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读书|陈宇《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领读笔记 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手教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康老师读书|陈宇《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领读笔记 1

康老师读书|陈宇《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领读笔记 1

2024-06-02 06: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为什么选陈宇老师

陈宇,任教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担任过校长的南京市第六中学,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从教21年,担任班主任20年。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德育创新奖获得者。长期工作在普通中学教育第一线,带过各种类型的班级,经常接手没人敢带的差乱班,以别具一格的情感教育和阳刚教育风格独树一帜,尤其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卓有成效。

对中学德育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被称为“中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第一人”,为国内知名的“个性班主任”和“问题学生”教育专家。(来自百度百科)

二、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是陈宇老师的第四本专业书籍,主要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班主任工作的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分类,从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三个层面解读了班级管理的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的工作要点,对一线班主任老师很有启发性。

《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 三、为什么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考的工具,它可以提示我们在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有系统观和逻辑性,而不是蜻蜓点水或胡思乱想,不管是手绘还是用电脑、手机软件,图本身是次要的,关键是借助图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启迪我们用专业的思维去解决专业的事情。

就像作者陈宇老师在“自序”中写的:

我想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思维导图的关键是“思维”而不是“图”。画与不画,思维就在那里。当然,画图也可以帮助思考。

所以,使用学习这本功课的老师们要先有一个理念:重思维,辅图画。

这也告诉我们,画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想得深不深入才最重要。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升大家的专业思考能力,逐渐养成“班主任工作思维”!

第一讲 思维重于思维导图

解读“自序”前言

原文解读

在自序和前言中,陈宇老师主要讲“班主任思维”这一概念。

陈宇老师认为:

因为做专业的事,就要用专业的方法和工具,就要具备专业的思维。而现在的状况是,很多班主任用非专业的方法做着专业的工作。

按照陈宇老师书中所说,他在2014年出版的《班主任工作十讲》一书中,就提出了“班主任思维”的说法。

班主任工作思维也许不是陈宇老师首次提出来的,但,时过多年,到如今,我们很多一线老师到现在也不了解什么是班主任思维。这与其他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并不认为班主任工作有多少专业性。

为什么很多班主任自己干得很辛苦,却不被人认可?

为什么很多学校安排班主任工作很艰难(很多老师不愿意作班主任?

这还是由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不强造成的。

很多老师只是根据自己之前的求学经验,自己之前的班主任工作方式来对待当下的班级管理问题。

比如关于师爱问题。

我们过去总是强调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强调班主任要有爱心。

陈宇老师就反问:

是哪一个行业不辛苦呢?辛苦谁不会呢?谁都会说自己有爱心。所以,辛苦和爱心不能体现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如果班主任的工作给业外人士的感觉是“这事我也能干,说不定还比你干得好”,那么,他凭什么尊重你的工作?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但只有爱的教育,也是滥情的教育。

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自序”中开篇就谈到:

“教育有三种类型:权力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权力型教育依赖权力,道德型教育诉诸师德,智慧型教育寄希望于科学。”

王老师在书中所强调的智慧型教育,就是这里所说的班主任专业思维的问题。

教育需要借助外力的法律、规则、权力,教育也需要师德师爱来滋润温暖,但教育更需要专业的思维方式来科学指导。

被称为世界著名实业家、哲学家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就提出他关于成功的公式——

人生/事业的结果 = 思维方式(人格·理念)×努力(热情)×能力

即人生和事业的结果由“思维方式”“努力”和“能力”三个要素的乘积决定。

他把思维方式放在人生事业成功的首位,可见对思维方式的重视。

而班主任的专业性就是班主任思维方式的专业性。

那么到底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呢?

陈宇老师在本书自序中就明确提出——

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体现为在处理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出现的问题时,能根据具体教育对象和情境,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采取得当的教育方法,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并实施。

这段话有几个关键点:

1、根据具体教育对象和情境

即一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育对象不同,情境不同,教育的方式方法就不同。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经常有班主任老师以自己遇到的班级案例请教。

我们班出现了早恋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学生老是迟到,该怎么处理?

学生有偷偷吸烟的现象,该怎么办?

班里有个男生上网成瘾,拿他有什么办法?……

如果仅仅是意识到这样的问题,说明老师有发现问题的精神,也有帮助学生成长的愿望。但仅仅是这样的问题描述,没有其他具体情况细节,我们是无法给老师提供什么指导帮助的。

出现早恋的学生是几年级?是一对还是很多?学生迟到是早上,还是课间?偷偷吸烟的学生家庭情况怎么样?上网成瘾到什么程度……

只有了解了这些具体的情况,回到真实的教育情境,我们才能针对这一个案做出推测和判断,提供原则性的指导与帮助。

2、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很多班主任只有教育学的知识,甚至只知道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只会专注于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却不怎么关注学生的成长。而遇到学生问题的时候,就只用经验和态度来处理。

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他说过:

如果一个手里只有锤子作为武器的人,那么他解决所有的问题的方式就是只会使用锤子。”

很多班主任就是这样的思维状态。针对管理班级只有那么三板斧:吼叫式、扣积分、写检查;针对学生问题,也只有三板斧:看态度、扣帽子、叫家长!

作为教育者,不能不断提升自己,做十年的班级管理工作,如同三年或一年,在不断重复中周而复始。

陈宇老师告诫我们:

想要想让班主任工作更有专业性,就必须不断思考,思考,思考,再思考,这是我在一次大型会议上对班主任的建议。

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学习,增加自己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层次,充实自己班级管理的智囊,我们面对班级管理问题里,才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再纠结。

自序中,陈宇老师就学生问题,放在一个三维动态模型去研究,为我们画了一副图,并作了解释。(图见自序第2页图1)

这副“  班主任思考问题的三维动态”模型,从问题的深度、广度、长度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学生问题。

1、深度

既由表及里地看待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而分析这种表现的深层动机,再进一步找到这种外在表现的内心心理需求。

心理学研究认为:任何负向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期待。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在家庭治疗中提了重要的心理学中“冰山理论”:这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而我们班主任老师解决学生行为问题时,就不仅要看到学生的行为本身,更要深入地研讨学生行为深层的期待、渴望以及对自我形象的诉求,这样才能以行为为入口,解决更深层的心理问题。

2、广度

如果说深度是以纵向思维为思考角度,那么广度就是以横向思维为思考方向的。

即由引及彼地去设想学生出现问题所涉及的环境与人的关系。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环境中去考量,把问题放在一个大视野中去考查。

环境会影响人,改变人。这其中包括家庭环境、班级环境、社会环境等。我们找到某些影响因素,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理性处事。

3、长度

这是站在时间的维度上来考查学生问题。

陈老师认为:教育要考察过去,诊断当下,着眼未来。

即班主任老师要有长线思维。不因现在学生一时的错误问题而否定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因当下学生一时的落后,就断定学生今后的停滞进步。

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教育是农业。

千万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只关注当下,不放眼未来。

如果把教育的过程比作一场游戏的话,一时的失败、错误只是一局游戏的结束,并不是整个游戏的结局。人的成长是很长的过程,甚至离开学校后,学生的成长更是我们不能预测和控制的,也是不可限量的,怎么能因一时的成绩不佳、考试失败、常犯错误,就判定学生未来发展有定局呢?

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学校没有教育好的学生,以后在社会上仍旧会接受到适合他的教育,即使再次受到教训,再次失败,那也是之前教育缺失的代价。

我们班主任老师要做的是在学校教育期间,在我们能影响学生行为、思想、价值观的时候,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品德的底子,守规则、懂感恩、知礼仪、讲诚信……宽容学生当下的错误,陪伴学生的成长,引领学生的思想,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以静待花开的心境来做教育足矣。

这也是对我们思维毅力的考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