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〇讲:魏晋南北朝系列专题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 戴卫红研究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第一七〇讲:魏晋南北朝系列专题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 戴卫红研究员)

第一七〇讲:魏晋南北朝系列专题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 戴卫红研究员)

2024-02-02 0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杨成亮 图/周敏)领魏晋风流,品南朝往事,探北朝迷梦。5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卫红应历史学院邀请,在文典楼B302教室作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报告,会议由历史学院副院长韩家炳主持,4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5月26日上午,戴卫红作了题为“魏晋南北朝制度史”的专题报告,她从何谓制度史、政治制度史研究模式、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和魏晋南北朝谥法制度研究四个方面展开,总结概括了魏晋南北朝制度史相关内容。讲授环节,戴卫红由“制”和“度”的内涵和外延衍生出“制度”一词的概念,介绍了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内容,以及活的制度史、由制度观社会、日常统治研究三种研究模式。她谈到,“制度史的研究重点应该将制度的研究置于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局势的总体之中进行辨析;从动态的角度来论述制度的兴衰,探索其演变轨迹、内容、主客观根源及当时社会效果;通过考察相关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了解制度背后的主观动力和深刻意图”。结合多年的研究经历和体会,戴卫红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考课制度从先秦以来的发展演变,集中论述了这一时期谥法制度的具体内涵、运行机制和时代特征等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是谥法制度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出土墓志中保留了很多谥号刻写的第一手材料,为我们动态认识这一时期谥法制度在现实执行中的特点及对官僚社会的影响提供了宝贵材料”。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谥法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一是得谥官员的身份发生了重大转变;二是官员谥号用字以单谥和美谥为主;三是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尚书省等行政官员参与到官员的谥法程序之中”。

5月26日下午,戴卫红作了题为“出土简牍、文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专题报告,她分别从出土简牍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和楼兰、吐鲁番文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先后梳理了简牍发掘与研究概况、中国简牍主要内容及研究重点、中国简牍主要研究机构、古纸使用小史、吐鲁番文书简介等内容。她介绍道,“20世纪初以来,大量简牍在中国陆续问世。之后,朝鲜、韩国、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也相继有数量不等的简牍出土,这表明在亚洲历史上曾存在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简牍时代和简牍文化圈。这些简牍资料的发现对于各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以及古代东亚地区文化交流的认识皆有重要意义”。戴卫红还以“长沙走马楼吴简中所见俸禄发放与管理”、“新获吐鲁番《论语》白文本及中古时期《论语》在东亚的流传”等个案研究为例,深化了大家对简牍和文书的认知,以及出土文献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她结合自身的求学和科研经验,提醒大家在新时代要不断开阔眼界和思维,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和单一眼光,既要专注于某个具体领域,也要关注其它研究方向,既要立足中国,也要放眼世界。“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在坐的同学在青年时代尽可能掌握一门外语,将来能够走出国门同外国学者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讲座结束,刘萃峰进行总结发言,同学们就“从什么视角看北魏时期地方百姓挽留地方官员这一现象更合适”等问题踊跃提问,戴卫红给予了细致的解答,活动现场讨论热烈。

据悉,5月25-26日为期两天的讲座聚焦魏晋南北朝时期,围绕玄学、佛教、制度、出土简牍和文书四个主题,帮助大家深入领悟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面貌和内在结构。陈志远、戴卫红两位主讲人的讲述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与会师生获益匪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