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庭院,让我们魂牵梦绕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魂牵梦绕的本意是什么 中式庭院,让我们魂牵梦绕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中式庭院,让我们魂牵梦绕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2024-05-21 1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式庭院,

古朴之中释放出时间的味道。

它没有明艳的色彩,

黑白灰三色构成了它的底色。

它没有过多的植物,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

是它的气节之所在。

中式庭院特别之处在于,不仅看着漂亮,住着舒服,更具有表象之外的意境之美,让人久居其中心境平和的魅力。

下面小编就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才是中式庭院的精髓?什么才是我们骨子里最爱的东西?大家如果大家对中式庭院还有什么记忆,欢迎于文末留言分享哦。

关键词:大面积留白,与黑白形成鲜明对比

在中式庭院的硬装中,黑白灰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它将水墨中国画的精髓充分的融入庭院设计中,诗情画意在这这三种色彩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气韵天成。

中式庭院之美在于意境之美,书画里有一种境界叫"墨分五彩,计白当黑"。淡墨写意的山水画里,运用黑和白就能表达出,非常高级而生动的意象。

所以中式庭院色彩搭配常采用黑白灰色调,采用大面积留白,与强烈的黑灰产生对比,然后点缀些许的绿植,产生视觉焦点带给人给人独特的视觉享受,让环境的一切融入自然景物之中,给人带来一种悄然平静的心绪。

而中式庭院的配色技巧在新中式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现代中式庭院,在传承东方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手法,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融合,撇弃多余的装饰造型,简洁却不简单。

淡雅的黑白色调,简单利落的线条,沉稳中带有几分灵动,很好地诠释了东方水墨之雅韵。

大面积的墙面留白和大自然的绿植、蓝天相呼应,不仅拓宽空间的层次布局还营造了一个独具东方特色的精神家园。

这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浑然一体”之意。

空间序列,注重起、承、转、合。

空间对比,通过“主与次”、“小中见大”、“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组织空间序列。

内向与外向,集中庭院空间,强调中心景观。

观景与景观,注重视线的通透。

主从与重点,呈现不规则的形态,但可以通过尝试通过其他方面分清主从关系。

引导与暗示,通过游廊、园路,烘托重要节点。

起伏与层次,用景深层次前中背景营造节奏与韵律。

虚与实。

疏与密。

藏与露。

走进中式庭院里,我们常常感觉这个园子很大,走也走不完,每一步都是另一番风景……其实这正是中式园林的特点:中式庭院有着“步移景异、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

你以为园子很大,其实只不过是古人用了一系列组景手法:借景、框景、漏景、夹景、障景、对景、添景……可以说,我们的古人把空间玩到了极致。

让一个空间变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空间——将远处的、旁边的都收纳到自己的庭院里,如此一来,庭院仿佛就有了目之所及那么大的范围。

借景使得庭院在与外界发生关联时,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协调”的关系,所以我们感觉到的庭院和外部环境的高度和谐感便来源于此。

借景可以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远借与邻借是就视距之远近而分的,而仰借、俯借是就园林所处的位置或观赏者视线的高低而言的。

 02、框景 

框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借景的一种,因为它把相邻的景观借到了这边的空间里。但是,框景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能使视线集中,既能突出主景,又能增加景观层次与景深。

园林的每一处门、窗、洞、树,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画框”,所以框景可分为:门洞框景、空窗框景、梁柱框景、挂落框景、树木框景。

同时,“画框”本身可以具有艺术美感,可以变换形式和形态,比如经典的“月洞门”可以变换成长方形也未尝不可,只要能起到下一个景观的小小“预告”作用,勾起游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它就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框景了。

更妙的是,你在这里从画框里看,不知不觉中,你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景观。

 03、漏景 

很多人常分不清漏景和框景的区别,其实可以这么理解:漏景是框景的一种更“朦胧”的表达方式。漏景的漏窗往往会有花纹,并不是完全的空洞,这样看到的景观是若隐若现的,仿佛是看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有着一种朦胧美,也让人更想一睹芳容。

漏景的的媒介叫做“虚隔物”,这种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隔扇等,它本身也像一个艺术品,具有着美学价值。

 04、夹景 

夹景,是指通过左右两侧景物,如树丛、树干、土山、建筑物等加以屏障,从而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以此汇聚观赏者的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到焦点景观。

它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这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往往和对景一起用。

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园林内部景色的手法之一。这种构景手法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放大景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根据夹景的事物不同,夹景可分为山石夹景、绿化夹景、建筑夹景。

 05、障景 

障景是小空间常用的手法,这种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让你看到后面的景观。照壁、隔墙、屏风、帘子,以至盆栽、山石、幕布、水池、界牌等皆可作障景。

为了避免让空间一览无余而显得小,就有必要在游览路途上增加障碍。和漏景一样,也是能激起游人向前一探究竟的心。同时,障景也可以营造“欲扬先抑”的效果,增添含蓄的韵味,所以它又可称“抑景”。

 06、对景 

所谓对景,就是“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对景常运用于在场地空间受限、角度受限、无景可借之时,利用相对的景物作为互相的景观。对景可分为正对与互对。

 07、添景 

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近处也没有过渡景观时,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前面也提到了,中式园林艺术讲究“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以上的组景手法都围绕着这点,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国人的审美观是建立在传统的文化心态的基础之上的,讲究含蓄、朦胧、模糊,虚、空、静、深的美。

 01、水 

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水是庭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精灵。一般说来,水景可制造成元宝形状的双叠水效果,也可模仿山泉小溪,用中国式的景观石、山石搭成假山造景。

水,富有生气和灵性,在庭院造景中,具有“点睛”之妙用。庭院中建造水池,还能增加庭院湿度,利于周围植物的生长;在酷热炎夏,还能给人带来清新凉爽。

 02、园路小经 

中国自古对庭院小路就很讲究,《园冶》中“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一句,说的便是铺装材料选择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而定。

一般说来,中式庭院的路以曲折形态为多,路面可做成小鹅卵石或花式路面等。如果是比较前卫的现代风格宅院,就要在点和线、色调和造型上做文章。

 03、假山叠水 

甄选中国三大名石:太湖石、英石、灵璧石,匠心独运于园中,为庭院增色添彩。或叠山,或独自分布成景,有疏有密、左右呼应,缀以花草竹木、布于流水间。

尤其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由“千古名石”——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与流水相映,妙趣横生,正应了“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之意。

 04、亭台水榭 

亭台楼阁、轩馆斋榭等都是古典建筑艺术品。不同形式的“亭、台、楼、榭、阁、桥植入院中,达到一院一景。

并采用“对比”、“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缔造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使人们居内可观景,观之能入画。

 05、石狮子 

狮子是猛兽的代表,自古流传,它具有降妖镇魔的本领,能冲煞一切恶气和邪气。

中式庭院在设计入户门时,往往会把它安置在大门口,将门口的不良之气拒之门外,在风水上是非常吉祥的象征,更是中式设计中的一大亮点。

 06、花窗 

中国古典园林不只有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有各色各样的花窗。计成《园冶》中说:“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来强调花窗借景之妙。

在空间上,花窗起到阻隔而不间断的作用。在视觉上,透过花窗可以借远处、近处、邻处之景,把院外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引到室内,意境颇为深远。

传统中式庭院,特别重视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总喜欢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因此中式园林在植物选择上,比较偏爱被赋予象征意义的植物。

除了传统的梅兰竹菊,还有这些色彩与寓意绝美的植物:

玉兰、芭蕉、海棠、牡丹、南天竹、棣棠,罗汉松、石榴、橘树、枣树。

怎么样?看完这些因素,你找到中式庭院让我们魂牵梦绕的理由了吗?当然,可能你对它魂牵梦绕也可能是因为脑海中从前的记忆,或者是历史的气息……

我们也欢迎每一个看到此处的人留言分享自己对于中式庭院的每一寸记忆哦~

中式庭院

总是在诗情画意之余

将我们的带回从前,

带回那个魂牵梦绕的诗意栖居地。

也许,

这才是我们内心深处,

那方最美的院子。行文至此,

我们的分享也就大致结束了,

想必现在的你不仅知道了中式庭院,

让我们魂牵梦绕的理由,

更是中式庭院又多了几分向往!

发布于:江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