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车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包车夫的衣服叫什么 成都的“车夫”

成都的“车夫”

2024-06-19 05: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触摸历史印记·见证成华风采

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 第 40期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老舍先生写过一本小说

叫做《骆驼祥子》

讲述了一个叫祥子的黄包车车夫的悲惨故事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种像祥子一样拉黄包车的车夫,在成都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现在的人看黄包车的造型,可能会很嫌弃,敞篷车既不遮风也不遮雨,两个车轮全靠人力拉,太慢。但是当时的人要是能坐上黄包车,那可神气着呢。坐在车座上的乘客跷着二郎腿高高在上,拉车的车夫光脚丫子在前面拉着车跑,这种一高一低的位置,会让人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花了钱不就是买的这种服务吗?

当时能坐黄包车的大多是有钱人,而拉黄包车的车夫,却是城市中的穷苦人,而且社会地位低下,除了讨口的叫花子,可能就数车夫的地位最低了,连洗衣服的老妈子都不如。

这些车夫大都来自乡下,家里没法维系生活,只好进城来混口饭吃,浑身上下除了力气,一无所有。他们生性老实巴交,为了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只能埋头拉车,卖力快跑,再加上自身与乘客身份地位悬殊,一个低低在下,一个高高在上,二者也不会有什么交流。

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车夫们,埋头弓腰,沉默寡言,脸上总是一副对现实状况无可奈何的麻木神情,他们的悲惨生活在老舍先生的小说里也可见一斑。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黄包车逐渐被新式三轮车取代。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这种三轮车风行一时。比起黄包车,三轮车虽然也需要人力驱动,但不需要人脚板贴在地面上跑了,车夫也坐在了车前座上,直起了身子,踩着车蹬,车铃丁零零一响,提醒行人让道,这架势比起黄包车可威风多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车夫也坐在了车座上,与后面车斗里的乘客位置一般高了,精气神也随之提了起来。同样叫车夫,三轮车车夫与黄包车车夫大不相同。他们脸上不再是麻木呆板的神情。相反,一路蹬车一路居高临下,随意四处张望,流着汗满面红光,笑嘻嘻的。遇上高兴的时候,还会随口哼点小曲或着来段川戏。

除此之外,两种车夫的精神面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不同,或许跟他们的“出身”有关。前面说了,黄包车车夫大多是乡下的穷苦农民,一辈子被压迫被剥削惯了,自然逆来顺受,沉默寡言。而三轮车车夫则大多是“见过世面”的旧军人。

原来,1949年国民党战败大溃逃的时候,在成都留下了很多旧部,他们大多是旧军官、旧职员。解放以后,他们变成了老百姓,而原来拉黄包车的乡下农民,要么回乡务农,要么进入工厂当上了工人,车当然不会拉了。于是,这些旧军人们填补了空缺,成为了三轮车车夫。

这些旧军人见多识广,遇上本地乘客,能跟你从东西南北聊到三教九流。遇上外地客人,就跟你说蜀汉,道三国,明朝年间张献忠剿四川,辛亥革命时候张澜做讲演,赖汤圆如何好吃,武侯祠如何好看,成都的妹子你要仔细打量了,成都的贼娃子你要小心点……言谈间,你会发现,这些成都的三轮车车夫,个个都不简单!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成都的出租车业兴旺了起来,出租车司机成为了成都“车夫”的主力军,三轮车渐渐少了。这些出租车司机就更神气了,开着红车身白顶灯的轿车满城跑,惹得年轻人们羡慕不已。当时的出租车司机,社会地位非常高,好多成都女性都想嫁个开车的丈夫,好玩又有钱。

前面说了,黄包车车夫有自己的特点:麻木悲惨,三轮车车车夫有自己的特点:精气神足,同样,出租车司机也有自己的特点。拿外地的出租车司机作个比较,你会发现,广州是出租车王国,车多乘客也多,打车是家常便饭。那儿的司机也个个像“职业杀手”似的,板着脸,不吭不声面无表情,只知道不停地开车飞跑,如同在车间里上班一样严肃专注。从这点看,有点类似成都早年的黄包车夫。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呢,与广州相反,话可多了,大地方派头,满口政治经济文化,令你佩服,不愧是咱国家的首都,盛产“侃爷”的地方,连出租车司机的嘴上都有这么多天下风云。他高兴的时候,你会觉得有点成都早年三轮车夫的风范。

而成都的司机呢?既不同于广州的那么冷漠死板,也不同于北京的那么逞能神侃。他们一路上也在不停地说话,但不是跟坐在后座的乘客寒暄,而是对着对讲机跟他的司机兄弟们聊个没完。

当你坐上一辆成都出租车,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场景,司机对着对讲机喊道:“喂,张哥吗?今天中午到不到皇城老妈火锅来呢?”“喂喂,李哥吗?今天晚上去不去搓一盘麻将呢?”

一路上,他们自顾自的聊天,摆龙门阵,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不大会跟乘客发生交集。你跟他的关系,只是你坐他的车,他载你一段路,最后交钱,下车了事。

但成都出租车司机也有一个好处,如果路上遇到哪儿出了事,他一定要赶过去,哪怕调头转弯多绕一段路也去。成都人本来就爱凑热闹,更何况他手里有车。如果是有人被撞着了,伤着了,或是老大爷老大娘摔倒了,外地人病倒了,小娃娃走失了,他会二话不说,把那人抱上车,一溜烟开到医院或是派出所去,一分钱不收。这种行侠仗义的品质,很值得人们称赞。

从黄包车车夫到三轮车车夫,再到现在的出租车司机,他们精神面貌、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车夫和司机这一职业,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数旧的职业在消失、改变,无数新的职业在诞生、更迭。历史的洪流沉淀了他们的岁月,每翻开一页,都有无尽的故事可以讲述。

来源:《沙河风》

本文作者:林文询

文字编辑:何珂

美术编辑:何珂

转载请注明:文旅成华

猜你还想看

【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成华名称的由来【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白莲池的由来【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孟知祥陵·磨盘山上那处向阳山崖(上)【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孟知祥陵·磨盘山上那处向阳山崖(下)【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后蜀孟昶(上)·一代明主还是亡国昏君?【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后蜀孟昶(下)·历史为他开了另外一扇窗【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颁令箴(上)·孟昶的又一项文化贡献【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颁令箴(下)·一篇影响中国官场近千年的文章【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天鹅抱蛋·安卧后蜀名将的风水宝地(上)【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天鹅抱蛋·安卧后蜀名将的风水宝地(下)【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成都建设路上的明珠【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成都人喝酒轶事【听天府文化游文旅成华】成都东郊的上海阿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