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景观考研快题专题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风景园林景观透视 风景园林景观考研快题专题设计

风景园林景观考研快题专题设计

2023-04-01 1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写在前面

我国对于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缺少有利的历史文献和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后来的建设者们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不断地学习和利用,把中式园林的技艺利用到城市山地公园的设计之中。

山地景观

山地景观是景观快题中常考的一种类型。其设计手法的复杂性、功能结构的多样化以及复杂的高差处理,山地景观设计也是景观设计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我们逐步进行学习。

竖向设计的应用

一、道路设计

01 因地制宜原则

山地公园道路设计时应将等高线与道路分布结合考虑,等高线的设置不能一味追求美观性,要结合现有的地形条件、景观节点、开发难易程度、游玩线路等内容,避免对景观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合理利用开发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02 生态保护原则

道路开发设计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我们可以利用原有的地形加之合理的利用与设计,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实现在环境原生态中发现设计,在设计中保护生态。

03 融合性原则

优秀的设计应该是艺术、功能的结合,与周围自然环境中其他配套设施完全融于一体。开发中保证景观节点的可达性,对景观的色彩、材质重点把控,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为游客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游玩目的地。

二、水景设计

01 可实施性和经济性

开发水景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现有地形地貌特点。设计时,可以将一些地势的优势利用起来,根据公园的整体地形基底特别是大型水体的位置,可以考虑选择地形较低的位置进行人工湖或是水上乐园等施工。

山地公园中水景资源的考虑也尤为重要,水是生命之源,水源也是山地公园焕发光彩的因素,因此水源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其中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可以将雨水收集充分利用,结合当下成熟的海绵城市知识理论技术,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循环,这样做不仅减少了水源的经济花费,同时也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02 安全因素

由于山地公园地形复杂,在水景项目开发过程中,要考虑由于地形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水景要充分保证游人的人身安全,基本的做法是驳岸防护,同时可以在部分复杂地区内种植植物,对空间环境起到阻隔作用,保护游人安全,植物的防护方式既具有美观性又能与环境融合。

03 主题设计

主题设计是整个项目的灵魂,水景设计要结合主题内容,体现地域文化特点,可以通过水景进一步升华山地公园的主题。

三、植物设计

01 注重植物种类的选择

根据不同植物的习性,植物特征,因地制宜,根据山体的海拔、坡向、坡度以及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根据现有的植物景观,合理搭配植物。

国槐、椿树、紫荆、紫叶李、油松、火炬树、柳树、杉树、合欢、山桃、白蜡

02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花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花,以及不同季相的植物类型,丰富植物设计的层次感,营造视觉空间效果;

03 优先考虑本土植物

本土植物一定程度上适应当地的种植,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山地公园复杂的地形给植物的种植造成困难,要保证植物种植合理有效,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效果,形成优美的色彩感受,为游人提供观赏环境。

山地景观设计————山地户外旅游项目分类

按目的性分类:1.儿童项目:儿童乐园、亲子游、研学基地、营地教育中心、少儿编程、科普视觉、自然科学……

2.户外与极限项目:探险乐园、登山训练、探险线路、飞拉达、蹦极、大摆荡、高空网阵、水上运动……

3.设施类全民项目:晃桥、玻璃栈道、滑道、人工冲浪、划船、马术、撞球、跳楼机……

4.其他体验项目:体验馆、声光项目、动物互动、VR、COSPLAY、小型单项娱乐项目……

按元素分类:1.海面水域项目

2.陆地山地相关项目

3.高空项目

按目标客户分类:

1.儿童类:以营地教育、自然科学、研学营地等儿童项目为主

2.成人类:网红项目、刺激性感官体验项目、拓展团建类

3.中老年类:慢行步道、文化民宿元素融入类、轻体验项目类

4.高端群体类:客户定制、高端团建、EVENT等。

高差处理

山地景观,消化高差,笼统来讲,就两种情况:

一种是放坡,便宜,自然,有一定风险;

一种是台地,贵,结实,人工氛围重但是具体情况要根据高差的大小来决定如何造景。

01 解决造景的手法和要素

手法:软硬结合;要素:条石与地形

02 解决交通的手法和要素

手法:坡梯结合 要素:车坡、人梯、地形

03 解决微高差手法和要素

手法:挡墙运用 要素:挡土墙、台阶等

解决造景与活动与建筑等等更为复杂的设计手法:分层多维设计;

在解决极大高差时,应该保持其原有的地形,借助景观小品、如景观桥等解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