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七下语文期末高效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原卷版+答案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饮酒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2023春七下语文期末高效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原卷版+答案版)

【2023春七下语文期末高效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原卷版+答案版)

2024-06-03 16: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爱莲说 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①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②,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④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以:因为。②任:推荐。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④仕:指做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不蔓不枝(蔓延)C.陶后鲜有闻(少) D.敦颐至(到达)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B.杀人以媚人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D.乃委手版归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甲文(1)______(填写作手法),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2)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富有才能、(3)______”的特点。(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飖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节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注:飘飖(yáo):随风飘荡的样子。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B.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缓兵之计C.陶后鲜有闻 无鲜肥滋味之享 屡见不鲜D.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天下独绝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6.在语段(甲)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说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君子什么样的品质?7.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结合语段(甲)和语段(乙),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2)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3)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4)濯清涟而不妖 妖:______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始就学 B.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C.可爱者甚蕃 此印者才毕 D.康肃笑而遣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甲文中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12.《爱莲说》的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义,请你说说乙文中“濯清涟而不妖”有何象征义。(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莲以夏开,惟避暑山庄之莲至秋乃开,较长城以内迟一月有余。然花虽晚开,亦复晚谢,至九月初旬,翠盖红衣,宛然尚在。苑中每与菊花同瓶对插,屡见于圣制诗中。盖塞外地寒春来较晚故夏亦花迟。至秋早寒,而不早凋,则莫明其理。今岁恭读圣制诗注,乃知苑中池沼,汇武列水之三源,又引温泉以注之,暖气内涵,故花能耐冷也。(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盖塞外地寒春来较晚故夏亦花迟。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香远益清 益: (2)宜乎众矣 宜:(3)惟避暑山庄 惟: (4)每与 每: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至秋早寒,而不早凋,则莫明其理。16.甲文题目是《爱莲说》,文中为什么还写了牡丹和菊花?17.两篇文章都写了莲花,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18.[甲]文作者是__________(填人名),[乙]文选自反映我国古代特别是宋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笔记作品________________。1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3)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 (4)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_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21.[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2.[乙]文从哪些程序上介绍了活字印刷术“活”的特点?(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爱莲说》,周敦颐)【乙】予性癖好竹。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徒,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①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②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叔子③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④在其上。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⑤,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⑥。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节选自《记》,朱彝尊)【注】①艺:种植。②冶源:在山东临朐县西南。③叔子:魏禧(1624—1680),字冰叔,一字叔子,作者好友。④易堂:魏禧的书斋名。⑤寻尺:八尺。古代称八尺为一寻。⑥厄于闰:谓时运不济。2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长藤蔓B.香远益清 应当C.言金精之峰十有二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D.狂喜不忍去 离开2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必择有竹之地以居B.其一曰翠微 其勃然兴起C.乃艺苇以代竹 以刀劈狼首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而留山东25.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较为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B.甲乙两文中对君子的理解有所差异,甲文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裕的品德,乙文则强调君子当固守本心、无所畏惧。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此句既体现了作者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又暗含其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孤独。D.乙文写珍稀树木的生长“或菱于霜,或厄于闰”,意在反衬竹子永远蓬勃向上的君子之风。2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2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句中停顿三处)若 夫 竹 苟 护 其 本 则 末 乃 直 上 匪 特 有 君 子 之 守 而 己(七)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草木之品在花,桃花于春,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潘岳①似桃,陶元亮似菊,周元公似莲,林和靖②似梅。惟其似之,是以尚之。惟其尚之,是以名之。今之托于花者,吾得一人焉。吉水处士张某,号菊逸,盖贤而隐者。屈子曰:“餐秋菊之落英③。”陶子④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皆以菊为悦者也,皆古之贤人也。菊之美不待赞菊花之美而隐者也。某之托于菊也,亦不待赞。(选自明·陈献章《菊逸说》)【注释】①潘岳:西晋文学家。②林和靖:宋代文学家林逋(bū),谥“和靖先生”。③餐秋菊之落英:语出《楚辞·离骚》。④陶子:即陶渊明。28.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皆古之贤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花 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B.惟其尚之,是以名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C.盖贤而隐者 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D.皆以菊为悦者也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某之托于菊也,亦不待赞。3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菊 之 美 不 待 赞 菊 花 之 美 而 隐 者 也32.寄情于物,以物品人,古今皆然。人的情感寄寓于草木,它们便有了不同的情感与品格。请根据【乙】文概括,作者欣赏菊的原因是什么?(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山茶(节选)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jiā)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3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花之最不耐开 牡丹之爱B.然石槽之久 康肃忿然曰(《卖油翁》) C.犹不及山茶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历春夏秋冬如一日 一箪食,一瓢饮(《论语》十二章) 3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3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36.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甲】文用______正衬,用______反村,突出莲花的高尚品质。(2)【乙】文中,山茶花具有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③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注释】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是:不被人知道,不被人赞同。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濯清涟而不妖( ) (2)香远益清( )(3)来岁不改其性也( ) (4)平居与萧艾不殊(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为无人而不芳 已后典籍皆为版本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D.其香蔼然 其一犬坐于前3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清风过之,其香蔼然。40.【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分别给我们哪些启示?(十)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李绅《寒松赋》)【注】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4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 )A.流俗不顾/顾野有麦场(《狼》)B.直干芊眠/中通外直C.徒观其贞枝肃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古藤联缘而抱节/自缘在最高层(《登飞来峰》)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B.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C.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D.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4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44.仔细阅读文章,简要分析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的写作手法及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爱莲说 对比阅读(一)(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①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②,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④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以:因为。②任:推荐。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④仕:指做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不蔓不枝(蔓延)C.陶后鲜有闻(少) D.敦颐至(到达)1.B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B.杀人以媚人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D.乃委手版归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2.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他;B.介词,用/连词,来;C.均表转折,均译为:但是、却;D.副词,于是/代词,你;故选C。3.甲文(1)______(填写作手法),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2)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富有才能、(3)______”的特点。3. 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为官正直B.句意:不生蔓不长枝。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故选B。【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二)(2022春·河南驻马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飖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节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注:飘飖(yáo):随风飘荡的样子。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B.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缓兵之计C.陶后鲜有闻 无鲜肥滋味之享 屡见不鲜D.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天下独绝【答案】4.D A.益:更加/益处,好处/更加;B.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结构助词,的;C.鲜:少/新鲜/新鲜;D.独:唯独;故选D。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1)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意思对即可)(2)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2)我和几个好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意思对即可) 解析:(1)重点词:植,树立;亵玩,玩弄;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2)重点词:偕,一起;观,观看。6.在语段(甲)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说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君子什么样的品质?6.托物言志。象征君子“正直不苟、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的品质。 7.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结合语段(甲)和语段(乙),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7.周敦颐对莲的喜爱,主要是因为莲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李盛仙爱莲是因为莲被雨洗后鲜妍明媚,清丽袅娜。(意思对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乙)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 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三)(2022春·河北邢台·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2)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3)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4)濯清涟而不妖 妖:______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始就学 B.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C.可爱者甚蕃 此印者才毕 D.康肃笑而遣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甲文中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12.《爱莲说》的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义,请你说说乙文中“濯清涟而不妖”有何象征义。【答案】8.怎么 慢慢地 只 艳丽 9.D 10.(1)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2)(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玩弄它啊。 11.连用这几个动词,使得描写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态度。(意思对即可) 1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2)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3)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只。(4)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9.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于是\连词,于是;B.介词,用\介词,用;C.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D.代词,他\主谓之间,不译;故选D。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无他,没有别的(奥妙)。惟,只,不过。尔,罢了。(2)而:却。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11.考查语句赏析。“取”“置”“覆”“酌”“沥”按先后顺序表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用语简洁而准确。从这些简洁而连贯的动作当中,可以感受到卖油翁在倒油时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态度,体现了他技术的高超。12.考查分析象征意义。“濯清涟而不妖”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莲花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是颜色素雅,亭亭玉立。象征着君子在尘世当中生活,却没有沾染凡俗的习气,依然是那么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在尘世中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点睛】参考译文: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四)(2022春·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莲以夏开,惟避暑山庄之莲至秋乃开,较长城以内迟一月有余。然花虽晚开,亦复晚谢,至九月初旬,翠盖红衣,宛然尚在。苑中每与菊花同瓶对插,屡见于圣制诗中。盖塞外地寒春来较晚故夏亦花迟。至秋早寒,而不早凋,则莫明其理。今岁恭读圣制诗注,乃知苑中池沼,汇武列水之三源,又引温泉以注之,暖气内涵,故花能耐冷也。(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盖塞外地寒春来较晚故夏亦花迟。【答案】13.盖塞外地寒/春来较晚/故夏亦花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香远益清 益: (2)宜乎众矣 宜:(3)惟避暑山庄 惟: (4)每与 每:14.(1)益:更加(2)宜:应当(3)惟:只(4)每:常常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至秋早寒,而不早凋,则莫明其理。15.(1)我独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这里到了秋季早寒,花儿却并不早谢,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①予:我。独:唯独。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连词,表转折,但是。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美丽而不庄重。②至:到。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凋:凋谢。则:就。莫明:不明白。其:其中。理:原理。16.甲文题目是《爱莲说》,文中为什么还写了牡丹和菊花?16.用菊花和牡丹花来衬托莲花的君子品质,突出作者的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17.两篇文章都写了莲花,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17.甲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莲花的形象来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及对追求名利世风的鄙弃。乙文描写了山庄莲花晚开晚谢的情境和其形成的原因。【点睛】参考译文【乙】莲花一般在夏季开花,只有避暑山庄的莲花直到秋季才开放,比长城以里晚一个多月。然而,虽然这里的莲花开得晚,可谢得也晚,直到九月上旬,池水中仍然是绿叶复盖着鲜红的花朵,艳艳地,毫无凋零之意。宫苑里常把莲花与菊花同瓶对插,在圣上的诗作中,也常常见到吟咏莲花的诗句。大约塞外地寒,春天来得迟,所以夏季的花儿开得晚,这可以理解。但是这里秋季早寒,花儿却并不早谢,就令人莫名其妙了。今年,我恭读圣上诗作的注释,才知道苑中的池水汇集了武列河的三个源头之水,又注入了温泉之水,致使暖气内涵,所以这里的莲花才如此耐寒呀。(五)(2022春·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18.[甲]文作者是__________(填人名),[乙]文选自反映我国古代特别是宋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笔记作品________________。【答案】18.周敦颐 《梦溪笔谈》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3)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 (4)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_19.耀:洗。 植:竖立 和:混合。 就:完成。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20.(1)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 21.[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1.用以衬“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的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22.[乙]文从哪些程序上介绍了活字印刷术“活”的特点?22.排版和印刷两个程序。(六)(2022春·四川达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爱莲说》,周敦颐)【乙】予性癖好竹。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徒,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①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②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叔子③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④在其上。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⑤,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⑥。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节选自《记》,朱彝尊)【注】①艺:种植。②冶源:在山东临朐县西南。③叔子:魏禧(1624—1680),字冰叔,一字叔子,作者好友。④易堂:魏禧的书斋名。⑤寻尺:八尺。古代称八尺为一寻。⑥厄于闰:谓时运不济。2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长藤蔓B.香远益清 应当C.言金精之峰十有二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D.狂喜不忍去 离开【答案】23.B 2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必择有竹之地以居B.其一曰翠微 其勃然兴起C.乃艺苇以代竹 以刀劈狼首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而留山东A.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B.代词,其中/代词,指竹子;C.介词,用来/介词,用;D.表转折,但是、却/词缀,不译;故选A。24.A 25.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较为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B.甲乙两文中对君子的理解有所差异,甲文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裕的品德,乙文则强调君子当固守本心、无所畏惧。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此句既体现了作者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又暗含其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孤独。D.乙文写珍稀树木的生长“或菱于霜,或厄于闰”,意在反衬竹子永远蓬勃向上的君子之风。25.C 又暗含其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孤独”理解错误; 2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重点词有:(1)予:我;独:只;染:沾染(误会);濯:洗;涟:水波;妖:艳丽。(2)近:到现在;乃:竟然。26.(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到了现在,山岗上下,(已经)全都是竹子了。 2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句中停顿三处)若 夫 竹 苟 护 其 本 则 末 乃 直 上 匪 特 有 君 子 之 守 而 己27.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点睛】参考译文:【乙】我生性特别喜爱竹子。崇祯十七年后,为逃避兵乱归隐田舍,一共迁移十次之多,每次都必定选择有竹子的地方居住。后来,又(以客人的身份)游历大同,边障之地,条件寒苦,于是种植芦苇代竹。不久之后留驻山东,在冶源见到高高的竹子有数百万支,(我)特别高兴舍不得离开。回来后,我在长水上买了宅子,称之为“竹垞”。有一次叔子路过,说金精山有峰顶十二座,其中一座叫翠微,他的书斋就在翠微这座峰顶之上。那里有梧桐、桃树李树、橘树柚树,独独没有竹子生长。在翠微峰上种竹,是从叔子开始的。到了现在,山岗上下,(已经)全都是竹子了。应该是我们两人的嗜好恰好相同吧。一些珍贵的树木,从两片叶子,长到八尺长,时间久了就成为树林;(它们)也有可能在霜雪之下死亡,或在灾厄之时停止生长。像竹,只有守住它的根本,它的树枝顶端才可以迎天直上,这难道不是只有君子才有的操守?竹子勃发生长,傲然无所畏惧,正好似豪杰之士,不染泥污而卓然立于众人直上。(七)(2022春·辽宁沈阳·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草木之品在花,桃花于春,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潘岳①似桃,陶元亮似菊,周元公似莲,林和靖②似梅。惟其似之,是以尚之。惟其尚之,是以名之。今之托于花者,吾得一人焉。吉水处士张某,号菊逸,盖贤而隐者。屈子曰:“餐秋菊之落英③。”陶子④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皆以菊为悦者也,皆古之贤人也。菊之美不待赞菊花之美而隐者也。某之托于菊也,亦不待赞。(选自明·陈献章《菊逸说》)【注释】①潘岳:西晋文学家。②林和靖:宋代文学家林逋(bū),谥“和靖先生”。③餐秋菊之落英:语出《楚辞·离骚》。④陶子:即陶渊明。28.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皆古之贤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8.少 都 2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花 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B.惟其尚之,是以名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C.盖贤而隐者 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D.皆以菊为悦者也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29.C A.不同。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代陈康肃射箭;B.不同。名:动词,命名/形容词,出名,有名;C.相同。者: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D.不同。为:动词,当作/介词,被;故选C。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某之托于菊也,亦不待赞。30.(1)(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我(把志趣)寄托在菊上,也不须要他人的称赞。 注意:(1)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2)某:我。之:主谓之间,不译。托:寄托。于:在。亦:也。3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菊 之 美 不 待 赞 菊 花 之 美 而 隐 者 也31.菊之美不待赞/菊/花之美而隐者也。 32.寄情于物,以物品人,古今皆然。人的情感寄寓于草木,它们便有了不同的情感与品格。请根据【乙】文概括,作者欣赏菊的原因是什么?32.因为菊具有淡泊名利、高洁的品格。【点睛】参考译文:【乙】品味草木的关键在干花,春桃、秋菊、夏莲、冬梅。四季的花颜色和味道高下有异,用它来与人相配,也是一样。潘安似桃花,陶渊明似菊花,周敦颐似莲花,林逋似梅花。就因为他们有相似之处,所以有此推崇。就因为他们有此推崇,所以就用这些花来给他们命名。如今,用花来说明自己品性的人,我发现了一个。吉水地方的张处士,号“菊隐”,因为他是一个贤德并且隐居的高人。屈原说:“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说:“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他们)都是喜爱菊花的人,都是古代的贤者啊!菊的美好不须要有人来赞叹。菊,是花中高洁美好而又隐逸的。我(把志趣)寄托在菊上,也不须要他人的称赞。(八)(2022春·辽宁沈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山茶(节选)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jiā)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3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花之最不耐开 牡丹之爱B.然石槽之久 康肃忿然曰(《卖油翁》) C.犹不及山茶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历春夏秋冬如一日 一箪食,一瓢饮(《论语》十二章) 【答案】33.D 3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34.(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石榴的叶子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 3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35.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 “具松柏之骨”和“挟桃李之姿”是并列关系36.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甲】文用______正衬,用______反村,突出莲花的高尚品质。(2)【乙】文中,山茶花具有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36.菊花 牡丹 山茶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点睛】参考译文:【乙】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正是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九)(2022春·陕西宝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③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注释】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是:不被人知道,不被人赞同。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濯清涟而不妖( ) (2)香远益清( )(3)来岁不改其性也( ) (4)平居与萧艾不殊(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为无人而不芳 已后典籍皆为版本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D.其香蔼然 其一犬坐于前3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清风过之,其香蔼然。40.【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分别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37.妖艳,艳丽; 更,更加; 本性; 不同的 38.B A.为:因为/是;B.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表转折/表顺承;D.其:代词,它的/其中故选B。39.(1)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 (1)之:助词,的;陶:指陶渊明;后:以后;鲜:少;闻:听到,听说。(2)过:吹来,吹过;其:代词,它的;蔼:指香气;然:……的样子。40.【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守节操,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信念,即便环境恶劣更要坚持自己,做好自己。【乙】启示我们未成名之前耐得住寂寞,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等。【点睛】参考译文: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颂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 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从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态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十)(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李绅《寒松赋》)【注】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4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 )A.流俗不顾/顾野有麦场(《狼》)B.直干芊眠/中通外直C.徒观其贞枝肃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古藤联缘而抱节/自缘在最高层(《登飞来峰》)41.D 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B.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C.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D.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42.C 4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43.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②别的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 44.仔细阅读文章,简要分析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的写作手法及作用。44.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点睛】参考译文:【乙】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世俗之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夸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哪年。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的志趣相合,与君子的气节相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