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的水:洗尽了铅华 淌不尽柔软时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陪衬的诗意 丽江古城的水:洗尽了铅华 淌不尽柔软时光

丽江古城的水:洗尽了铅华 淌不尽柔软时光

2023-12-12 1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人说,《天净沙》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很美,却多了几分悲凉、甚至是肃杀,而在丽江古城,在行人、古乐、鲜花、绿叶的陪衬下,小桥流水的画面充满了诗意。看着小桥流水,追忆似水年华,这就是丽江时光的元素啊!

古城的水虽然柔软却不柔弱,古往今来,它承载着这个地方的文明进步。古时的丽江多处环山,交通不便,却依旧成了密集的商业、文化之地,一个史实就是:丽江是茶马古道的中转重镇。

不少文人、作家认为,重叠的高山、峡谷限制了古时的丽江对周边地区的往来,而四通八达的水却源源不断地承载了周边的文明,因此,丽江不仅没有闭塞,反而具备了很好的包容性。

据考证,云南内地的汉文化,由南往北传播,传到丽江为止,由北往南的藏文化也传到丽江为止。这种有度、有序的吸收丰富了纳西文化,成就了丽江文化特色。而这一切,都与古城水流的灵动有关。

在丽江古城,你还可以见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初来古城的游人在倦意深处找不到出口,那时,当地人往往会告诉他:顺水进城,逆水出城。也许,这样布局本来就凝结着某些智慧,至少,你可以从中领悟到:有些时候,逆境也是出口。

古城的水,流淌的不仅是智慧,还有明净、清澈。纳西人常常将水质特别好的井水和泉水比喻为“石榴水”,一是取清溪之水流荡清冽如石榴状而言,二是以石榴指水质的清冽甘甜。

多少年来,这样的石榴水在时光深处允许着人们身上的某些品质。

在古城南端有一处三眼井,为三口清澈见底的清泉。泉边的“用水公约”如下:

三眼井用水公约

上泉是作饮用水

洗涤食品用中泉

下泉请君洗衣物

分泉使用是传统

洗后残渣各清捡

垃圾污物别近泉

保护水源人康乐

文明自爱守公约

——光义居委会立

城内居民说,丽江几乎所有三眼井的用水都和这个公约一样,头泉饮用,中泉洗菜,下泉洗衣。有些三眼井旁即使没有写明用水公约,人们都能自觉遵守。

光义社区的居民和大妈,半生如一日,天天用三眼井水的她从未违背公约。她说眼下正值丽江“创文”时期,市民自觉遵守公约不仅维护了水源环境,还是“文明市民”形象的最佳实例。

还有人说,如果没有这来自玉龙雪山的水,古城就少了一份圣洁。至今,古城内还留有不少镌刻着关于保护水源的石碑。早在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丽江古城的民众就竖立象山封山护林植树碑,保护滋养水源的黑龙潭象山的树林植被。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是吉祥之源,只要灵魂永在,古城就不会不老去。纳西东巴文化和民间的传统祝福语中,也有不少“愿流水满塘”的祝愿。东巴古典文献中还有著名的《迎净水》篇,描述了女神用神水解救人间的故事。

800年历史风霜,玉龙雪山的源头活水不断地注入古城的根脉。那无数涓涓细流洗尽了人世的铅华,却永远淌不尽柔软时光。

采写:李志文

1

2

主编:杨江芹 编辑:李丽明 徐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