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嵊州多所学校学生,拿下省里奖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少年钢笔画 好消息,嵊州多所学校学生,拿下省里奖项

好消息,嵊州多所学校学生,拿下省里奖项

2023-03-13 1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公布的2021年浙江省艺术节获奖名单中,嵊州市有11个项目荣获省一等奖、11个项目荣获省二等奖,8个项目荣获省三等奖。这些作品反映校园生活、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艺术教育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

现将部分优秀作品作品介绍如下▼

浙江省一等奖

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

戏曲《红楼梦·黛玉葬花》

【作品介绍】越剧《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经典选段,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哀音代表。黛玉扮演者,是鹿山小学教育集团学生,曾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嵊州市第五届越剧小明星金花”等荣誉。她通过委婉动听的唱腔和真切细腻的表演,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并获得了专家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表演者:张继匀 指导老师 魏艳艳|孙俊|赵晶)

剡溪小学

绘画《幕布即将掀开》

【作品介绍】我们看惯了舞台上的表演,却不知幕布即将掀开时表演者的状态,她们有的紧张、有的开心,神态不一,这幅作品就是记录下了这一时刻。作品用工笔平涂的技法绘制,体现出表演小朋友服饰的精致,舞台大面积留白,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作者:沈欣蕊 指导老师 王家林)

实验小学

摄影《刚劲》

【作品介绍】作品是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小哥哥们日常练功场景。学戏先不学声,打铁先打钉。他们挥汗如雨,他们对每个动作千锤百炼!即使青筋暴起,也咬牙坚持!如此,在日复一日的功夫打磨中,他们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戏曲基本功!作品用S型构图使主体突出,人物凸出的青筋更是紧紧抓住视觉中心,让读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看到了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见美好的未来!(摄影 高知非 指导师:骆银)

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关校区

摄影《非遗传承》

【作品介绍】作品用暗角的光影效果,聚焦“非遗人”略显沧桑、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一种质朴感油然而生。“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通过这组照片去感染身边的人群,把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绵长、发扬光大!(摄影:魏俊豪 指导师:曹莉莉)

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关校区

摄影《我们的节日》

【作品介绍】元宵佳节,古镇崇仁开展了一台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元宵活动,古镇的舞狮、舞龙等活动吸引了百姓们驻足观看,展现了千年古镇的独特文化和魅力。(摄影:马贝儿 指导:曹莉莉)

嵊州市初级中学

摄影《播下种子》

【作品介绍】一个小小的乡村瓦房里,折射了文学的光辉。墙面上,挂着三位神仙。他们面容慈祥,正注视着台下三个读书的人,隐隐露出了丝许赞许。左边是一位老师,她正举着一本书,嘴微张,正在说些什么。身旁的孩子和仍穿着围裙的妈妈好奇地望着书,身上的烟火气已消散尽净了。身旁的老爷爷滚着晒笋干的竹编,探着头。文学的种子,已在这小小的瓦房里,播下了。(摄影:袁成裕 指导:陈兰英)

剡溪小学教育集团雅致校区

平面设计《越之芳华》

【作品介绍】有一种叫做云肩的小配饰。说大不大,说小却无法让人忽略其内在蕴含的深刻人文寓意。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意境一致,云肩也讲究四方四合,一样有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越之芳华》作品中采用了戏剧服饰里的云肩作为画面的主要装饰,采用层层叠加的形式,配上用镂空形式的古代窗格,整幅作品充满古典气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者:马雨馨 指导:钱滢)

城南小学

立体造型《一起来看戏》

【作品介绍】作品用超轻粘土来创作,人物形象、动作各不相同,在色彩配比中和谐舒服。作品描绘了村子里除了过年,最热闹的就属演戏了。每到演戏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亲戚都会赶过来,老人们早早的带凳子占几个座位,小孩能围着戏台转悠。这个古戏台历史可悠久了,听说是清朝末年建的。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精致,你看,戏演起来了,人们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作者:王婷雨诺 指导:唐可君)

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关校区

优秀案例《基于美育工作坊的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美育名师工作坊的建立使艺术教师找到了一个借助团队合作力量支撑、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提升途径。但因各成员在专业特长、教学风格、科研素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目标所向、所需均各异。本文以美育名师工作坊为例,从理论引领、丰满内涵;梯队成长、分层提升;发展优势、彰显个性等几个方面出发,探索“全面喷洒”与“个性浇灌”相结合的工作坊与成员双管同步精彩模式,形成美育教师专业成长前进的航标,最终达成“一切为了孩子”的终极目标。(作者:姚清心)

剡山小学

优秀案例《基于本土非遗文化的美术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内容提要】“民俗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嵊州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独特的越乡非遗文化。有以越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有以竹编、泥塑、根雕、紫砂、戏曲服饰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有以民间吹打、舞狮舞龙、高跷等为代表的民间文艺。嵊州越剧、嵊州吹打、嵊州竹编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剡山小学将嵊州非遗文化进入课堂,践行以“人”化人,以“剡”至善办学理念,“剡行”学校“剡”文化,拓展和深化学校文化品牌影响力。从学生出发,开展立足于嵊州非遗文化资源的美术拓展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多角度全方位挖掘本土非遗文化作为美术课程资源,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设计美术拓展课程。细品非遗艺术文化的魅力,从内心深处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自觉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给美术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作者:骆玲萍)

金庭镇中心学校

优秀案例《幼儿园石头画递进式教学》

【内容提要】农村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材料形式单一的弊端,而地处山区的学校有着丰富的石头资源。学校基于本校课程理念,对附近的资源进行了梳理整合。在此过程中我们结合本土资源,尝试将“石头”这一随处可见的材料融入美术教学,并根据学生年龄发展和能力特点开展了多层次多梯度的石头画递进式教学,从色彩、勾画和创意进行了组织,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了学生美术活动内涵,引发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思考,优化了美术课程的资源。(作者:董夏宇)

浙江省二等奖

城北小学

绘画《较量》

【作品介绍】作品在主题上选取的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赛事——拔河比赛。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健康体质的培养,每学期都会举行各类体育比赛,四、五、六年级所举行的年级拔河比赛都是学生意志和班级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赛事。《较量》就是反映当时真实的比赛场景。左边人物比较稀疏,右边人物处理更紧密一些,利用这样的疏密关系拉升整个画面的层次。色彩处理方面将水墨画的淡雅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人物细节处理上表情夸张生动。(作者:张芷妍 指导:姚卫星)

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关校区

绘画《甘霖古镇》

【作品介绍】作品为甘霖老街一角,采用钢笔画的表达方式。再加上特殊的肌理处理,彰显古镇的古朴质感。(作者:陈诺 指导:金孝明)

鹿山小学教育集团

书法《古诗五首》

【作品介绍】作品取法王羲之圣教序,以方格入字能更好的把控章法的统一,避免作品散乱之弊。当然在方格中写二王行书行气问题是作者下阶段努力的方向。(作者:胡哲瑜 指导:章夏明)

爱德小学

书法《稼轩词选》

【作品介绍】作品取赵孟頫笔意选抄稼轩词三首,在章法上一改赵孟頫平和雍容之法,加强了点画轻重枯湿、结字大小的对比,力求作品起伏跌宕之态。以此来表达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艺术之情。(作者:任笑潇 指导:陈向东)

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关校区

书法《古诗词行书创作》

【作品介绍】习书数年,尤喜东坡之书。临池不辍。此作取东坡行楷之意,追求自然书写之态。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在作品中很好的呈现出来了。(作者:倪琛筱 指导:王海俊)

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东校区

书法《陶渊明闲情赋》

【作品介绍】《闲情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赋作。全赋沿用比兴手法,情思缭绕,逐层生发,词藻华丽,变化自然,既写出美女的姿色,又写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因 此获得后人“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的高度评价。小楷陶渊明《闲情赋》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了锺繇的圆厚与王羲之的清雅,下笔利落精致,线条润泽凝练,笔意精微灵动,单字结构严谨,富变化巧思,条幅风格独特、形式新颖,传递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文化内涵。(作者:张子豪 指导:吕健鹰)

逸夫小学

平面设计《我们的山海经》

【作品介绍】《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古籍,是一部赋予神奇传说的最古老奇书,作者非常喜欢书中这些神奇的生物,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它们表现出来。造型奇特,色彩丰富饱满,利用马克笔、彩铅,彩粉等多种材料来创作。(作者:费美颖 指导:商波)

崇仁镇广利学校

平面设计《校园象棋争霸赛》

【作品介绍】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受群众喜爱,而且流传国外。广利学校十分重视象棋文化的传播和熏陶,从 1998年起成立象棋兴趣小组,开设象棋课,编印校本教材。在嵊州市比赛中连续6年荣获第一名,并代表嵊州市参加绍兴市比赛获得佳绩。自 1999年至今,学校一直被评为“嵊州市传统项目学校”。这是为本次比赛设计的宣传海报,用写实的手法着重描绘了象棋,使其突出主题,构图上的大透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作者:楼佳妮 指导:费宇平)

嵊州市初级中学

平面设计《中国古韵文物展》

【作品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中华古韵”文物展上展出的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着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与勤劳智慧,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通过看展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作品利用牛皮纸的色调营造古朴氛围,注重细节的处理,图文结合相得益彰。(作者:郑博闻 指导:应晓霞)

实验小学

立体造型《唱红歌 学党史》

【作品介绍】作品描绘了校园里一群孩子们正围坐在一起学党史、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红歌传承革命精神,用优美的旋律谱写对党的颂歌,让后辈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在新的长征中,孩子们肩负着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 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人物表情、动作的塑造细腻到位。(作者:黄辰熠 指导:骆银)

黄泽镇中心小学

立体造型《天使妈妈》

【作品介绍】作品中的孩子是一群山区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但并不孤独,因为他们有一位共同的“天使妈妈”,就是孩子们的支教老师。天使妈妈给孩子们讲大山外面广阔的世界,带领孩子们畅游知识的海洋,关心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作品用衍纸做立体造型的手法,记录了一位支教教师和她的学生们,记录了孩子们眼中的天使妈妈,记录了这份大山深处浓浓的师生情。(作者:吕钎 指导:易洁洁)

绍兴市一等奖

崇仁镇广利学校

绘画《迎新序曲》

【作品介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前夕,作者跟随奶奶回了老家,在那里让作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年味?你瞧:杀猪宰羊、酱鱼灌肠、掸尘贴福、买鞭备炮……家家户户都很忙碌!

三界镇中学

立体造型《红色记忆》

【作品介绍】作品造型饱满、细节处理生动细腻。作品诉说着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这幅作品,用泥塑的方式雕刻了革命战争时期,将士们用过的草鞋、军帽、煤油灯、军号的形象,仿佛再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我们的革命烈士们浴血奋战的壮志与荣光。(作者:李苏畅 指导:冯美娜)

嵊州市初级中学

立体造型《唱响一百年》

【作品介绍】作品人物表情充满童真,衣纹褶皱处理生动细腻。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此作品是根据校园里同学们处处唱红歌的场景而创作。作品用泥塑形式来表现,运用了捏塑和挖空的造型方法,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既生动、有趣、又细腻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作者:李雨佳 指导:应晓霞)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

戏曲《何文秀·算命》

【作品介绍】表演者是第四届流派传承班尹派小生,常演剧目《何文秀·算命》《山河恋·送信》,曾获第十五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院校组)二等奖 ,2021年全国技能大赛省赛团队三等奖。在校期间学校刻苦用功,现在福建芳华越剧院实习。(表演者:毛晓格 指导:王伟萍)

崇仁镇中心小学

绘画《美味乡情》

【作品介绍】作品以马克笔的艺术表现形式,描绘了古镇特色的生活。整幅画构图严谨,空间感强。前面是一位老人在太阳下晒笋干菜,后面的古镇建筑立体感强,两者互相呼应,相得益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作者:郑梦菡 指导:费科萍)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爱嵊州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

责编:商藜青

审核:马蔡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