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一个好看又好吃的谐音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食的谐音梗 鹌鹑:一个好看又好吃的谐音梗

鹌鹑:一个好看又好吃的谐音梗

2024-05-30 2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任薰笔下的鹌鹑

《诗经》里有一首《伐檀》,是劳动人民吐槽统治者的诗。

劳动者辛辛苦苦地砍树做工,然后想起那帮统治者既不种田也不打猎,就能吃好喝好,真是不公平。

《伐檀》里有这么一句: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你也不打猎,你的院子怎么会挂有鹌鹑?

看来,早在西周,人们就已经开始吃鹌鹑了。

附带一提,诗里的“县鹑”就是“悬鹑”,县通悬。

这个词在《荀子·大略》里也出现过:子夏贫,衣若县鹑。

因为鹌鹑的羽毛又短又花,荀子就用它比喻穷鬼子夏那破破烂烂的衣服,这个比喻在后世被精简为一个词“鹑衣”。😃

八大山人笔下的鹌鹑

鹌鹑除了能吃,还能斗。😊

最晚到宋代,中国人就开始斗鹌鹑了,有诗为证:

斗鹌鹑孙曼叔邀作

宋·梅尧臣

脱命秋隼下,鸣斗自为勇。

争雄在数粒,一败势莫拥。

惭将缩袖间,怀负默而拱。

胜且勿苦欣,犹惊辱与宠。

到了元代,有一只曲牌就叫“斗鹌鹑”,比如宋方壶的《斗鹌鹑·送别》:

落日遥岑,淡烟远浦。萧寺疏钟,戍楼暮鼓。一叶扁舟,数声去橹那惨戚,那凄楚,恰待欢娱,顿成间阻。

 

在明清,斗鹌鹑依然盛行,有画为证。

明代有一幅《朱瞻基斗鹌鹑图》,朱瞻基就是明宣宗,属于一代明君,但他也爱斗鹌鹑。

说起来,国画里鹌鹑还是不少的。

因为“鹌”和“安”同音,国画喜欢用这个谐音梗。😱

这是北宋画家崔慤(què)的作品,一般叫《杞实鹌鹑图》。

“杞实”是指枸杞和芡实,但画中好像只有枸杞。😰

  

所以有人说这幅画该叫“祈安图”,因为有枸杞、有鹌鹑,谐音“祈安”,祈求平安。

至于地上那个小动物,应该是蝼蛄,会咬食庄稼的幼苗,安排鹌鹑吃它,是为了远离灾害。

 

到了南宋,李安忠也画了幅《鹌鹑图》。

图中除了鹌鹑,还有蝴蝶,国画里的蝴蝶也经常谐音,有时是“蝴”谐音“福”,有时是“蝶”谐音“耋”。

 

这是宋徽宗的一幅作品,猫看着蝴蝶,叫《耄(mào)耋(dié)图》。🐱

所谓“耄耋”就是年纪很大的人,这种猫蝶搭配的吉祥画,历史上还有许多。

 

回到李安忠的《鹌鹑图》,那里的蝴蝶应该强调“福”,表示好运。

至于这株植物,有人说是菊,也不知怎么看出来的,但如果是菊,这幅画可能有一个神奇的寓意——安居乐业。😍

 

“鹌”谐音“安”,“菊”谐音“居”,“乐业”在哪呢?

乐业或许在地上,因为地上可能有“落叶”,是的,就像今天会用“冰阔落”谐音“冰可乐”,古人会用“落叶”谐音“乐业”。

这个安居乐业图,经常在清代的瓷器中出现,比如这件大清乾隆年制的盘子。

这个盘子里的菊花挺好认的,另外,这幅安居乐业图里有蝴蝶的身影。😵

 

最后再看一件雍正时期的瓷碗,它上面有题字:

永奠金瓯开寿域,升平同乐万年春。

 

这个碗的图案非常热闹,左边是两只野鸡,其中一只身形细长,右边有九只鹌鹑。

这也是个谐音,这个谐音叫“长治久安”,因为野鸡叫“雉”。🐥

关于鹌鹑的谐音故事就讲到这了,你还知道国画里有哪些神奇的谐音梗吗?

😝

文字 | 咸鱼癸

👍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

咨询相关事宜❤4娃(sally68379)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