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志:兰州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丽传奇五泉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霍去病的简介50字以内 景观志:兰州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丽传奇五泉山

景观志:兰州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丽传奇五泉山

2024-06-02 0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五泉山

这里山势起伏,林木葱郁,层楼叠阁,参差其间。因有甘露、摸子、掬月、惠、蒙五眼清泉而得名,而这五眼泉又因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而产生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为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其父亲霍仲孺原为平阳县小吏,曾在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府中当差,在府中当差期间,与平阳公主的女婢卫少夫交好,生下霍去病。卫青乃卫少夫的弟弟,即霍去病的舅舅。后来,卫少夫的妹妹卫子夫入宫,被汉武帝刘彻所宠幸,成为了皇后。霍去病18岁时,姨丈汉武帝将这位外甥招入郎署(汉代宿卫侍从官的公署),发现其有非凡的军事天赋,就着意培养,又把他安置于期门(护卫禁军名称)习武,后又入羽林(收养战争遗孤的军事学校)学习。

传说霍去病统兵路过五泉山,由于长途行军跋涉,到达这里时已是人困马乏,众将士口渴难耐,可是附近却找不到一处水源。接到士卒的禀报后,霍去病镇静自若,拿起马鞭,猛击山岩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汨汨涌出,且水味甘甜,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五泉,而山也就命名为“五泉山”。如今一进五泉山公园的大门,可看到一尊身穿盔甲,英姿飒爽的霍去病塑像。

那么,历史上的霍去病到过兰州吗?

据《史记》记载,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统兵五万,兵分六路,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苏建为右将军,赵信为前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由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出兵。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舅父卫青出征,抗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卫青考虑到外甥霍去病年轻,就想将其留在自己身边,令其担任警戒任务,可是霍去病却请领八百轻骑,长驱数百里,深入匈奴腹地,斩敌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此次战役霍去病因功受封为冠军侯。同时,汉武帝还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准备为霍去病大兴土木修建侯王府。因连年抗匈拓土的征战,霍去病看到有功将士需要赏赐、伤亡士卒需要抚恤,同时还需要粮草的运输等费用,他知道连年的战争需要浩繁的巨资,于是霍去病拒绝为自己建造侯王府,并慷慨陈词道:“匈奴不灭,无以为家。”其高风亮节的精神昭然而见。

又过了两年,因张骞自匈奴逃回,他提供了较详细的匈奴方面的情报信息,于时汉武帝再次发动了对匈奴右部的攻击。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19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精选一万骑,从陇西(今甘肃省岷县)出发,据《史记·卫将军骠骑传》记载:霍去病率戎士隃乌盭、讨遫濮、涉狐奴(今武威石羊河)、历五王国。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霍去病率领大军在今兰州以西渡河,过乌亭逆水(今庄浪河),沿乌鞘岭北坡的草地而行,经过遫濮部落牧地,又渡狐奴河(今石羊大河)。转战六天,越过焉支山(今甘肃省永昌西至山丹县东南),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征战一千余里。斩杀折兰王、庐侯王,抓获浑邪王儿子及相国、都尉,斩获匈奴首级八千九百余级,并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汉武帝闻知高兴地增加封赏霍去病食邑二千户。

霍去病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这里所指皋兰山而非今日兰州南部之皋兰山,而是今甘肃张掖地区高台县合黎山。正因为霍去病的征战使汉朝政府对河西一代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从而使得匈奴为失去河西而悲歌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皋兰”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的一句:“皋兰被径兮,斯路渐。”这里的皋是指河边的高地,皋兰就是生长兰草的河边高地。

昔日霍去病与匈奴作战的战场——皋兰山,应为匈奴语译音,匈奴谓天为祁连,而皋兰、乌兰、贺兰诸山名,都和“祁连”发音相近,有高峻之意。实际上,皋兰、乌兰、贺兰等指河,是匈奴人的称呼,皋兰山就是河边的大山。故直至今日,人们仍以为《史记》中所说的皋兰山误指为兰州市黄河南岸的皋兰山。

那么,霍去病鞭击五泉的故事又从何而来呢?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这样的记载:“《十三州志》曰:大河在金城北门。东流,有梁泉注之,出县之南山。案耆旧言:梁晖,字始娥,汉大将军梁冀后。冀诛,入羌。后其祖父为羌所推,为渠帅而居此城。土荒民乱,晖将移居枹罕,出顿此山,为群羌围迫,无水,晖以所执榆鞭竖地,以青羊祈山,神泉涌出,榆木成林。”郦道元讲的这个故事是说,东汉中期,汉桓帝联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贪赃枉法的大将军梁冀,论罪灭族。梁冀后代中有一个名叫梁晖的,侥幸躲过了被杀的劫难,从都城洛阳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据的金城县一带。长期居住之后,他的祖父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举为头领。当时天灾人祸,社会混乱,梁晖就想迁徙到今天的临夏以北地区。当他的部众出发来到金城南山,就是现在的皋兰山暂且驻扎时,却被其他羌人包围。山上无水,大家饥渴难耐。情急之下,梁晖就将用榆树枝做成的马鞭插到地上,并宰杀了一只青羊作为祭品,顿时有清泉涌汩汩涌出,他的马鞭也幻化成榆树林。这股泉水也就被称为梁泉。这样看来,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可能是从《水经注》中的梁晖故事演变嫁接于霍去病的。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郦道元文中提到的《十三州志》的作者、北魏地理学家阚骃在该书中记载:“悬泉水,一名神泉,东酒泉县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水,广利乃引偑刀刺山,飞泉涌出,三军赖以获济。今有祠甚严,郡侯岁谒。”当然,故事的发生地已不是兰州了,而是距此千里之遥的酒泉了。人物也由霍去病变为贰师将军李广利了。文中所提到的“悬泉”即瓜州与敦煌交界处,南依三危山,北临西沙窝,在汉朝时设置有驿站的悬泉置附近。

李广利以刀刺岩涌出泉水的故事好像并不是这一条记载。据被伯希和从莫高窟藏经洞中盗走,现珍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修撰于武周时期的《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敦煌遗书中记载:“悬泉水,右在州东一百三十里。出于石崖腹中,水出即少。《西凉录·异物志》云: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利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偑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

此外,同样是被伯希和盗走的敦煌遗书佚名《敦煌古迹二十咏》中第四首《贰师泉咏》中有这样的诗句:“贤哉李广利,为将讨匈奴。路指三危回,山连万里枯。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甦。”

五泉山霍去病雕像

这样看来,霍去病与五泉山的传说是由多个故事演绎组合而成的。但不管怎么说,依然掩盖不了兰州人民对这位勇猛剽悍,为维护祖国疆域完整统一,做出贡献的骠骑将军的崇敬之情。

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却毫不含糊。现在,这五眼清泉已是公园的重要景点,它们从东向西呈弧线形分布。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们分别给它们取名为: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园的东西两侧还有两股流水,出自东龙口和西龙口。那么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

惠泉,水流比较旺盛,水质特别好,过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水源,给人们带来实惠,因此被称作“惠泉”。用它泡茶,味甘气香;用它浇灌而成的兰州水烟和大枣,曾经是清朝贡品。自20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水量变少,而现代化的抽水设施使人们大量用黄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而变成了一眼只供人观赏的泉水。

惠泉

惠泉旁边的这座桥就是企桥,它的名字很有特色,而这副对联,则更有特色:“想过去么?过去便可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隐喻五泉山有世外桃源般的佳境,体现了作者追求避世隐忍的生活态度,也符合这里山水的一些特色:远离世尘,清净空灵,恰恰是隐士的乐园。再看那一面:由刘尔炘撰写的对联“问来来往往的人,今之云游,水意山情可乐否?”“到活活波波地,任天而动,花光草色亦欣然。”是不是别有风味?

企桥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较细,据说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干”,味道甘甜,就像甘露。甘露泉在清虚府西南角山崖下,为五泉中地势最高的泉。在明代时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清中叶以后,泉流变小,纤细无声,却经年不涸不溢。因所处地势最高,离天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经在此祭祀过泉神、雹神。现泉为圆形,直径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攒尖顶亭护泉。

甘露泉

掬月泉乾隆时在东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处,月出东山,天上一轮明月,泉中一轮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将月掬于银盘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绪时又在文吕宫东墙下出——泉,直径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当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现。

掬月泉

每当月圆之时,便会有两个月亮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地藏宫大殿供地藏菩萨,东殿供送子将军,西殿供观世音菩萨。寺西南角—门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两侧石壁上凿有佛龛,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级台阶,就到了泉边。泉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洞口原来悬有刘尔忻所撰楹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摸子泉

摸子泉内部

蒙泉在东龙口之南,与东龙潭之间只隔着一个子午亭。清中叶被山洪淤塞,1955年疏通。现泉为正方形,长1.8米,深入地表1.4米,水深0.4米。五泉山的水都有一点咸味,惟有蒙泉清纯甘洌,用蒙泉泡茶,茶味正而香浓。四川名山蒙山之巅产茶,茶清而香,用蒙泉泡茶,茶味可与蒙顶茶媲美,故名蒙泉。明人李文曾在诗中记载山寺里的和尚请他喝茶时就用蒙泉水泡的茶:“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

清人刘文机,则把宋山里饮用蒙泉水烹出的可与蒙顶茶相媲美的茶水和倚树听琴当作人生的爱好和享受:“偶来倚树听琴响,怜煮蒙山顶上茶。”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周易》上说:“山下出泉,蒙。”

蒙泉

百姓中有一句俗话说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让僧人占了,好衣服尽让女人穿了。”五泉山也是一个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佛教殿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庆寺,俗称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还有千佛阁、地藏寺、卧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为兰州佛教活动的中心。每逢佛教的重要节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比如水陆大法会等等,每当此时,整个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浚源寺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或“喇嘛教”,主要流行于藏族居住区,蒙古、土、羌、裕固等民族也都信奉。喇嘛教以密宗为主,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的修行。

嘛呢寺坐落在西麓边缘,坐南朝北,是西侧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入山门登32级台阶为一进10米的院落,东有仄仄门,依依径,可通曲曲厅,有一株重点保护古树侧柏。西有重重院,叠叠园,院中有24级台阶为过厅,两侧有悬楼,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过厅两侧有四大天王画像,正中有铜铸弥勒佛,韦驮菩萨像,寺院正南为三间观音殿,院内有嘛呢转轮,一株国槐,为兰州市的重点保护古树,荫遮半院。

观音殿东西两侧有月亮门二个,进东门为僧舍,进西门为一小院,南面为三圣殿。院内有门可通西麓,门额题“嘛呢寺”,同治十二年建。

观音殿、三圣殿、嘛呢轮,始建于明代,重建于同治十二年,该殿距今有460多年的历史。

观音殿内有唐卡8幅,甘珠尔经卷108卷,1982年嘛呢寺归还市佛协后,重新塑造了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像以及西方三圣像,重建了嘛呢转轮。1992年重新木雕了地藏王,面然菩萨像,配置了鼎、钟、罄,108个嘛呢转轮。

多年来,寺院对古建筑进行了重修和保护,2005年耗资65万元重铸了弥勒佛、韦驮菩萨像,彩绘了四大天王画像,翻修了月亮东门旁十三间僧舍及瞰霞楼,延月楼,彩绘了整个寺院,使寺院焕然一新。

嘛呢寺

五泉山上还保存有自金代以来的数百件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铁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还有一尊铜接引佛,铸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刚当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清朝字画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公署驻扎五泉山,建国后,甘肃省第一、二次政协会议均将五泉山作为重要的活动地点,现如今在园内,还有多国友人种植的友谊树,是中外友好的见证。

在公园内一处角落,看到一扇木门,这里是个防空洞,是当年第八战区空军司令部的作战指挥部。面积高达800平方米,是一个完整的历史遗存。在里面完整的保留了电话室、枪械部、新风系统,还有当年作战时存在的场景,非常完整。现在回头看看这些历史遗存,真是为之感叹。

说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复和保护,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就是上文多次提到的刘尔炘先生。五泉山前牌楼就是五泉山公园的大门,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门,“五泉山”三个大字就是刘尔炘书写的。

刘尔炘所题“五泉山”

刘尔炘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兰州,是甘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书法家。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刘尔炘考中进士,并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1897年辞官回到兰州,受聘担任五泉书院讲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号“五泉山人”。他创办了兰州第一所近代小学,19XX年创立乐善书局,1922年修建五泉书院,为兰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办学的同时,刘尔炘多方筹集资金,募银4800多两,在1919-1924年间对五泉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修建了牌楼、太昊宫、企桥、半月亭等景致,修复了倾圮的庙宇楼阁,并在园内题写了130多副对联。这些对联咏物寄情、诙谐幽默、寓意深远,不光有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更蕴涵着对人生的体味,对游人的指点,活泼隽永,耐人回味,许多都是语含双关、文蕴两意的佳作。过去,经常有人专门跑到五泉山,来抄录他的对联。

以上总结:

五泉山是西北的精品园林,依托真山真水,采用山地平台、依崖而建等处理手法,顺势造景气势恢宏。在园内还有各种书体的楹联、题刻229副,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建院的独特性。这是五泉山公园建造的人文特点。如今,这里是兰州最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游客多达600余万人次。

五泉山公园

在历史上,五泉山的泉水是居民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五泉山的命名,就因山上的五处山泉而来。五泉山上的五眼清泉,是这座名山灵魂所在。他们具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既可以饮用灌溉,又可以祈福纳祥。

五泉山的24组古建筑见证了兰州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在这里有以绘画、雕塑、书法“三绝”而著称的庄严寺;有依山就势,巧借地形,悬楼于危岩之上的千佛阁;有结构完整,见证甘肃教育史的万源阁;有精巧灵秀的企桥、半月亭……从结构、平面布局和装饰艺术方面,这些建筑群保存了甘青地区河州建筑工艺做法。与建筑融为一体的229副匾额、对联更是国内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

五泉山公园建筑群

除了山泉、古建筑等,五泉山彰显的魅力之处还有很多,砖雕、碑刻、铁钟、铜像、经卷、唐卡,更是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五泉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五泉山的人文传承也体现在那些历史人物上,回溯陇上上下两千年历史,兰州风云际会,涌现出一大批名人,他们为兰州留下了特殊印记,留下了令后人震撼的业绩。

五泉山伴随着世代兰州人繁衍生息,是兰州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瑰宝,也是每一个兰州人心灵烙印与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END

世界从未如此美丽

▬▬▬▬▬ ● ▬▬▬▬▬

开启绚丽灿烂的世界

亿万旅行者阵营 景观志永不停更

打造最走心的美景类平台

文中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