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旅游地理思维导图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4-06-02 09: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在高中的科目中,地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及其他的学科,内容逻辑性较强以及需要牢记的知识不少,使得很多学生对这门科目失去了热情,另外教师课堂上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简单传授知识的方式又过于枯燥,使得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地理知识。但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多且杂,给学生的记忆背诵带来很大挑战,在考试时容易出现细节性错误。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抽象文字具体化、脉络化的记忆方式,它通过对冗杂内容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让学生在框架之中填充学习知识,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十分必要。本文立足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思维导图与地理教学的融合问题做探讨,力求获得更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思维也需要不断地激发才能够形成。而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让学生的联想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优势,进而运用旧知识关联新知识,完成对于知识的转化,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形成,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促进课堂教学开展

教师在制作课堂教学的思维导图后,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将自身对于地理知识发散开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前的准备后,通过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在描绘课堂需要传授内容的思维导图时,在讲述时一旦发现遗漏之处,可以轻松地添加附注上,不仅可以让教师轻松明了地讲述课堂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更加全面掌握传授内容,在教师的思维导图描绘完之后,教师需要传授的内容便已讲述完毕。

(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在借助一些游戏的方式上,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热情,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某个事物产生一定兴趣,才会花费时间去学习,在教师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对于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好奇,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掌握更多知识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设计主题,指引学生创作思维导图

区域认知力作为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区域问题的重要能力,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这也是地理环境中最明显的特征。若想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完成对于学生区域知识的培养,那么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启之前,设置出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并带领学生围绕着主题完成对地理知识的深入剖析,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系统化处理,让思维导图内容变得清晰、明确。

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美国区域地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地理知识认知上更加清晰,教师便可以将美国的工业带分布、农业分布情况当做主要研究内容,并带领学生们围绕着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出思维导图,将知识衔接到一起。通过此种方式,学生会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与地理核心素养。再如,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应用思维导图,当学生们学习“人口的变化”相关知识时,并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制作好相应的思维导图,等待教学开始时应用。

(二)结合思维导图创建高效课堂

在正式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做好笔记,调动眼、耳、手、脑同步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一节课有四十五分钟,如果浪费了课堂时间,则需要在课下花更多倍的时间去复习理解,因此,在听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忆,化繁为简,把笔记简化为知识脉络,达到课后能通过导图回忆起课上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关于“主要地貌类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脉络结构,从地貌类型延伸,下分为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其中每两组相近的地貌放在一个体系中,让学生能结合其中一个联想到另一种地貌名称。每种地貌名称后应该散出几个分支,写上相应地貌类型的景观,在课上对学生提问,让学生迅速把握不同地貌地形的特点,能够结合景观名称在脑中形成画面,又结合这些画面联想到相应景观的类型。如:沙丘和戈壁属于风沙地貌,它主要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雨稀少、植被覆盖稀疏,因此风力作用明显,会形成独特的地貌类型。让学生想到与之相近的是黄土地貌,也是主要由风力作用,但与风沙地貌不同的是该地貌是黄土这样的细小颗粒物受强烈侵蚀而形成的,再提问学生能想到具有黄土地貌的景观。这样的提问结构形成一个闭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在脑中游走一遍,达到当堂所学当时掌握的目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解题能力

应试教育下,取得好的成绩是学生与家长的最直接诉求,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要完成高中地理知识试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结合,在合适的时机运用。采用思维导图答题时也要注意避免解题的盲目性,产生“想当然”的想法,教师需帮助学生建立题目和课本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结语

高中作为一个关键时期,地理这门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也需要学生拥有学习内容的方法思路。思维导图的运用实则是让学生更加有效且快乐地掌握学习内容,在预习、课堂以及复习等阶段让学生更加充分吸收地理知识。同时,思维导图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让课堂质量得到提升,让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得到减轻。

参考文献:

[1]刘渤.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20(11):100-101.

[2]唐清龙.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71-7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