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面神经麻痹病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分析

2023-01-14 0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倪群

(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1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容易留下后遗症。本文选择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茎乳孔面神经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2~46岁,平均(33.02±7.76)岁;病程4~14天,平均(7.5±4.7)天。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0~48岁,平均(34.77±5.54)岁;病程3~16天,平均(8.1±4.5)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急性起病,通常3天左右达到高峰。(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腺或唾液腺分泌异常。(3)排除继发原因。排除标准(1)未按规定治疗或同时接受其它治疗者;(2)不符合诊断标准;(3)有严重全身疾患,如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自动除颤器者、服用肝素等抗凝类药物或凝血机制障碍者、精神类疾病而不能配合者等,影响治疗方案实施的;(4)患者不同意参加本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中医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神经刺激仪定位面神经在茎乳孔注射地塞米松针5mg+甲钴胺针0.5mg混合液,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注射1周。同时进行鼓腮、滴氧氟沙星滴眼液、闭眼训练、按摩面部肌肉等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痊愈、显效、好转及无效例数,并对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进行评定。

1.4 疗效评估

痊愈:眼睑闭合良好,其他面肌功能恢复;显效:眼睑闭合尚可,面肌功能基本恢复;示齿时轻微口歪;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目测口角歪斜,活动时某侧肌肉不协调;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类型,常称为Bell麻痹,占所有面神经麻痹病例的60%~75%。其发病主要机制为茎乳孔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面神经周围血管痉挛、缺血、水肿、受压,导致周围性面肌瘫痪[2]。国外研究报道75%~90%的患者经一般治疗可以恢复,但仍有10%~25%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3,4]。国内黄樱[5]等回顾分析,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合理治疗后约30%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分析原因,目前治疗上多以全身用药和外周分支针灸、功能训练、物理治疗为主,存在治疗凭解剖穿刺准确率低、作用相对弥散和定位不够精准的弊端,导致治愈率和有效率不高,后遗症发生率高,给病人造成身体与心理负担。早期针灸治疗不慎则有引邪入体,增加遗留后遗症的风险。多数文献1-2周内不建议针灸治疗,原因是早期针灸或过度针灸可引起面神经痉挛的并发症,针灸扎针数量多,疗程长见效慢,随时间延长患者依从性和耐受度相对较差,包括中医针灸穴位电刺激,存在刺激弥散,作用不集中[6]。周围神经刺激器介导的面神经电刺激治疗[7],精准定位茎乳孔面神经干,提高穿刺准确率,可有效解决面神经干炎症水肿问题,加快康复速度,显著提高总有效率。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通过神经刺激仪定位面神经在茎乳孔注射地塞米松针5mg+甲钴胺针0.5mg混合液,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注射1周,联合中医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定位精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茎乳孔注射糖皮质激素和甲钴胺针同时联合针灸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后遗症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10期)2021-12-27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1年7期)2021-10-18春天的“后遗症”意林(2021年11期)2021-09-10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20年6期)2021-01-27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疯狂英语·爱英语(2020年9期)2020-01-07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徽医药(2018年9期)2018-09-01

医药前沿2019年27期

医药前沿的其它文章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肝癌的效果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不同浓度青藤碱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研究C型臂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运用电子器械图谱对手术器械包管理的效果分析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