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畅老架二路演练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2024-06-19 0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谙名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                  

 

    陈式太极拳从陈王廷创拳诞生之日起至今,历经风雨近四百年,先后又演变分支出杨氏、吴氏、孙氏等多家流派。陈式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将家传太极拳定为一路二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陈氏太极拳系列套路中最为古老的套路之一,由75个动作构成,一般完整练习一遍,所需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它本于中国传统太极哲理思想,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而强内壮外健体魄;以慢求静,由静而忘我而涵养心性;形神松柔,,积柔成刚,刚柔互济而克敌制胜。所以说,太极拳不仅是武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克敌制胜、内外兼修的内功拳。其动作以柔为主、轻轻呼吸、缓缓运动、节节贯穿、连绵不断、松活弹抖、轻柔随意。适合各种年龄体质者练习,是比较普及的套路之一。

 

 

一、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拳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 22、斜行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运手 28、高探马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上三步33、击地捶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2、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运手

 

            53、双摆脚54、跌岔 55、金鸡独立 56、倒卷肱 57、白鹤亮翅

 

            58、斜行 59、闪通背 60、掩手肱拳 61、六封四闭

 

            62、单鞭 63、运手 64、高探马 65、十字脚

 

            66、指裆捶 67、猿猴献果  68、单鞭

 

            69、雀地龙 70、上步七星 71、下步跨肱 72、转身摆莲73、当头炮

 

            74、金刚捣碓 75、收势

 

二、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一路是以柔为主,动作比较柔和缓慢,二路拳则主刚,刚多柔少,动作窜蹦跳跃,快速威猛,松活弹抖,意气风发,是意、气、力、形在瞬间的高度统一表现,更具武术的本质特点,是建立在一路拳基础上而进行的高一级技术提高训练。//因其节奏鲜明、爆发力强、速度快、刚脆迅猛的风格淋漓尽致,故又称“炮拳”或“炮捶”。练习时要求动作开合有序、蓄发相变、刚猛而不失其松沉,步灵跟稳,快而不乱,以手带身,劲整气足。是提高身体耐力、爆发力以及灵敏性和心肺功能的有效训练方法,故适合一路拳基础扎实者练习,是太极拳中最具武术外在特征的一套拳法。

 

            1、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护心拳 7、斜行 8、回头金刚捣碓

 

            9、撇身拳 10、指裆 11、斩手 12、翻花舞袖

 

            13、掩手肱拳 14、腰拦肘 15、大肱拳小肱拳 16、玉女穿梭

 

            17、倒骑龙 18、掩手肱拳 19、裹鞭裹鞭 20、兽头式

 

            21、披架子 22、翻花舞袖 23、掩手肱拳  24、伏虎

 

            25、抹眉肱 26、黄龙三搅水 27、左冲 28、右冲

 

            29、掩手肱拳 30、扫堂腿 31、掩手肱拳 32、全炮捶

 

            33、掩手肱拳 34、捣叉捣叉  35、左二肱右二肱 36、回头当门炮

 

            37、窝底大捉炮 38、腰拦肘  39、顺拦肘 40、窝底炮

 

            41、回头井栏直入 42、金刚捣碓 43、收式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二路套路名称         

 

    由陈家沟陈氏17代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先生晚年创编而成,共有83个招势构成,与老架一路相比,缠丝劲较为明显,手法动作更为细腻,动作难度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增大,太极拳刚柔并济,松活弹抖的风格更为突出。是焦作市中学以上推广的普及套路之一。

 

 

三、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

 

            动作名称:

 

  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拗步  

 

  9初收     10前趟拗步     11斜行拗步   12再收   13前趟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披身捶   17背折靠      18青龙出水     19双推手   20三换掌  21肘底捶   22倒卷肱    

 

  23退步压肘    24中盘   25白鹤亮翅     26斜行拗步    27闪通背     28掩手肱拳  29六封四闭    

 

  30单鞭    31运手     32高探马   33右擦脚     34左擦脚    35左蹬一跟     36前趟拗步  37击地捶

 

  38二起脚     39兽头势      40旋风脚  41右蹬一跟    42掩手肱拳    43小擒打     44抱头推山 

 

  45三换掌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48前招     49后招   50野马分鬃     51六封四闭    52单鞭 

 

  53双震脚  54玉女穿梭      55懒扎衣   56六封四闭  57单鞭   58运手59摆脚跌岔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倒卷肱   62退步压肘63中盘  64白鹤亮翅    65斜行拗步    66闪通背   67掩手肱拳   68六封四闭 

 

  69单鞭   70运手    71高探马  72十字摆莲   73指裆捶  74白猿献果   75六封四闭  76单鞭    77雀地龙

 

  78上步七星    79下步跨肱80转身摆莲      81当头炮   82金刚捣碓    83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一路是以柔为主,动作比较柔和缓慢,二路拳则主刚,刚多柔少,动作窜蹦跳跃,快速威猛,松活弹抖,意气风发,是意、气、力、形在瞬间的高度统一表现,更具武术的本质特点,是建立在一路拳基础上而进行的高一级技术提高训练。因其节奏鲜明、爆发力强、速度快、刚脆迅猛的风格淋漓尽致,故又称“炮拳”或“炮捶”。练习时要求动作开合有序、蓄发相变、刚猛而不失其松沉,步灵跟稳,快而不乱,以手带身,劲整气足。是提高身体耐力、爆发力以及灵敏性和心肺功能的有效训练方法,故适合一路拳基础扎实者练习,是太极拳中最具武术外在特征的一套拳法。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名称:

 

 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拳   8斜行拗步   9煞腰压肘拳   10井栏直入  11风扫梅花  12金刚捣碓  13披身捶 14撇身捶15斩手  16翻花舞袖  17掩手肱拳 18飞步腰拦肘 

 

19前运手  20高探马  21后运手   22高探马  23连珠炮  24连珠炮  25连珠炮  26倒骑龙  27白蛇吐信  28 白蛇吐信  29白蛇吐信  30海底翻花  31掩手肱拳  32转身六合  33左裹鞭炮  34左裹鞭炮  35右裹鞭炮  36右裹鞭炮 37兽头势  38披架子  39翻花舞袖  40掩手肱拳  41伏虎  42抹眉肱  43右黄龙三搅水 44左黄龙三搅水  45左冲  46右冲  47海底翻花  48掩手肱拳  49转胫炮  50掩手肱拳51左全炮捶  52右全炮捶  53倒插花  54海底翻花  55掩手肱拳  56夺二肱  57夺二肱  58连环炮  59玉女穿梭  60回头当门炮  61玉女穿梭   62回头当门炮   63撇身捶64腰拦肘  65顺拦肘  66穿心肘  67窝底炮  68井栏直入   69风扫梅花   70金刚捣碓 71收势           

 

 

天津学太极拳最佳选择:

【天津马权友太极拳养生防身】 wbrwbr24式太极拳教学提示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天津马权友太极拳养生防身】 wbrwbr24式太极拳教学提示【天津马权友太极拳养生防身】 wbrwbr24式太极拳教学提示【天津马权友太极拳养生防身】 wbrwbr24式太极拳教学提示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向马老师拜师学拳,成为陈式第十三代传人,王西安拳法第三代传人,发证

传授太极拳内容:

1、24式--太极拳;

2、42式--太极拳;

3、42式--太极剑;

4、陈式老架一路;

5、陈式老架二路;

6、陈式新架一路;

7、陈式新架二路;

8、杨式85太极拳;

9、段位1-6段单练;

10、段位制6段对打;

11、陈式简化26式。

 

只传拜师弟子:

1、42式陈式太极拳;

2、42式陈式太极剑;

3、新型武当太极剑;

4、42式--太极散手;

5、16式--太极推手;

6、42式--太极散手。

 

联系方式:

电话:13902184830;QQ:1613388636 ;

弟子QQ群:234245249

内功QQ群:25721893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13902184830

 

 

  马权友太极拳培训班好在哪

    

一、马权友老师武德高尚,内功深厚,拳架漂亮,教学认真,从不坐下,一遍遍带。

    

二、讲课形式好:讲动作时:一是讲外三合东西,二是讲内三合内容,三是讲养生,四是讲实战。  

     

三、没有时限,随到随学,丢课补课,解除你出差、有事耽误的后顾之忧。 

    

四、保会保修:不要担心学不会,马权友老师亲自传授,没有时限,教会为止,且终生纠错。  

    

五、经马权友老师认可,学拳者经拜师,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王西安拳法第三代传人。

 

 

危急时救命:简单可行的急救知识!

 

 太极拳名家名师马权友: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王西安大师指导马权友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与演示

   

(太极金刚、世界太极王:王西安大师)

    王西安,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十九世传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一级裁判员。中国武术八段。他的功夫具有迅、猛、灵、脆、闪惊弹的特点。演练套路似行云流水,连绵起伏,舒展大方,形神兼备。他曾经连续四次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均获第一名,1982年参加北京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赛荣获第一名,1985年参加哈尔滨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名家激请赛荣获第一名。

 

    1983年以来,先后8次赴法国,7次赴日本,以及美国、西班牙、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讲学授拳,并在国内外创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太极研究、训练中心,并同时但任美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及国内的香港、山东、安徽、河南、浙江、江西、焦作等地的太极拳组织的教练和顾问,轰动国际武坛,被美国的《美国新闻》誉为“国际太极拳王”;日本大阪市接纳为“永久荣誉市民”;法国巴德纳市接纳为“永久荣誉市民”;西班牙帮布鲁纳市政府授誉“有突出学术贡献金钥匙”。在国内更是桃李满天下,有王占海、王战军、张保忠、阎素杰等等……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马权友与王占军师兄弟合影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与演示

    (王西安大师二儿子、“常胜将军”、霸天王:王占军)

    王战军(二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传人,王西安拳法第二代传人,一级武士,全国武术锦标赛蝉联冠军,“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擂台争霸赛上年度总冠军”,中国电视吉尼斯绝技绝活奖获得者,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霸天王,香港(中华)内家拳总会名誉会长,法国巴德纳市太极拳协会永久教练,现任陈家沟武术院执行院长兼总教练。   自幼随父――国际太极拳大师王西安习武,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新架、国家规定的竞赛套路及所有器械,精通散手,在实战方面颇有造诣,尤其擅长太极推手、擒拿技巧。他还多次赴马来西亚、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广州、山东等地讲学,并以其浑厚的内功,超群的技法,荣获“太极王子”之美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马权友与老师王西安大师和师叔陈正雷大师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太极四大金刚左起: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 

马权友太极学员:张国玺风采录(宁河吧)

(马权友与42式太极拳剑、陈式56式太极拳创编者、太极名家门惠丰、阚桂香教授合影)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谱名称

马权友表演陈式太极拳

天津太极名师马权友太极内功绝活展示(宁河吧拓展)

马权友演练太极剑

 

宁河吧拓展:宁河武警消防官兵习练太极真功夫!

马权友教武警消防官兵时,两个200来斤重的小伙子试验其内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