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光辉历史 续写绚丽篇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鹤壁标志杆 铭记光辉历史 续写绚丽篇章

铭记光辉历史 续写绚丽篇章

2024-01-09 07: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到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到雄姿英发走进新时代,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唱响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可歌可泣的辉煌史诗。鹤壁这座豫北明珠,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赞歌。

  风起云涌——革命烽火在鹤壁大地烙下红色印记

  1921年,嘉兴南湖。当时世人并不知道,这座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迷人景色著称的名胜区中,正发生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开天辟地大事变。

  在波光粼粼的南湖、随波而动的画舫绘就的背景下,13名中共一大代表轻声合唱国际歌、坚定有力握拳宣誓,凝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隽永画卷。从那以后,一颗为中国革命领航定向的星辰,开始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党的光辉也照射到了豫北大地。

  1925年,鹿楼村人何名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鹤壁辖区有了第一个中共党员;

  同年,浚县新镇镇前枋城村的吴丹坤,在开封两河中学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回到家乡创办浚县第一所男女平等学校,在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

  1926年,东马驹河村人成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利用鹤壁集县立第四小学教师的身份,宣传革命思想,筹建党的组织;

  魏十篇、姚步霄……一个个早期共产党员的积极活动,如共产主义篝火中迸溅的火花,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鹤壁大地上,静待燎原。

  随着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在吴丹坤、介明堂、谭贺庭等早期共产党员的努力下,1927年4月,鹤壁市现辖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淇县支部秘密成立了。之后,中共浚汲淇支部、中共奇(淇)训(浚)区委、中共淇县县委等党组织相继成立,鹤壁辖区的革命活动从此有了“主心骨”。

  革命不是坦途。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日寇的长驱直入,丧心病狂的敌人将战火烧到了素有“黎阳收,顾九州”之称的古城浚县。1938年春,日军1000余人攻打浚县城。守城军民顽强抵抗,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但终因后援不继失守。日军攻入城内,开始烧杀抢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全国八大惨案之一——“浚县城惨案”。是时,成群的百姓被日寇驱赶上西门城墙一一枪杀,尸坠墙下;南关护城河的河沟被受害群众的尸体填满,河水被血水染红……短短两个小时之内,日寇屠杀无辜百姓4500余名,奸污妇女500余名,抢劫财物不计其数,将1000多间房屋烧成灰烬。浚县这座千年文化古城,变成了恐怖的人间地狱。

  日寇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愤慨。从此以后,鹤壁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1938年3月15日,日寇300余人侵犯浚县裴庄村,常仙甫、吕月等组织青壮年村民英勇阻击来犯之敌,打死、打伤日军200多人。这次战斗,打响了中原民众抗战第一枪;抗战时期,我党为加强冀鲁豫、太行两个抗日根据地的联系,突破日军封锁、护送人员、运送物资,开辟了横跨鹤壁的秘密交通线,1943年5月初,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由此路通过,并在乔村地下交通站姜廷庆家居住一天,随后安全抵达延安……

  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解放战争的战鼓再一次响起。这是一场旨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在这场战争中,鹤壁军民也立下了不朽功勋。

  鹤山区鹤壁集镇南街村,绿树成荫,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人们很难想到当年在这里发生的汤西战役、豫北战役等是何等惨烈。

  “当时固守鹤壁集的是孙殿英六总队的第一团和第二团,他们在这里修筑了高达5米的寨墙,构筑碉堡、地堡,挖地道、设暗沟暗堡,还埋设了2000多个地雷。”鹤山区委工作人员朱彤介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反动派的负隅顽抗注定是徒劳。

  1947年2月,太行军区独立第一、二旅在汤阴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包围鹤壁集,发起汤西战役,我军击溃孙殿英部多次反扑,鹤壁集解放。

  1947年3月,豫北战役打响。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60个团10万余人连克淇县、鹤壁、水冶等地,包围汤阴。刘邓大军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全歼援敌王仲廉部第二快速纵队,乘胜解放滑县、浚县、汤阴。

  豫北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山东、陕北解放军的作战,为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7年6月,在石林村法隆寺内举行的重要军事会议,让这个小村庄带着红色印迹被载入史册。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石林村法隆寺主持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史称石林军事会议。

  “石林军事会议贯彻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是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起点。”市委党研室二级调研员郭树红说。

  蒸蒸日上——因煤而立、因煤而兴,鹤壁发展开启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纪元。鹤壁这片沃土也迎来了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鹤壁煤炭大规模开采由此开始。1951年7月,鹤壁煤矿筹备处成立;1952年6月11日,第一对现代化矿井陈家庄煤矿开工建设;1954年,国家将鹤壁列为重点建设矿区。

  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矿区面积不断增大,人口迅速增多,一个新兴煤炭工业城市应运而生。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批准设立鹤壁市,市人民委员会暂驻鹤壁集。同年5月17日,中共鹤壁市委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郝明甫为第一任市委书记。这颗豫北明珠首次以“鹤壁”之名,在历史上绽放光芒。

  国家的举旗定向让煤城鹤壁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建设发展之中。1959年11月30日,郭沫若写就的《西江月》一词,“鹤壁蒸蒸日上,乌金滚滚汪洋”展现了当年鹤壁火热的建设景象。

  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鹤壁集狭小的区域面积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1957年、1959年,鹤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先后迁至中山、大胡,鹤壁市城区面积突破25平方公里,三纵五横的市内交通网逐步形成,为后续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然而,接二连三的灾害给鹤壁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

  1963年夏,刚刚从三年困难时期走出的鹤壁,就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963年8月1日至8日,鹤壁地区连降大雨,仅8日这天降雨就达300多毫米。当时,淇河洪水泛滥,城市建筑、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一时间遭到严重破坏,桥梁护坡坍塌,路面被冲毁,交通大部分受阻,电线杆被冲倒。洪水从煤矿井口、地面裂缝灌入井下,一矿、二矿、四矿面临淹井危险。浚县、淇县546个村庄被大水包围。危急关头,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义无反顾地冲到第一线。时任鹤山区副区长马景明亲自率抢险队员上堤护坝,由于天黑路滑,在过溢洪道时,马景明和许运生、赵海生、许双全等4位同志不幸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光凭自然水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鹤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需要,1973年,被誉为“鹤壁红旗渠”的工农渠水利工程在崇山峻岭中开工建设。全市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中。缺设备,就由全市各大中型厂矿支援;没有绞车,就人拉肩扛;没有电灯,就点马灯夜战;没有电钻,就组织劳力抡锤打钎……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工农渠一期工程终于实现了竣工通水。至今,一渠清泉仍在润泽鹤壁人民。

  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惊雷,响彻神州大地。鹤壁,也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1978年,鹤壁市电子工业开始蓬勃发展,到1985年底进入兴盛时期,拥有无线电企业24家,生产军工产品、广播电视、通信设备、电子仪表、基础元件、专用设备等六大类200多个品种,成为全国20家电子城之一。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再次起航。当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鹤壁淇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鹤壁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2000年11月,鹤壁市决定将郊区更名为淇滨区,将市委、市政府驻地由山城区迁至淇滨区,掀开了鹤壁市发展新的一页。从鹤壁集到中山、到大胡、再到淇滨区,三次搬迁标志着鹤壁从“小山坳”走向新天地,实现了从偏远边城到中心之城、从内陆山城到开放新城的时代巨变,也彰显了鹤壁人坚守初心、向新而行,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的时代精神。

  2008年,市委明确提出“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的战略构想,作出了“构建现代产业基础和现代城市骨架”的决策,在淇滨区城市南部规划建设了总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的新区南部片区,进一步拓宽了全市发展的战略思路,拓展了产业和城市发展空间。

  之后,市委、市政府又在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新老区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2012年,鹤壁市形成《鹤壁大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一个连接鹤淇、规划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的城市组团拉开了建设大幕。这也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在各个行业显现。位于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海集团就是典型代表。从上世纪60年代生产帆布油漆制品的街道小厂,到如今的跨国集团;从最初仅有11名职工到如今员工破万;从小小的手工作坊到全国最大汽车连接器科研生产基地和新兴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天海集团刻苦钻研、艰苦创业,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南天海集团党委书记杨勇军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天海的今天,我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和支持。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全球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谷类作物,玉米,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鹤壁,就为玉米育种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1月2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拉住一位老人的手,动情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来这里,第一,老程忘不掉,第二浚单(玉米种子)忘不掉。”

  老程就是市农科院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28岁那年,他带着“黄窝头让娃们吃饱”的朴素愿望,只身来到海南。一个人、一间房、八亩地,开始了他57年南繁北育的“候鸟”生活。“俺爸就在家过过一个年,他平时一般都不回去。”程相文女儿程永梅说,每年吃年夜饭时,妈妈都要盛一碗饺子,放在给爸爸留的位置上。虽然这个座位几乎年年空着,但他们感觉爸爸就在身边。现在妈妈不在了,每年春节,家里还保留着这个习惯,盛一碗饺子,等爸爸回家过年。

  辛苦付出换来丰硕成果。这些年来,程相文先后培育了39个玉米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超过3亿亩,实现经济效益270多亿元。他培育的玉米品种浚单20,被温家宝总理命名为“永优”。

  程相文说:“只要一钻进试验田,其他啥事都忘了,我想着培育的玉米新品种能让农民致富,对社会有点贡献,我这一辈子就值了。”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但鹤壁市位于半干旱丘陵地带,干旱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从前,作为鹤壁市唯一地表水源,淇河因其来水严重不均且无调蓄工程,过境水利用率仅为21%,形成干则旱、雨则涝的自然窘态。1992年,全市缺水1.94亿立方米,工业产值减少3亿元,农作物减产70%,其中6万亩农田颗粒无收。盘石头水库的蓄水改变了这种情况。一批建设者历经10余年的艰辛,建成了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用水问题,给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水源,为下游50万亩农田灌溉提供水源保障。

  高峡平湖息水患,一池碧波润鹤城。盘石头水库的修建,造就了保一方平安的生命工程,也造就了润一方沃土的生态工程,净了碧水、绿了青山。

  绿化荒山难不难?难!绿化山石峭立、少土漏水的太行山更是难上加难!可就在这“种草草不长,栽树难乘凉”的石头山上,老党员靳月英,退休后带领子孙在淇县黄洞乡鱼泉村附近的荒山上开山劈石、担土植树,建成了千亩“八一拥军纪念林”,创造了“人定胜天”的奇迹。

  “党员没有休息日,活一天就要干满两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靳月英说。

  在靳月英精神的感召下,鹤壁人民积极行动、战天斗地,创造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壮举,让昔日的荒山变成满眼苍翠。

  走向辉煌——谱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

  登高望远天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前进”。鹤城儿女谨记嘱托、砥砺前行。

  鹤壁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构想,积极探索具有鹤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2019年9月10日,省政府出台指导意见,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省直单位相继出台专项配套文件或与鹤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0多个,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鹤壁市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深入实施高质量党建“七项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认知更加统一,全市上下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日益浓厚,积蓄了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强大动能。鹤壁市深入开展“守初心、担使命·情暖百姓”活动,推进实施大走访、大帮扶、大整改三大行动,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以解决。

  2019年,在高质量发展的鼓角声中,鹤壁市对标雄安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鹤壁东区,基础设施全面完善,新经济蓄势崛起,朝着打造“鹤壁4.0”和高质量发展城市创新引领区阔步前行。

  近年来,鹤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找准定位,确定了“355661”的时代密码,擘画了建设“三个强市三个鹤壁”、实现“三富三美”的奋斗目标。

  传统产业华丽转身——传统制造业企业强力推进“三大改造”,实现了以“智”提质;

  新兴产业突飞猛进——建成运行全省首个5G产业园,京东、阿里、360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竞相入驻;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京东亚洲一号鹤壁白寺物流园开仓,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集聚,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

  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仕佳光子深耕光通信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大跨越,产品市场占有率超全球的50%,让国产设备用上了“中国芯”;

  城乡融合成效显著——城市创建捷报频传,成功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节水型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百城提质成效彰显,小城镇建设有声有色,美丽乡村美不胜收;

  营商环境品牌彰显——创新建立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赞宇、新拓洋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

  …… ……

  “如今,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已全面形成,高质量富美鹤城的形象更加靓丽,鹤壁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大幅提升。”中央党校博士、鹤壁技师学院副院长张希中表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2020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鹤壁市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响应,3869支党员小分队和党员铁军阻击队,9.5万名党员主动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

  鹤城儿女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用“党旗红”“天使白”“守护蓝”“荧光黄”,编织出多姿多彩的壮美风景,集中展现了鹤壁担当、鹤壁情怀、鹤壁作风、鹤壁贡献。

  “这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的职责,大夫的社会责任,和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新国说。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鹤壁,也创造了全市10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5.4万多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的不朽功勋。脱贫攻坚战中,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冲锋在前、干在一线,先后涌现出徐光、孙炳良等一批脱贫攻坚领路人。

  百年峥嵘,初心不改;征程再起,满目春光。鹤壁始终胸怀“民之所向”,在急难险重中勇毅破局,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在转型发展中跨越奋进。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的路,以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鹤壁,将在党的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

编辑:安艳鸽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