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项羽的最大失败就是太自傲、没有远见和目光短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项羽没有孩子 霸王项羽的最大失败就是太自傲、没有远见和目光短浅

霸王项羽的最大失败就是太自傲、没有远见和目光短浅

2023-04-13 1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乌江上亭长告诉项羽,只要把他肯东渡过江,江东土地纵横千里,民众几十万,可以重头再来。可是项羽大笑道:“是上天要我灭亡,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于是把战马赠与亭长,带着二十几名将领与追兵死磕到底。

他很傻吧?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就是太自傲了,认为回去了如何向江东父母交待,自己一人回去岂不让人笑话,逃兵比死还可耻。

于是,他杀了汉军几百个军士卒,杀红了眼,身上也受了多处创伤,鲜血直流,最后见到了敌军中有个曾经叛变的部下吕马童,就说:“我听说汉王为购我这人头而出资千金,悬赏封万户侯,我把这个好处恩施给你吧。”于是项羽就不再反抗自刎而死。

这就是项羽的自傲,自己宁可死,也要给熟人好处,光明正大,死得轰轰烈烈的,不留遗憾!也许千年以后,又是一个轮回,是英雄总有发光的一天。

2 没有远见和目光短浅才导致项羽走向灭亡

为何轰轰烈烈的项羽最后会失败呢?原因除了太自傲了,还有没有远见,只求得一时痛快,目光短小,在乎眼前利益,结果丧失了人心,以暴制暴,才导致了他的失败告终。

本来项羽这个英雄人人喜欢,但是功成之后,他变了。

变得令人不寒而栗,爱嗜杀。在坑襄城,屠咸阳,只因有人传言降卒有不满情绪,就怒杀了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在得天下后,火烧秦宫三月不灭,何等残忍;还有惨灭不服的齐地之人,刀刀见血,只为了让别人服服帖帖的,不然就杀戮。

除了嗜杀还变了个样,就是失信于人。违背了“先入关者为王”把先入关的刘邦赶走;得天下只把好的给得心手下,分封不公,引发诸侯混战,导致自己疲于奔命。还把楚怀王杀于江中,背上了千古骂名,不得人心,给了诸侯起兵的理由。

最后就是目光浅识,没有听取贤达人的意见,就连身边最好的谋士亚父范增的意见也听不进去。

在鸿门宴上范增见项羽不作为,气得说:“唉!不能和这帮无知的小子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了。”由此可见范增谋士有很深的感知,知道此人不除,日后壮大起来必吞天。

汉王三年,项王(项羽)多次侵入甬道而夺取汉军的粮食,汉王军粮困之,感到恐惧要求与楚和解,划割荥阳以西地区为汉国的封土。

项王想同意,但范增劝说:“汉军很容易对付,现在如果放手,将功亏一篑。”于是他们派兵包围了荥阳。汉王见此危机四伏,采用了离间计,来对付项羽与范增的关系,使项羽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下联系,剥夺了范增一些权力。

范增对其大怒:“天下事情的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治理吧。希望您允许我辞官隐退,让我回乡为民吧。”辞官后范增在路途背上的毒疮发作而死。

有人在项羽得天下后劝导项王说,“关中地区有山河可以倚仗,土地富饶,可以在这里建立都城而称霸天下。”可是项王不认同,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同穿着锦绣衣裳在夜间行走一样,有谁能知道我的荣华富贵呢!”那人见说不动他而说,“人们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气得项王把那人烹杀了。

从此,项羽走向了绝路,身边没人敢直言,只有那些小人甜言蜜语,加上自己的武断独行,自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觉得武力可以解决一切。可想而知,孤家寡人的他,众人皆叛,命运可想而知了;相反,刘邦以土地和权力共享,任属贤将得到诸如萧何、陈平、纪信、周苛、韩信等人的拥护。

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对于项羽,是喜是忧?

对于叱咤风云,勇敢豪放的项羽,我们只有同情他,尽管他有过不少劣迹,但也不能抹去他的光辉之处。在钜鹿之战中沉舟破釜一战,足见英雄的不朽。许多人至今喜欢项羽的豪放性格,爱交朋友,喜欢大大咧咧的,没有什么坏心眼,成了许多人乐于谈的话题。

当然还有他的勇猛无敌,想想他能七十多胜战,不得不能没有排兵布战的本领,说明他在军事上还有一定的成就。

但人们最看重的是他的豪气,战斗就要轰轰烈烈,死也要荡气回肠,人谁没有过呢?是英雄也有痛处和弱点,只是我们站得远才看得清。

我们从中也得到了启迪:做人还是别太自傲了,要有远见,目光不能短浅,要每天反省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向优秀的人学习,在成长路上才会有欢声笑语,让前程无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