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诗人陶渊明:失意的官场,得意的人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陶渊明说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诗人陶渊明:失意的官场,得意的人生

东晋诗人陶渊明:失意的官场,得意的人生

2023-10-29 04: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东晋诗人陶渊明:失意的官场,得意的人生

陶渊明,东晋末期最为有名的田园诗人,也是我们常提起的“五柳先生”,他的一生创作了无数名垂千古的诗篇,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在辞官隐居期间,创作了大量经典田园诗词,难怪他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在东晋义熙十年,也就是414年,此时的陶渊明已经年过半百,此时辞官已经8年有余,在这期间,他创作了20首《杂诗》,这些《杂诗》里面有对岁月的惆怅,有对人生的感悟。其中以第一首最为有名。陶渊明在这首诗中,加入了哲学和佛学的观点,赋予了这首诗更多的文化内涵。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在陶渊明的眼中,人生正如无根之木,无蒂之果,如断了线的风筝,亦如路上的尘埃,随风飘逝,不知去向。生命随着风飘逝,跟着风流转。

这让人联想到大城市中拥挤的地铁,一秒钟前大家还一起拥挤在地铁里,等车门一开,瞬间人便全部各奔东西。人们经历了苦难,从一个哇哇落地的孩童到长大成年,再到年过花甲,历经这人生百态,我们与大千世界合为一体,我们的初心已不在,已经找不到自己最初的影子。

几千年来,儒家讲究血缘关系和传承,非常看重亲情,但是陶渊明在诗中写到:“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幸运的,有缘相见彼此都应该成为兄弟,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这样的观点无不与陶渊明在闲暇之时学佛有关,从这一点看,佛学与儒学对待血缘和亲情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生命无常,我们无法预测到未来更远的方向,不如及时行乐,让每天都活得开心且有意义,远亲不如近邻,遇到好事,不如邀请邻里一起畅饮,感受当下的美好。

时光一去不复返,也学正处于懵懂的青春,也许已经年过花甲,人只有一次生命,正如每天的太阳不会升起两次。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时间,在青春时期,努力奋斗,实现梦想,因为一旦光阴流逝,岁月不待人。

这是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诗之一,从整篇看下来,陶渊明的诗风质朴无华,但是读起来却又耐人寻味,意味深长。他的诗中很少有美丽的辞藻,看似没有精心雕琢,纯属有感而发,但经过岁月的洗礼,会越发有生命力和新的时代内涵。难怪宋朝大文豪苏轼在给苏辙写信中说道“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

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古代很多的大文豪,大诗人仕途都并顺利,苏轼的一生,为官40年,被贬30年;李白在看透朝廷腐败之后,骑马扬长而去。人生为陶渊明关上仕途之门,又打开生活之窗,有人说,陶渊明是在逃避社会,逃避人生,笔者认为,人生正是由无数的选择构成,陶渊明放弃了仕途的虚伪和黑暗,选择了生活的真实与惬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