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给爸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食肉菌海尔兄弟 转给爸妈

转给爸妈

2024-06-17 1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需要怎么注意?

食肉菌是什么?

同问

毒性大吗?

是不是不能吃海鲜了?

2022年9月“科学”流言榜已经揭晓!

有一条上榜流言是

清洗海鲜易感染“食肉菌”

且无药可救

但真相真的如此吗?

???

快来一起了解吧!

食肉菌

很多人都不了解它

可是每年

因它感染而致命的个案

却不在少数

它的可怕之处是蔓延速度快

可于一日内出现严重问题

因此

皮肤上的细小伤口

若处理不当

随时会引发致命危机

「食肉菌」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字

真的一碰就无药可救吗?

“食肉菌”到底是什么鬼?

食肉菌虽然名叫“食肉菌”,但“食肉”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食肉菌并非单一细菌,而是指由不同细菌引发的坏死性筋膜炎,是对于链球菌或者能造成肌肉组织损坏的菌类总称。食肉菌(flesh-eating bacteria)亦非靠食肉繁殖,主要透过伤口入侵皮下筋膜,在感染阶段向感染者释放毒素破坏患者的表皮和肌肉组织,该毒素会触发T淋巴细胞的防御机制,因此也会导致患者的局部组织细胞增生。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已曾描述食肉菌的症状,令食肉菌首次走进人类文献。1884年,法国病理学大师巴斯德(LouisPasteur)再进一步发现一名女性身上出现食肉菌的踪迹,成为现代同类文献的先驱。

不过,在过去百年,即使该病菌毒性剧烈,但因较为罕见,一直没有引起外界注意。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媒体为该菌冠上“食肉菌”(flesh-eating bacteria)“恶名”后,此菌才备受关注。

食肉菌毒性大

食肉菌的可怕之处就是毒性太强,抵抗力差的人根本无法抵御。它在人不经意时就袭击到人的体内,可能是你在花园里割草时不小心划破伤口的时候,也可能是在你洗虾子,被虾钳戳了一下手的时候,甚至是被一些微小昆虫叮咬,食肉菌都可以从这些小小的伤口进入人体吞噬生命。

此外,人感染“食肉菌”,未必就会出现严重病发。患者的皮肤及脂肪可能只会出现所谓“蜂组织炎”,病情一般较轻,但若病情拖延,病人可患上“坏死性筋膜炎”。病人患病的严重程度,往往取决于个人体质,若本身免疫力较差,譬如有肝脏问题或糖尿病,易出现比较严重的感染。

食肉菌非常容易在海鲜上出现,涉及弧菌性的个案多与海产品有关。垂钓、潜水或是在街市买海产被海鲜弄伤了手,都有机会感染食肉菌,但在众多感染途径中,吃生蚝风险最高。如果不小心被买回来的海鲜弄伤了手,记住,要马上用消毒药水清洁,不可随意处理,这种病菌会侵蚀你的肌肉,严重的话可能会在24小时之内致命。

感染食肉菌有哪些症状?

食肉菌感染在早期也可能无任何表现,随着感染的加剧,逐渐出现中到重度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呕吐、腹泻及脱水等流感样症状,典型的体征为感染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并迅速向周围扩散,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数小时到数天内,红斑逐渐变成暗黑色或暗紫色,多个斑片融合形成大片皮肤坏疽,皮下组织大量坏死。

此时皮肤出现特征性的紫色大水疱伴有剧痛,坏死沿筋膜表面迅速扩展,产气并出现恶臭,皮下窦道形成。局部可出现捻发音(类似在耳边捻转一簇头发时所产生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病变不累及肌层,在黄绿色坏死的筋膜之下仍可见流血的肌肉保持健康的红色。若未及时治疗,病变可能进一步累及深部肌层,导致肌炎或肌肉的坏死。

单纯清洗海鲜不会感染食肉菌

那么,感染食肉菌这么吓人,是不是不能吃海鲜了?

其实,完整的皮肤在没有破损和皮肤疾病 (皮炎) 的时候,是可以抵抗微生物的威胁的;而有伤口的皮肤,如存在未愈合伤口或严重的慢性皮炎甚至是全新的文身时,皮肤的屏障保护功能受损,接触海水和污水就可能造成感染。

不过,坏死性筋膜炎是指皮下深层软组织的严重感染,常伴有中毒性休克,主要发生在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慢性健康问题的人群之中。对于不存在以上情况的人士,如果伤口不存在严重污染且正确处理,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的风险极低。“洗一次虾就送命”的说法过于夸张了。

创伤弧菌是一类生活在咸水环境中的细菌,可借由食物或者伤口造成感染。我们常吃的贝壳类食物,如牡蛎,是造成创伤弧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不过创伤弧菌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将食物放进冰箱能防止或减少细菌繁殖,加热烹煮也可以有效降低贝壳类食物中的创伤弧菌数量,避免食源性感染。

因此,免疫低下人群担心细菌感染,日常处理生的海产,如鱼以及贝类时,可戴上手套,小心地打开贝壳,同时要小心处理鱼鳍、虾头和螃蟹,避免皮肤被划伤。皮肤已经有伤口时,应该避免伤口接触海水或生海鲜。

这类人群要尤其当心!

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及肝病患者。

由于这种病菌非常容易在海鲜上出现,垂钓、潜水或是在街市买海产,都有机会感染食肉菌。若被这些海产刺伤皮肤,致病菌可从伤口入侵。因此医生提醒,如果不小心被买回来的海鲜弄伤了手,切记要马上用消毒药水清洁。

如果出现发热、脓包、红肿或疼痛等症状,更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平时查出基础性疾病后,要长期规范治疗,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

原标题:《转给爸妈 | 清洗海鲜易感染“食肉菌”,且无药可救?》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