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面瘫分度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2024-06-03 12: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定义】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包括贝尔氏(bell’s)麻痹和Ramsay Hunt综合症。

本病属于中医的“面瘫”范畴。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起病突然。

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喎斜向健侧牵引。

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而又分

(1)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

(2)损害在镫骨肌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

(3)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

(4)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二、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 

(1)病因多为大脑半球肿瘤或脑血管病等;

(2)仅限面下部表情肌瘫痪,并常伴对侧瘫痪(含舌肌瘫痪);

(3)肌电图检查,面神经传导速度无异常。

2.急性炎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

(1)病因多有明确的感染病史;

(2)面神经麻痹可为双侧性;

(3)伴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及套式感觉障碍;

(4)脑脊液检查大多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增加而白细胞数不增加。

3.桥脑小脑角颅底病变

(1)前者多为听神经瘤,桥脑小脑角脑膜瘤或蛛网膜炎;后者多为颅底脑膜炎、鼻咽癌等。常同时伴有三、四、五脑神经及小脑损害。

(2)桥脑小脑角病变,除面瘫外,常有复视、耳鸣、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表现。

【辩证要点】

突然口眼歪斜是其辩证要点。本病急性期中医辩证多属实证,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属虚实夹杂或虚证,在临床中往往不易绝对区分,应权宜患者体质、病因及症状情况,辩证施治。

【辨证分型】

本病多由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面部,经气阻滞、经脉迟缓而发病,临床常见风邪兼夹痰或热或寒同时入侵。

当辨清外感与内伤。病发初起,多因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引起;久病则风邪与痰、瘀互结,甚至伤及正气。故本病的治疗方面,初期以疏散风邪为法,后期多以祛风化痰、益气活血等治法为主。

1.风邪入络证

急性起病,常于晨起洗脸、漱口、吃饭时发现口眼歪斜,病侧眼睑不能闭合,眼泪外溢,不能蹙眉、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说话漏风。口角流涎,漱口漏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风痰阻络证

突发口眼歪斜,伴面部麻木,耳后疼痛,肢倦乏力,胃纳欠佳,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脉浮滑。

3.风热犯络证

突发口眼歪斜,伴周身不适,发热,恶风,或有咽痛,舌质偏红苔薄或黄,脉浮数。

4.风寒袭络证

  多在受凉后突发口眼歪斜,伴周身不适,恶寒,头项疼痛拘紧或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尽早应用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及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药物。

2.针灸、中药治疗:辩证施治。

3.物理疗法:早期消除水肿,恢复期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4.眼的护理:预防感染、保护角膜。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2年后可进行手术治疗。

二、治疗方法

1.针灸     

(1)毫针 

主穴:风池、地仓、颊车、四白、阳白、颧髎、合谷。 

辩证配穴:

风痰阻络加丰隆穴,风热犯络加曲池、大椎穴,风寒袭络加外关、大椎穴。后遗症期气血不足加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若兼恶寒发热、头痛、关节痛楚等表证者,加大椎;露睛流泪者,加攒竹或鱼腰;耳后病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 

分期治疗:

急性期(1~7天):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合谷取健侧。面部穴位浅刺,翳风、合谷采用常规针刺,平补平泻,轻度刺激。

静止期(8~20天):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合谷取健侧。地仓向颊车平刺,余穴采用常规针刺,平补平泻,中度刺激。

恢复期(21~70天):主穴加足三里,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合谷、足三里取双侧;地仓向颊车平刺,余穴采用常规针刺,平补平泻,中度刺激。

(2)电针疗法 

取穴:颊车、地仓、阳白、四白。 

 操作:颊车向地仓斜刺,地仓向颊车斜刺,这两穴为一组,得气后各接电极一头;阳白向上平刺,四白向下平刺,这两穴亦为一组,得气后,各接电极一头。酌情选用疏波或疏密波或断续波,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通电30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微见跳动为宜。电针宜于静止期及恢复期,急性期不宜施用。 

(3)灸法:

①麦粒灸:患者感到灼痛即迅速取下,每穴3-5壮,尤其适用于后遗症期。②隔物灸:隔姜灸、隔药饼灸,适用于面瘫各时期。③回旋灸:急性期:重灸翳风、完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局部 。④温针灸:下关、牵正、颧髎、听宫等,适用于恢 复期及后遗症期。

2.中药

(1)风邪入络证

治法:祛风散邪,通络牵正

方药:牵正散

白附子3g 白僵蚕10g 全蝎3g 蜈蚣3g 防风10g 葛根15g 马鞭草10g 川芎6g

中成药:肿痛安胶囊,6g,每天3次;灯盏生脉胶囊 2粒 每日3次;血塞通片 1片 每日3次;抗病毒滴丸 20粒,每天3次。

(2)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散邪,化痰通络。    

方药: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白附子3g 白僵蚕10g 全蝎3g 蜈蚣3g 胆南星10g 白芷10g 陈皮6g 枳实10g 川芎6g

中成药:血栓通胶囊2颗,每天3次;复方首乌藤合剂 30ml,每天3次。

(3)风热犯络证

治法:疏风散热,通络牵正。

方药:银翘散合牵正散加减

金银花10g 黄芩10g 淡竹叶10g 荆芥6g 防风6g 马鞭草10g 僵蚕10g全蝎3g 蜈蚣3g 生甘草3g

中成药:血塞通颗粒3g,每天2次;抗病毒滴丸 20粒,每天3次;如意珍宝丸 4丸 每日3次。

(4)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牵正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牵正散加减

桂枝6g 杭白芍10g 葛根15g 僵蚕10g 白附子3g 全蝎3g 蜈蚣3g

马鞭草10g 生甘草3g 川芎6g

中成药:抗病毒滴丸,20粒,每天3次。肿痛安胶囊,6g,每天3次。

如体质虚弱者,就不愈者,可用补中益气颗粒3g,每天2次,玉屏风颗粒 5g 每日2次。

3.西医治疗

采取措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免面神经进一步受损。尚需保护病侧暴露的角膜免受损害或感染,防止瘫痪肌被健侧面肌过度牵引等。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次10mg,每日3次,于起病早期短期应用1~2周。

(2)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胶囊:1片,每日3次。

(3)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口服200mg,每日3次。

(4)甲钴胺片(弥可保片)0.5mg 每日3次或甲钴胺针(弥可保针)500ug 肌肉注射。

(5)尼莫地平片 20mg 每日3次;左旋氨氯地平片5mg 每日一次。

(6)美洛昔康片 7.5mg 每日1次。

(7)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防止结合膜炎 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如鱼腥草滴眼液 滴眼。

4. 物理疗法

   可用于急性期在茎乳突孔附近部位,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并能减轻局部疼痛症状;恢复期促进神经恢复。

(1)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面颊及耳后乳突处,治疗时间5min

(2)超短波治疗:多用于于急性期在茎乳突孔附近部位,治疗时间10min

(3)激光治疗  :用半导体激光器,治疗时间:5分钟。

(4)红外线照射:面颊及耳后乳突处,治疗时间30min

5.康复训练:面肌操

①抬眉:前额部做吃惊、恐惧样动作;

②皱眉:两眉向中间集中;

③闭眼:用力闭,在眼角形成皱纹;

④皱鼻:向上拉鼻部皮肤,形成横跨鼻梁的皱纹;

⑤微笑:让患者像笑时那样,引口角向外上方;

⑥示齿:引口角向外上方,加深鼻唇沟;

⑦噘嘴:作吹口哨状闭唇,并向前噘起;

⑧鼓腮:用手指捏住嘴角以防漏气,另一手按住健侧颊部,向外吹气。

训练时每个动作肌肉收缩持续10 s,连续10次,间隔10 s。每个动作均要做到最大限度,每次训练以感到疲劳为度,不能运动或力量不足时,用手指协助完成,3次/d。 

 

【难点】

面神经炎是针灸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但临床上治疗面神经炎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面神经炎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病理特点,根据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怎么样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2.面神经受累水平不同,出现的不同的伴发症状,判断预后及采取不同针灸疗法。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流程

 image.png

 【疗效评定】

1. House-Brackmann标准:国际推荐和常用标准详见下图。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

image.png

2. 面部症状按照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

该法简便易行,临床常用。观察皱眉、闭眼、微笑、吹哨及鼓腮六种自主运动,患侧及健侧基本相同为3分,运动减弱为2分,稍有运动为1分,不能自主运动为0分,六项外,加安静时印象分2分,计算积分。完全正常时20分,20-17分为临床完全恢复,16分及以下者为部分恢复。

【注意事项】

急性期注意避免患侧过度吹风,忌食辛辣、饮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