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了 河南文物又火出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铜甗人头复原图 “封神”了 河南文物又火出圈

“封神”了 河南文物又火出圈

2024-06-02 0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封神”了 河南文物又火出圈

人头青铜甗、电影中占卜时用火炙烤龟板底部电影预告片截图、青铜人面具、电影中苏护的人头被盛于青铜器内电影预告片截图、“一片甲骨惊天下” (韩露/制图)

  电影《封神第一部》的主题为“朝歌风云”,取材自《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这个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皆基于“武王伐纣,周人代商”的史实。众所周知,殷商文化的核心区域就在今河南地区,因此电影中也不乏一些与河南相关的殷商文化元素。

  神秘的青铜人面具有什么用途

  商人迷信,好鬼神、重祭祀,被认为具有通灵与威慑作用的面具,成为当时重要的祭祀或宗教用器。

  这里所展示的青铜人面具出土于安阳殷墟王陵区。从青铜人面具所呈现的容貌特征来看,有学者认为是典型的蒙古人种。商人来自何地?随着当下越来越多考古证据的出土,学界普遍认为商人应来自东方,大致在今豫北冀南一带,是古代东夷部落的一支,有鸟类崇拜,正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装着人头的青铜器背后的故事

  在电影中,殷寿击败冀州侯苏护后,将苏护的人头盛于青铜容器内,这一行为的渊源大致能追溯到人头青铜甗。

  甗(yǎn),古代的一种炊具,造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zèng),甑底有一穿孔的箅(bì),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lì),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甗,尤其是青铜甗,作为礼器长期流行于商至汉代。

  这里所展示的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王陵祭祀坑的一件青铜甗。这件甗的特殊之处在于甗内有一颗人头。经鉴定,这颗人类头骨的主人应为一名女性,年龄大致在15岁左右。这颗头颅钙质流失十分严重,有学者认为这个人头应该是被蒸煮过后作为祭品放入甗中的。商人好鬼神、重祭祀,有着人牲、人殉的传统,而商人用活人祭祀的祭品多来源于战俘,尤其是羌人与西戎。

  “一片甲骨惊天下”最早在安阳出土

  甲骨文,又称“契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在电影中,出现的文字基本上是参照该文字的甲骨文写法。不仅如此,更是还原了用火炙烤龟板底部的占卜过程。

  甲骨文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这里所展示的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片甲骨惊天下”,是1973年在殷墟小屯南地出土的七千余片甲骨中的一片代表性很强的甲骨。它是用牛肩胛骨的左上块为占卜材质,甲骨上方共保留93个单字,重点占卜11次,占卜商王田猎的内容。(记者:张弋 实习生:郭淮滨)

责任编辑:陈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