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浦乐:国产超声无损检测龙头,受益应用扩展和国产替代 $多浦乐(SZ301528)$ 独立客观第三方研究,为您筛选优质上市公司证券代码:301528 川谷评级:A一、主营业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端国产替代上市的公司 多浦乐:国产超声无损检测龙头,受益应用扩展和国产替代 $多浦乐(SZ301528)$ 独立客观第三方研究,为您筛选优质上市公司证券代码:301528 川谷评级:A一、主营业务... 

多浦乐:国产超声无损检测龙头,受益应用扩展和国产替代 $多浦乐(SZ301528)$ 独立客观第三方研究,为您筛选优质上市公司证券代码:301528 川谷评级:A一、主营业务... 

2024-06-18 2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川谷研究,(https://xueqiu.com/3893614042/279763923)

$多浦乐(SZ301528)$

独立客观第三方研究,为您筛选优质上市公司

证券代码:301528 川谷评级:A

一、主营业务 评分:75

1、业务分析:公司是国产超声无损检测设备龙头,产品包括工业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超声换能器、定制化检测分析软件及其他检测配套零部件等,从前端的检测工艺到探头、设备,再到后端的系统集成和智能评判等高端软件算法,能向客户提供“一站式”超声检测设备和服务。2018年-2022年公司营收由0.72亿元增至2.0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12%;归母净利润由0.19亿元增至0.85亿元,复合增速达45.36%。自成立以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以相控阵技术为基础,围绕相控阵超声检测仪、超声换能器、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全链条业务体系形成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筑造较高的产品技术壁垒,2020-2022年综合毛利率年分别为 75.92%、76.69%和 73.90%。目前,公司设备占比超过50%,超声转换器占比26%,剩余为探头等其他零部件,主要设备和超声转换器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随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持续升级和各行业标准日趋完善,公司产品下游应用愈加广泛,公司IPO募集4.89亿元用于无损检测智能化生产基地和总部大楼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达产后将打破产能瓶颈,总体收入量级有望显著提升。

▶川谷观点:公司聚焦超声无损检测设备行业,盈利能力较强,是“小而美”市场的龙头,提升产能和延伸产品线突破“天花板”是成长关键。

2、行业竞争格局:随着无损检测行业不断发展,国内企业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无损检测基础理论、技术开发、仪器设计和研制及产品应用等方面都已在世界占有重要一席。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研发力量、品牌等因素的限制,国内无损检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结构也相对较为单一,在全聚焦相控阵超声检测设备等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稳定性与国外企业尚存在一定差距。行业龙头奥林巴斯约占全球无损检测3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厂商实力提升,已开始在中高端市场与国外厂商开展直接竞争,未来有望逐步替代国外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超声无损检测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和行业经验积累,行业壁垒较高,市场参与主体较少,竞争相对较为缓和。

▶川谷观点:行业技术门槛高,竞争格局良好,客户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产品使用效果,因此技术是核心的竞争要素,同时,中高端产品仍有大量进口,具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3、行业发展前景:国家层面,检验检测仪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或服务行列。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随着传统产业逐渐完成转型升级,向更高端发展,人力和资本等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集聚,直接刺激航空航天、汽车、高铁、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从而促进对超声检测设备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家正积极加快相关法规建设,完善各领域国家及行业标准体系,推进强制性新标准改革,提升诸如超声相控阵等技术标准和检测设备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不含扫查装置、探头等配套产品),我国无损检测设备进口金额保持在较高水平,2019年至2021年进口金额分别16.46亿元、14.86亿元和13.90亿元。国内总的无损设备(涵盖各种技术路线)市场容量约三十亿左右,超声设备预计市场容量约为十个亿。随着国内企业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无损检测基础理论、技术开发、仪器设计和研制及产品应用等方面都已有巨大进步,为国产产品代替进口产品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川谷观点:制造业向高端升级和标准体系日益完善,为检测设备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随着自主可控要求提升,国产替代也为行业创造机遇,但是市场容量绝对值较小,也将限制公司的发展想象力和估值上限。

4、业绩增长逻辑:(1)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拓展;(2)产能规模释放;(3)国产替代,市场份额提升。

文中方框内文字均为正文的数据补充,可作略读

公司部分

1简介:成立日期:2008年;办公所在地:广州;

②业务占比:超声换能器26.9%(毛利率71.4%)、工业无损检测设备54.4%(毛利率80.7%)、配套零部件16%(毛利率61.4%)、其他2.8%(毛利率38.1%);境外收入19.57%;

③产品及用途:包括工业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超声换能器、定制化检测分析软件及其他检测配套零部件等,服务于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能源电力、钢铁冶金、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领域;

4销售模式:国内采取直销模式开展经营活动,国外则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5上下游:公司主要采购原材料包括晶片材料、芯片、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电容、电阻、五金结构件等,其中以硬件设备采购为主,下游应用于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能源电力、钢铁冶金、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领域,下游较为分散;

6产能:工业超声检测设备700台(产能利用率110.8%),超声转化器8万个(产能利用率111%),超声探头4000个(产能利用率60%);

7主要客户:前五大客户占比17.87%,主要客户包括成都铁安、广州珀泰、中国航空工业、航天科技集团、厦门科皕、比亚迪、宁波明峰等;

8其他重要事项:公司IPO募集4.89亿元用于无损检测智能化生产基地和总部大楼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工业便携式无损检测设备1000台、自动化检测设备100台、工业超声探头20万个、相控阵探头1.8万个扫查装置等其他配件的生产能力。

行业部分

1市场容量:根据MarketsandMarkets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无损检测市场(NDT)容量约为8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26亿美元,其中超声检测将占据最大比例的市场份额。2016年超声检测(UT)市场容量为24.4亿美元,预计2022年超声检测市场规模增长至39.3亿美元,2016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3%。;

②行业地位:公司为国内首家推出高性能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的企业,Phascan超声相控阵检测仪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此外,公司新一代大阵元数及高灵敏度的超声阵列探头、新一代自动扫查装置、新型超声相控阵仪器和高端超声换能器等相继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并陆续获得了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和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电力创新奖等荣誉;

3竞争对手:国外:奥林巴斯、美国贝克休斯、英国声纳、美国捷特、法国M2M等;

国内:汕超研究所、超声电子和中科创新等等;

4行业主要发展趋势: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传统产业向更高端发展,人力和资本等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集聚,直接刺激航空航天、汽车、高铁、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从而促进对超声检测设备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将为检测仪器带来客观的需求增量,也对无损检测设备的性能、精度、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从而成为无损检测行业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的源动力;

2、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图像化是发展方向: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高速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已经进入到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信息加工时代,在尽可能提高检测可靠性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由无损检测(NDT)向无损评价(NDE)的顺利升级。近年来,超声检测作为无损检测的先进技术代表已经率先进入现代化进程,目前正朝着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图像化的科技方向不断前进;

3、进口替代空间广阔:近年来我国无损检测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高端领域与国外仍存在差距。具体从超声无损检测仪来看, 2017年至2021年,我国超声波探伤检测仪(不包含探头和配件)进口金额分别达4.9亿元、6.8亿元、8.3亿元、7亿元和6.8亿元,国产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广阔。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

二、公司治理 评分:65

1、大股东及高管:公司第一大股东蔡庆生非专业背景(法律)出身,直接持有公司39.68%的股份,并通过悦生泰达间接持股,合计持股比例43.32%。高管团队以85后为主,较为年轻化,年薪28-129万,除蔡庆生其他高管持有股份比例9.23%,激励水平尚可。

2、机构持股: 2023年8月28日上市,暂无基金持股比例数据;截至2023年8月28日,股东户数约1.9万名,自然人关注度较高。

1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3.32%;股权质押率:0%(占其所持股份);

2管理层年龄:36-60,高管及员工持股:9.23%

3员工总数:302人(+40):研发81,销售63,行政28,生产130;本科学历以上:未披露;

4人均产出:2022年人均营收:67万元;人均净利润:28万元;

5融资分红:2023年上市,累计融资(1次):11亿,累计分红:-;

三、财务简析 评分:80

1、资产负债表(重点科目):2022年末公司应收款项占收入比例约84%,比例较高且呈增长趋势,存在信用减值风险。2022年末存货占收入比约14%,较上年同期略有降低。公司不属于重资产行业,暂无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仅占资产2%左右。随着募投项目建设,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金额将逐步增加。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账面现金1.82亿,无有息负债,账面现金1.82亿,整体负债率7%,上市后募集资金约11亿,短期内无偿债和资金运营压力。

2、利润表(重点科目):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工业无损检测设备和超声换能器的销售,2022年两者分别占比为54.38%、26.85%。2022年设备业务中产品结构有所变化且自动化检测系统的毛利率波动较大,导致毛利率下降较明显,而超声换能器业务毛利率较为稳定,整体业务毛利率较2021年下降2.82个百分点。2022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主要系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益所致。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19.12%;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14.2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增长23.89%。毛利率同比略有上升,但研发费用率增加较多,因此净利润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公司预计2023年1-9月收入规模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12.09%至29.33%,;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6亿至0.5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1.84%至38.58%之间。

3、重点财务指标分析: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随着募集资金到账,公司资产负债率将大幅下降,对净资产收益率形成压力,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可能较上年降低。

▶川谷观点:公司财务状况稳健,有杠杆提升空间。自动化检测设备由于定制化属性较强,个体产品差别较大,同时由于公司收入体量较小,因此单个订单或项目或客户的影响可能给当期业绩带来较大的波动。

1资产负债表(2023H):货币资金1.82,应收账款1.84存货0.32固定资产0.08;应付账款0.12,合同负债0.03;股本0.46,未分利润2.25,净资产4.04,总资产4.36,负债率7.34%;审计及验资费用:1132万元;

2利润表(2023H):营业收入0.83(+19.12%),营业成本0.21(+1.38%),销售费用0.09(+22.03%),管理费用0.05(+2.28%),研发费用0.15(+44.53%),财务费用-0.02(-26.53%);净利润0.3(+14.29%);

3核心指标(2020-2023H):净资产收益率:33.9%、24.98%、25.87%、7.71%;毛利率:75.92%、76.69%、73.9%、75.16%;净利润率:40.43%、42.56%、42.25%、36.16%;总资产周转率:0.63、0.52、0.54、0.19;(注:轻资产公司使用总资产周转率)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

四、成长性及参考估值 评分:70

1、成长预期及参考估值:公司专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不断优化升级,包括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全聚焦检测仪、自动化检测设备、超声探头、扫查器及其他检测配套零部件等。公司服务于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电力、钢铁冶金、新能源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等领域,在超声无损检测行业内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参考同行公司和历史估值,给予40-50倍市盈率。

2、发展潜力:随着我国新兴行业高速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业不断涌现,促进了超声检测设备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对无损检测设备的性能、精度、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超声无损检测以相控阵超声检测领域为主,并逐步向涡流检测等领域进行拓展。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从超声探头到检测仪器的完整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超声无损检测生产企业之一,将受益于检测行业的拓展和升级。

1假设:营收增长:15%、20%、20%;净利润率:42%、42%、42%;(未考虑非经常性损益)

2营收假设:2023E:2.3;2024E:2.7;2025E:3.3;

3净利假设:2023E:0.9;2024E:1.1;2025E:1.4;(即达到条件时对应数值,须根据实际数据调整)

42025年估值假设:56-70亿;当前估值假设:35-45亿(基于25%/年收益预期);参考价格区间:56-72元/股(未除权、除息);

五、核心竞争力

1、技术创新优势;2、客户资源优势;3、产品线优势。

①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需求,搭建涵盖核心部件超声换能器、仪器设备、软件算法和下游应用解决方案的全业务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以相控阵技术为基础、围绕新兴产业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体系,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无损检测解决方案。

②客户资源优势

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和经验积累,服务于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能源电力、钢铁冶金、航空航天、核电、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机构等领域,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3产品线优势

公司针对能源电力、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核电等下游应用领域提供完整的检测方案和产品,包括便携式超声检测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超声换能器及其他检测配套零部件等,能向客户提供“一站式”超声检测设备和服务。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

六、风险提示

1、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的风险;2、毛利率下降风险;3、经济周期波动及市场开拓风险。

①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无损检测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声学、电子、材料、软件、机械自动化等多个技术领域,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以实现技术不断创新是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由于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难度高等特点,公司存在因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方向偏差、技术难度加大等原因而导致部分研发项目失败的风险。

②毛利率下降风险

2020-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5.92%、76.69%和73.90%,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下游客户的价格压力、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成本、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等多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水平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从而可能影响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③经济周期波动及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无损检测设备产品作为检测设备,宏观经济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我国工业的兴盛繁荣,影响公司下游客户对无损检测设备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检测设备使用周期较长,客户在不扩大现有业务规模或生产新产品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在短期内频繁采购检测设备。因此,若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公司经营业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

七、川谷公司总评 (总分72.75)

▶公司亮点:行业技术门槛高,竞争相对缓和;公司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特色突出,产品应用持续拓展;整体管理团队年轻化,为公司注入活力和动力。

▶潜在风险:行业国内总体规模不大(约10亿元),容易触碰天花板;营收账款较高,虽然客户总体资信良好,但也容易形成坏账风险;产品无法有效实现进口替代的风险,在高端自动化检测系统领域与国外厂商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在民用航空、钢铁冶金等领域尚无法有效替代进口产品。公司实控人非行业内人士,未来或将限制公司进一步的发展,而超高的净利润率也容易引来更加新的竞争对手。

评级标准:AAA≥85、AA:77-84、A:70-76;BBB:60-69,BB:55-59,B:50-54;CCC及以下≤49

免责声明:本文仅做技术讨论,评级及评分仅为我方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