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写作的几个技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零度视野 零度写作的几个技巧

零度写作的几个技巧

2023-07-27 15: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满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很多作者需要表达情感和情绪,因此选择写作,这理所当然。这种表达有各种方式,用水温的比喻来说,有零下几十度到零上几百度的差异。

其中的零度写作,就是写作者保持冷静、客观、理智、从容的态度,情感隐藏,很少渗透,尽量不去影响读者的判断。

余华有个短篇《黄昏里的男孩》,篇幅不长,结尾处写到孙福夫妻在5岁儿子死后的生活:

“再后来,他们开始平静下来,像以往一样生活,于是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这一年的冬天,一个剃头匠挑着铺子来到了他们的门外,他的妻子就走了出去,坐在了剃头匠带来的椅子里,在阳光里闭上了眼睛,让剃头匠为她洗发、剪发,又让剃头匠为她掏去耳屎,还让剃头匠给她按摩了肩膀和手臂。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舒展,如同正在消失之中。因此她收拾起了自己的衣服,在天黑以后,离开了孙福,追随剃头匠而去了。

就这样,孙福独自一人,过去的生活凝聚成了一张已经泛黄了的黑白照片,贴在墙上,他、妻子、儿子在一起。”

按照一般写法,这段情节可以表达主人公更多情感和思绪,也是展示作者更多功力的地方,但是在这篇小说里,写作者站在中立立场,不再加以干预,好像作者的全能视角,也退出了主人公所在的生活。假如把有作者色彩的个别词语如“凝聚成了”去掉,把由作者代替角色感受那句“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舒展,如同正在消失之中”去掉,就像是完全的零度写作了。

我们是写作者,不必太多纠缠零度写作的理论,罗兰·巴特怎样说,后来的人怎样修正。现在只看它的运用,怎样对我们有利。

很早以前的加缪,想写一个中篇,写一个只遵照内心本性、对外界毫不在意的人。

就因为这样的情节与人物,加缪选择了一种与其匹配的语言风格——不带任何感情,完全冷静叙述。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清楚。我收到了养老院的电报:母死。明日下葬。节哀顺变。这完全看不出什么。也许是昨天吧。

养老院在马栏沟,离阿尔及尔有八十公里的路程。我坐两点钟的公交车过去,下午可到。这样一来,我就能为妈妈守灵,明天晚上再回来。我跟老板请两天的假,以这种理由他不可能拒绝我。”

这样的叙事方式,没有对主人公热情洋溢的赞颂,也没有冰冷刺骨的嘲讽,只有置身事外客观叙说,有事情的本来经过就够了。主人公冷眼旁观,我行我素,看似冷漠,这种特质加上这样的叙说,会在小说的文字阅读上直接影响到读者。

小说结尾,“我”被判了死刑,行刑前免不了回首这一生,同时感慨一些事情:

“许久以来第一次,我想起了妈妈。我想我了解为何她在生命终点时找了个男朋友,为何她会玩这种从头来过的游戏,即使是在那里,在那个生命一个个失去的养老院,夜晚好像忧伤的停顿。与死亡靠近的时候,妈妈必然有种解脱感,而准备重新再活一次。这世上没有人,没有任何人有权为她哭泣。我也像她一样,准备好了再活一次。仿佛那场暴怒净化了我的苦痛,掏空了我的希望;在布满征兆的星空下,我第一次敞开心胸,接受这世界温柔的冷漠。我与这份冷漠有多么近似,简直亲如手足。我感觉自己曾经很快乐,而今也依旧快乐。为了替一切画上完美的句点,也为了教我不那么孤单,我只想在行刑那天能有许多观众,用仇恨的叫骂声送我最后一程。”

加缪写这部小说时,还没有人提出零度写作原则,他也未必要遵循什么理论,只有一个原则,根据人物和情节的需要组织语言。这里,加缪的句式长了一些,表现力有了增强,但还是比较冷漠。

想一想也是,像加缪那样的哲学人士写小说,要时刻警惕思想的泛滥,也要注意细节的碎片多了令人乏味,刻意追求冷漠让人感到枯燥。所以加缪要来一些调整,比如在近于零度的写作里加入让人兴奋的内容。

他多次使用“阳光”这个词语,读者都熟悉它,容易感受到它。在上半部分,小说里的阳光太强了,让主人公“我”昏昏沉沉。一直到了海滩上的一幕,在热带阳光的作用下,“我”杀了一个人。

“我想我只要一转身,事情就完了。可是整个海滩在阳光中颤动,在我身后挤来挤去。”小说写道,那太阳和我安葬妈妈那天的太阳一样,头也像那天一样难受,皮肤下面所有的血管都一齐跳动。那个阿拉伯人抽出刀来,迎着阳光对准了我,“只觉得铙钹似的太阳扣在我的头上,那把刀刺眼的刀锋总是隐隐约约地对着我。滚烫的刀尖穿过我的睫毛,挖着我的痛苦的眼睛。就在这时,一切都摇晃了。大海呼出一口沉闷而炽热的气息。我觉得天门洞开,向下倾泻着大火。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枪机扳动了,我摸着了光滑的枪柄,就在那时,猛然一声震耳的巨响,一切都开始了。——接着,我对着那不动的躯体又连开四枪,子弹打进去而没有穿出来。”

零度写作,或者叫零风格叙事,只是许多写作技巧的一种。用它会避免写作者泛滥抒情,过度渲染,淹没了作者的心灵、视野和笔端。但也要注意,零风格写作刻意追求的冷漠,也会让读者乏味,适当就好。

适当的零风格叙事,可以在描述简单事件时增加趣味。这方面很多作家都有过体验。

比如前面示例写到的开枪。

加缪是这样写的:“我对着那不动的躯体又连开四枪,子弹打进去而没有穿出来”。

在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里,就会写成:“我已经准备好左轮手枪。我十分仔细地开了枪。阿尔贝立刻倒了下来,一声都没有吭。我敢发誓,他是当场毙命的:就像一下雷击。”

在格非《迷舟》里,写的是:“他在听到枪声的一刹那,感到有一股湿乎乎的液体贴着他的肚皮和大腿往下流。警卫员站在离萧只有三步远的地方,非常认真地打完了六发子弹。”

这些只是我读小说时注意到的例子,没有读到的还有很多。

现在进入写作练习。

一、从阅读中体会零度叙事的语言方式。

可以读刘震云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一句顶一万句》,开篇是这样写的:“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

这部小说40万字,这种语言一以贯之,你可选读任意一章。

二、改写。

找一篇你以前写的作品,挑出部分段落,试一试将其改写成零风格叙事。

请注意一点,优秀的零度写作并非纯粹的现象记录,表层信息是可以传达深层信息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