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陶行知是怎样的人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

2024-06-16 20: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何文秋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当年为晓庄师范立下的校训,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教学论和教学法。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方法将教、学、做分为三项不同的事情是不对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

1919年2月24日,陶行知在《世界教育新思潮》专栏发表论文《教学合一》,批评传统学校已经成了“教校”,第一次提出“教学合一”主张,他认为: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二、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学的方法来选择教的方法。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又可以让教师费力少而收效多。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强调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能固步自封,不求进步,“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1919年,在郭秉文校长的支持下,陶行知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所有关于“教授法”的说法,一律更名为“教学法”。1925年,陶行知在南开大学作《教学合一》演讲,张伯苓建议改为“学做合一”,陶行知感到豁然贯通,开始将其称为“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命题正式确立。

1926年12月3日,陶行知在《新教育评论》第3卷第1期,发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描绘理想的师范学校,并为即将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设计架构。陶行知在文中写道:“师范学校是要运用环境所有所需的事物,归纳于他所要传布的那种学校里面,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

他强调,教师教学不是只传授书本知识,也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设计情境,指导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便能举一反三,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才能需要、兴趣爱好、资质禀赋、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必须一边指导学生,一边充实知识、研究学问。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仅能时常将新知识新方法带给学生,还能给自己带来发现与创造的快乐。

在文章中,他进一步提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我们对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

1927年11月2日,陶行知在晓庄学校演讲校训教学做合一,澄清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误读。他说:“教学做合一是本校的校训,我们学校的基础就是立在这五个字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比明了这五个字还重要了……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

这篇演讲词后来发表在1928年1月15日《乡教丛讯》第二卷第一期。

1931年10月,陶行知在《中华教育界》第19卷第4期,以何日平的笔名,发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批评三十年来的中国教科书虽有进步,已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但依然与传统教科书一样,以文字为中心。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下之教科书应以生活为中心,并列举70种要培养的生活力,以及培养这些生活力所需要的70种教科书。

在文中,他进一步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这种“做”,不是盲目行动,而是在劳力上劳心。它具有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三个特征。在他看来,这种“做”不排斥传统的讲授、谈话、练习、考辩方法。因此,教师的教不是只用嘴讲,而是一个尊重学生、手脑并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也不是只用耳朵听,而是一个思想与生活结合、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过程。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的方法,也是教育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目的,在于培养劳力劳心、手脑双挥的人,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而不重学、重知而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等缺陷,有助于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劳力与劳心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求教与学都要与实践结合,从实践中去追求真知识。

今天,“教学做合一”这五个字,依然是南京晓庄学院的校训。这句语录,是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育财富。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依然具有重要启示和启发意义。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