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名含义:他有180多个笔名,为何只有“鲁迅”二字能不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鲁迅先生的名字是什么 鲁迅笔名含义:他有180多个笔名,为何只有“鲁迅”二字能不朽?

鲁迅笔名含义:他有180多个笔名,为何只有“鲁迅”二字能不朽?

2024-06-02 15: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少年鲁迅)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江南乡试之年,京官殷某受命南下苏州,担任此次江南乡试主考官,当时,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刚好丁忧在家。

周介孚在京做官多年,与殷主考是旧相识,于是写了一封信附上银票让家人送给殷主考,拜托他“关照”应试的周家子弟,包括长子周伯宜(鲁迅父亲)和几个侄子。

这件事不久后东窗事发,周介孚因科举舞弊被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死缓”。为了保住周介孚的性命,周家每年都要花费大笔钱财打点,而正在此时,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又身患重,家道便由此衰落。最终,周介孚实际是坐了8年牢,1901年被释放回家,1904年去世。

(年轻时的鲁迅)

少年时的家庭变故对鲁迅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在他的作品《呐喊》、《彷徨》中均有体现。那段时间,身为长子的鲁迅不仅要帮母亲做家务,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并且不得不每天穿梭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正是这段经历,让鲁迅在21岁那年选择了赴日学医。当然,是因为成绩优异考上的官费留学。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知。那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一次,上课前放映“日俄战争教育片”,播放的是一个中国人被日军杀头的画面,一群中国人若无其事地在旁边看热闹。这件事深深地刺激到了鲁迅,让他意识到,精神的麻木比身体的羸弱更可怕,要救国图强,必须唤醒国人的精神。于是,鲁迅毅然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搞起了文学,把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鲁迅先生)

从日本学成归国后,鲁迅致力于文字创作,并于民国七年(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当时用的笔名,正是“鲁迅”二字。

《狂人日记》的发表,彻底改变了中国文学史,“鲁迅”二字也随之不朽,这就是为什么鲁迅有180多个笔名,后人最熟知的却只有“鲁迅”二字。另外,在所有笔名中,“鲁迅”二字也是他使用次数最多的一个。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这个笔名有很多层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好朋友许寿裳曾问过鲁迅为什么取这么个笔名,鲁迅当时的回答是:“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鲁迅自谦之词,不能完全当真的。

第二层含义:“鲁”是鲁迅母亲的姓氏,而他早年在家乡,经常被人叫做“迅哥儿”,算是一个乳名。所以,“鲁迅”这个笔名寄托了他对母亲的爱,以及对少年时光的怀念。

第三种含义:先秦时期,“鲁”是周朝的一个同姓诸侯国,周鲁同姓,周即是鲁,鲁即是周,而《尔雅·释兽》中又有“狼子绝有力者曰迅”之言,所以“鲁迅”二字可以理解为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观点的是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小说《狂人日记》的主旨是抨击“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他取“鲁迅”二字为笔名,就是要以“狼子”自居,表明要与封建社会制度决裂。在笔者看来,侯外庐此言未免有过分解读之嫌,但据说当他在许广平面前提起此观点时,得到了许广平的认可。

(本文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