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最佳纪录片《巢》成都放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年电影展门票在哪买 FIRST最佳纪录片《巢》成都放映​

FIRST最佳纪录片《巢》成都放映​

2024-06-17 14: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十荐3」榜首 +「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

秦潇越导演纪录作品

《巢》成都首映+交流

+纪录短片首作《世界与我》联袂放映

Qin Xiaoyue's work “Nest” & “Being in the World”

Screening & Online Talk

活动信息 Event Info

*本文图文均获授权,未经同意请勿私自转载

时间 Time

8月20日(日)14:00-17:30

地点 Venue

NU SPACE 成都市青羊区奎星楼街9号

日程安排 Schedule

14:00-14:45 《世界与我》

15:00-16:30《巢》

16:30-17:30 导演映后谈

嘉宾 Guest

秦潇越 导演线上交流

报名 Tickets

48元/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席位

报名须知

1 - 报名请准确填写手机号,13:30开始签到;

2 - 活动不设退票,可自行转票,如造成不便请谅解。

《巢》截帧

《巢》预告片

导演简介

秦潇越

2012年美国波士顿大学传播学本科毕业

2014年香港浸会大学制片管理研究生毕业

曾在上海浦东创立Story Space青年空间,组织各类活动和放映。

曾短暂的在果麦出版社和上海云集将来纪录片公司担任导演工作。

现有作品

短片《世界与我》,记录自己一个人坐火车环中国,一路遇到的陌生人的生活理想的故事。

短片纪录片系列《我遇见的人》,记录自己生活中认识的陌生人的故事。

中长片《何大的乌托邦》,记录首届中国版“火人节”的真实情况。

短片《在鹤岗安家》,讲述靠“白菜价”房价出圈的北方小城“鹤岗”的生活。

系列纪录片《去哪安家》(拍摄中),一个关于移居者的故事。

长片《夫妻一场》(后期制作中),讲述一个曾经的女演员和曾经的和尚的婚姻生活。

纪录片的开始

2012年12月21日,在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这一天,我在上海的街头采访陌生人: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人生是否有什么遗憾。借此机会,打开了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又在2013年夏天,独自坐火车环游中国,拍摄一路上陌生人的生活理想。最后制作成第一部个人的影片《世界与我》。它更像是个人的一个游记,不过在2015年我因为《世界与我》参加了凤凰视频创纪录的提案,并由此参加了广州纪录片节的活动,开始了解纪录片这个行业。

《巢》截帧

《巢》的创作背景

在上海放映《世界与我》的时候,我遇到了《巢》的主人公。影片里的许多草根人物对着镜头讲述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可能这种真诚感染了主人公,让他在放映结束后走到我面前,跟我讲他的理想是做文物修复相关的工作。但他却受限于家境和行业门槛,不得不游离于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工作,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他有口吃,涨红着脸,急于表达自己的样子,多多少少让我产生了一些想要通过拍摄他,帮助他找到潜在工作的想法。尤其是当时《我在故宫修文物》比较火,我预想拍一个想要从事文物修复的上海青年的短片小故事或许是可以带来一些关注的。谁知,第一次进入家里拍摄,就遇到了家庭大战。甚至在拍摄的前三四次,他都在镜头面前表达了轻生的想法。我作为一个外来者,带着镜头,矗立在如此激烈又深刻的家庭矛盾之中,让我极度不适,晚上一度甚至出现恶梦,梦见主人公轻生的场景。如此巨大的心理负担,让我在2016年冬天停止了拍摄。但很快我发现,面对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故事,即便你知道这一路会很冒险,你仍旧会想要去探索。去记录,去感受一个更加真实、情绪更加强烈的世界。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部我的第一部长片纪录片,一做就是6年。

《巢》截帧

影片简介

巢 Nest

2022|90min|纪录

一个立志做文物修复的三十岁上海青年房君睿,在一场纪录片放映会后,邀请导演进入家里拍摄他郁郁不得志的心路历程,却被父亲在镜头前打击教育。父亲认为,懒惰又不愿接受现实才是导致儿子人生越来越失败的真正原因。没有理想的工作,也交不到女朋友,房君睿抱怨命运的不公,甚至开始质疑他的宗教信仰。镜头成为他倾诉内心痛苦的一个出口,也记录了一家人的痛苦纠葛。父亲的祖辈是当年通过买办生意发家,母亲的家族也曾风光一时,与如今一家三口蜗居在市中心30多平米老公房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教友杨光的介入,让房君睿又看到生活的希望。他去相亲、办展览、买经适房……当有一个摄影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奋力一搏,能否改变命运?

世界与我 Being in the World

2016|普通话|纪录|44min

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我”,有着一个梦想—让更多人敢于追求自己真正理想的生活。她用相机记录身边朋友的理想故事。她的身影出现在街头、校园,她采访的人群涉及各行各业。然而,她的内心也迷茫着,不知道是否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2013年的夏天,她做了一个决定,一个人坐火车环中国,一路上拍摄中国人现在真实的生活。一场对现实世界和自我内心的探索开始了。

《巢》截帧

导演的话

2020.11.8 特朗普大选局势落败,美国暴乱。新闻里世界正发生着大变。在这个小家庭里,社会动荡给个体带来的伤害正在别的地方复制。我们的生命轨迹或许是某一个符号,循环播放,轮回上演。一个国家的概念正如教友所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名字,政府也是由人组成。体现人类最高智慧的政治制度面临挑战。在此之前对政治毫无兴趣,也完全不懂。在这之后也同样没啥兴趣,仍旧一知半解。毕竟吃喝拉撒远比所谓意识形态要重要的多。但不会再无视一个国家在面临社会制度的挑战时,对个体生命和家庭命运带来的影响。这么大的概念性的东西如此不露声色的体现在这个昏暗的房间和毫无生机的家庭里,把大和小联系起来,把抽象的和具体的联系起来,把国家和家庭联合起来,把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规律联系起来。在现实中遥望破碎的梦想,在声嘶力竭中消耗所剩无几的亲情。抓住宗教和拍摄两根稻草,幻想幻想中的爱情婚姻。只不过一个是要控制你,一个是要利用你,还有一个根本不属于你。走在生活的边缘,没有人能真正帮的了你,只剩下绝望。那便找个最简单的出口,归结为政府的错总是不会错的。

《巢》截帧

拍到这里,四年半的心思总算可以落幕了。无数次梦里的不安与心慌,感觉是利用了别人的故事。说起来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很是痛苦,被拽进同一个黑洞。信仰没错,理想没错,亲情没错,爱情没错。那么到底是哪里错了?我看到好像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片荒原。所以人们渴望爱,渴望关注,渴望被理解,所以一切才有了被记录的可能。

我们的自我认知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并不能体验所有的人生可能。但我们很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生命可能。回归到《世界与我》的主题:世界是所有“我”的合集,而我只有一个。找一个真正热爱的,简单又专注的做下去。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相遇。房君睿是《世界与我》2016年4月份上海场放映的观众。拍纪录片真是一场刺激的冒险。

《巢》截帧

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

最佳纪录片 评委会评语

本片饱含人文精神,以坚定的创作意志长续追踪社会边缘的人物,其围困于偌大城市中的逼仄之屋,也围困于内心的巢穴。导演以其专注的摄影机生动捕捉被拍摄者的困境,也毫不回避拍摄者的困境,直面个体与命运的交汇击鸣之声。

《巢》截帧

秦潇越《巢》十荐3入围推介影评

张献民

依照剪辑的顺序,这是一位女青年、要求拍摄一个男青年、男青年同意了。这似乎那么正常。但男青年认为应该拍摄他的家庭并反对拍摄他的家庭,由此剧情展开。

浦西的一个家庭,改开后建设的小两居,一家三口住在里面。疫情之前。所以这是一个正常时期上海平民的家庭内部故事。它反映城市小市民的生活状况、不切实际的幻想、可笑可悲可怜可爱的那点小勾心斗角、柴米油盐无法遮挡掩盖的柴可夫斯基或米开朗基罗、人为灾难的分量或历史积淀的沉重压力、互帮互助、期待明天。

从影视历史来看,这是一个49年前的左翼电影,上一段就是明证。电影史中有《七十二家房客》甚至周星驰的《功夫》的前半段,还有余脉上的《邻居》等,郑洞天老师是上海人,电视剧有《蜗居》等,六六也是上海人吧?所以,如果文化复兴,这片虚构起来应该石辉、赵丹、金焰、李纬出演,女主应该是卷烟广告上的、或体育皇后。

《巢》截帧

它反映着建筑变化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建筑由社群决定或反过来规定了社群,宗族社会的小院连大院(山西大户民居、徽派建筑、故宫等)、或集权更明显的联排平房(殷墟阶段就如此),在宗族社会崩溃后、应该变成什么样子?49年建国后,“居委会”或社区中心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建筑模式,社群由单位和村落两端构成,处于单位之外、村落之外的人群,78年之前统称“平房”(各地不一样,上海很多地段叫里弄)。

就是这种社会管理一直没有找到对应的建筑格式,在此情况下,社会管理可以是一种弱管理,但偏偏社会管理方面不愿意,它偏要强管理。这种冲突有时被理解或描画为新旧交替。也可以理解这样的“平房”区域的居民处于单位大院与村落之间,就是现代化有没有完成的问题。有时,他们因为适度的自由(这自由来自自然形成的三不管),反而是比单位的人或经历了历次土地运动的农民更现代化的人群。78年后的重要特点是单元房的兴建,所以核心家庭突出了,大杂院或里弄式的混居退场了。《龙须沟》时代的邻里间相互矛盾退却之后,矛盾主要在家庭内部。如果它不在家庭内部,就是与居委会的矛盾。多数百姓不敢与居委会闹矛盾,多数时候居委会也犯不上为难单元房内的小家庭,这种和谐我们称为“正常”。结果之一是“刀刃向内”就是矛盾都在小家庭内部。传统空间形成的基层社会剧失去基础后,现在如果剧情不想惹到管理方的话,就在单元房里面即可,从而小小单元房像一个开了锅的高压锅。

《巢》截帧

从好莱坞的规则来说,本片第一分钟男主出场,他用了两分钟讲明了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四分钟男二出场,奠定全片主要矛盾是男一与男二的矛盾。但之后符合中国独立电影的“一根筋”或电视剧的无数致命小波折+新波折总能取代旧波折,以及艺术电影式的没有结尾,任何事体都没有解决,一切开放,等待明天等于没有明天。所以这个纪录片的“剧本”是个混搭,类似一首流行歌曲混合了邓丽君、饶舌和爵士。

从纪录片理论的角度,此片是双重的第一人称。男主一直自称“我”如何如何,用来对抗父母和身边的小社会,父母不大说“我”,尤其母亲几乎从来不说她自己;但持摄像机的人是另一个“我”,半隐藏的第一人称,从第一分钟就显露出来,但因为这一家人太强势太抢眼,摄像机后面的女性拍摄者多数场次是隐身的。

《巢》截帧

性别问题也有两重,一重是家庭结构中的,比如母亲的自我不大存在,但她又是在家里动手打人的人;拍摄者几乎嵌入此家庭结构,她和摄像机的存在是儿子向父母证明自己没有彻底躺平的核心证据,父母对于一个女青年为什么对没有女友的儿子产生了兴趣多少有些心理让步关系。另一重性别问题是摄像机的权力,与经典的《灰色花园》由梅索斯兄弟闯入两个女性的居所相反,此片是一个女性闯入了一个没有女友的男青年的家,她和摄像机被男青年利用为对父母进行斗争的工具,但她与摄像机仍是侵入者,是强势存在。这个存在的强势与被拍摄家庭的强势之间的转换,构成此片隐性的结构交替。

这位作者叫秦潇越。

此片如果搬演+虚构,是姚安镰+“锅姨”刘丹+一枚小鲜肉的格局。

里面还有一个细节,拍摄者与男主是在一个“放映活动”结识的。这说明了文化活动对于社会活力或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感谢上海的“周周有影展”促成了一些男女青年的相识相知相杀。

《巢》截帧

近期其他活动

陈翠梅导演作品《野蛮人入侵》

成都放映+现场映后谈+随笔集签名

Chui Mui Tan's Film "Barbarian Invasion" Screening & Talk & Book Signing

时间 Time

2023年8月19日(六)19:00-21:30

地点 Venue

峨影1958电影城 巨幕厅 成都市清江东路360号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原标题:《FIRST最佳纪录片《巢》成都放映​+导演交流》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