 领雀嘴鹎的叫声:悦耳笛声。急促响亮的哨音ji de shi shei, ji de shi shei, shi shei。 领雀嘴鹎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领雀嘴鹎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也见于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尤其是溪边沟谷灌丛、稀树草坡、林缘疏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林、栎林等不同地区,是其最喜欢选择的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庭院、果园和村舍附近的丛林与灌丛中。 (30)、家燕 家燕是燕科燕属的一种鸟类,俗名观音燕、燕子、拙燕。家燕是我国人民最熟知和最常见的一种燕子,分布广,数量大,也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家燕的习俗和传统。 家燕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家燕一种体型中等(20厘米,包括尾羽延长部)的辉蓝色及白色的燕。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分叉,近端处具白色点斑。亚成鸟的体羽色暗,尾无延长,易与洋斑燕混淆。其虹膜为褐色;嘴及脚为黑色。 (图片拍摄者:悠游) 家燕善飞行,整天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在村庄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飞翔,飞行迅速敏捷,有时飞得很高,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时东时西,忽上忽下,没有固定飞行方向,有时还不停地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叫声类似于高音twit及嘁嘁喳喳。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栖息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活动。 (31)、金腰燕 金腰燕是燕科斑燕属的一种鸟类。体长约18厘米。浅栗色的腰与深钢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其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 图片来源:网络 金腰燕的叫声:飞行时发出尖叫,不过,鸣声较家燕稍响亮。 金腰燕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金腰燕多见于山间村镇附近的树枝或电线上。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 (32)、灰背鸫 灰背鸫是鸫科鸫属的一种鸟类。体型略小(约24厘米)。两胁红棕色。其雄鸟上体全灰,喉灰或偏白,胸灰,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两胁及翼下橘黄;其雌鸟上体褐色较重,喉及胸白,胸侧及两胁具黑色点斑;其幼鸟上体橄榄褐色,头和翕具淡色条纹,翅上覆羽具棕色端斑。下体污白色具暗色纵纹,胸或多或少具有斑点。 灰背鸫的叫声:优美悦耳的鸣声。告警时发出轻笑声及似喘息的chuck chuck声。 其叫声的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灰背鸫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的茂密森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春秋迁徙季节亦集成几只或10多只的小群,有时亦见和其他鸫类结成松散的混合群。 (33)、斑鸫 斑鸫是鸫科鸫属的一种鸟类。具白色眉纹,翅棕色,胸带和两胁具黑斑。斑鸫喜活动于平原田地或开阔山坡的草丛灌木间,在丘陵、林缘等地带觅食,常结成小群活动。原斑鸫指名亚种(学名:Turdus naumanni naumanni)胸部和两胁斑纹红色,尾红色,现已视为独立鸟种,称作红尾鸫(学名:Turdus naumanni )。 斑鸫的体色较暗,上体从头至尾暗橄榄褐色杂有黑色;下体白色,喉、颈侧、两胁和胸具黑色斑点,有时在胸部密集成横带;两翅和尾黑褐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具宽的棕色羽缘;眉纹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辉棕色。 斑鸫的叫声为:轻柔而甚悦耳的尖细叫声chuck-chuck或 kwa-kwa-kwa,也有似椋鸟的swic声。告警时发出快速的kveveg声。 其叫声的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斑鸫喜活动于平原田地或开阔山坡的草丛灌木间,在丘陵、林缘等地带觅食,本物种常结成小群活动。 (34)、红尾鸫 红尾鸫是鸫科鸫属的一种鸟类。它一般单独在田野的地面上栖息。食物以昆虫为主。最新的分类将斑鸫的指名亚种独立为新种红尾鸫,而斑鸫(学名:Turdus eunomus )为斑鸫的原北方亚种。 红尾鸫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红棕色斑纹围成一圈、两胁具红棕色点斑;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时棕红色。 (35)、怀氏虎斑地鸫 怀氏虎斑地鸫是鸫科地鸫属的一种鸟类。怀氏虎鸫曾经是虎斑地鸫普通亚种,现已提升为独立种。原虎斑地鸫日本亚种现在作为怀氏虎鸫的亚种存在。怀氏虎鸫分布于国内大部分地区,而原指的虎斑地鸫仅仅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和台湾。 怀氏虎斑地鸫的体型较大,约30厘米,头及上体具金褐色和黑色的鳞状斑纹,下体白色而具黑色鳞状斑,与虎斑地鸫极其相似,但体型明显为大,且体态显修长。虹膜黑褐色,喙角质褐色而下喙基部肉色,脚肉色。 怀氏虎斑地鸫多见单独或成对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近溪流和池塘,迁徙季节集小群见于海堤、荒地灌丛和园林,隐蔽色极好,飞行时扇翅响声较大。也能在地上迅速奔跑,觅食于植被底层。 (36)、黑水鸡 黑水鸡是鹤形目秧鸡科黑水鸡属的一种鸟。整个身体的羽毛大部分为青黑色,只在两胁有白色细纹而成的线条以及尾下有两块白斑(尾上翘时,才会显现此白斑);脚为绿色;在头部的额甲为鲜红色,嘴短且为红色,嘴尖端为黄色。正因为这个红色额甲,才有了“红冠水鸡”、“红骨顶”的别称。 其成鸟两性相似,只是雌鸟稍小一些。而成鸟与亚成鸟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亚成鸟身体主要是灰褐色,和成鸟全黑色差异很大。飞羽黑褐色。嘴部比较暗淡,也没有红冠。 上图为黑水鸡的成体 上图为黑水鸡的亚成体 黑水鸡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别以为黑水鸡的名字里有个“鸡”字,就觉得它不会游泳。它不仅善于游泳,还会潜水,算是能飞能游,还能潜的三项全能选手。 黑水鸡平时常在水中慢慢游动,受惊时可潜入水中隐藏。喜欢在有荷花、芦苇等挺水植物或树木遮蔽的水域,不喜欢很开阔的场所。 (37)、小䴙䴘 小䴙䴘是䴙䴘科小䴙䴘属的鸟类。它是一种身形较小(体长27厘米),且矮扁的深色䴙䴘。小䴙䴘嘴尖如凿,故又称王八鸭子。在头顶及颈背为深灰褐色,上身为褐色,下身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趾有宽阔的蹼。另外,在繁殖期,小䴙䴘喉及前颈偏红,而在非繁殖期,则没有。 小䴙䴘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上图为繁殖期的小䴙䴘 上图为非繁殖期的小䴙䴘 在中国几种䴙䴘中,小䴙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水塘、湖泊、沼泽。平时喜在清水及有丰富水生生物的湖泊、沼泽及涨过水的稻田。通常单独或成较分散的小群活动。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在城市中的水域中,也能观察到小䴙䴘的身影。 (38)、白鹭 白鹭是鹭科白鹭属的一种鸟类,又叫白鹭鸶。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南方。 白鹭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它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白色鹭。在繁殖期,白鹭的成鸟为纯白色,颈背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称辫羽;肩和胸着生蓑羽,而且脸部裸露的皮肤为淡粉色,但是到了非繁殖期,脸部裸露的皮肤会变为黄绿色,且那些蓑羽常全部脱落。它与其他白鹭的区别在于体型相对较小,嘴为黑色,而趾为黄色。 白鹭在繁殖期时,主要栖息于湿地、稻田、湖泊或滩涂地等生态环境中。并经常成群,或与牛背鹭、夜鹭、池鹭等其他鹭类混群。 (39)、夜鹭 夜鹭是鹭科夜鹭属的一种鸟。因为夜鹭有夜行性,所以,又有夜鹤的俗名。头顶、后颈、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具2~3根狭白色冠羽;下体白色;翅及尾羽灰色。不过,夜鹭在亚成时期,全身为棕色,具有纵纹和点斑,和成鸟羽色差异非常大,模样相近绿鹭。 夜鹭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夜鹭广泛的分布于我国。在全世界夜鹭有两个亚种,在我国仅有一个亚种——指名亚种。 夜鹭喜欢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所以,在我们观鸟时,能观察到夜鹭经常栖息、活动于溪流、水塘、江河、湿地和水田地上。 (40)、池鹭 池鹭是鹭科池鹭属的一种鸟类。翅膀的颜色为白色,身体上有褐色纵纹;雌雄鸟同色,只是雌鸟体形略小。 池鹭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池鹭的叫声片断: HTML5音频播放器 |HTML5 audio 您浏览器不支持HTML5音频播放器 在繁殖期时,池鹭在头部和颈部为深栗色,胸为紫酱色。所以,它又有红毛鹭、红头鹭鸶的俗名。在这一时期,池鹭经常在水域附近的高大树木的树梢上建巢。常成群营建巢,也常与白鹭和牛背鹭在一起营巢。 池鹭通常生活在稻田、池塘、湖泊、水库和沼泽湿地等,有浅水水域的地方,经常单独或者成三五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一起。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qijiw.com/post-296.html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