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剧本被烧,4位溥仪,为什么偏偏只成就了陈道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道明的帅气 《末代皇帝》剧本被烧,4位溥仪,为什么偏偏只成就了陈道明?

《末代皇帝》剧本被烧,4位溥仪,为什么偏偏只成就了陈道明?

2023-10-25 0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中国电视剧领域能被称得上殿堂级人物的,陈道明当属其一。

用冯小刚导演曾经说过的话来形容,自打有明星这个说法开始,他就已经是明星了,对其评价之高足以证明陈道明在业内的影响力。

陈道明是话剧演员出身,后来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正式进入影视行业,这一踏圈就是40年之久。

从影至今累计影视剧作品超50部,虽然产量不高,但基本是部部佳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围城》《一地鸡毛》《黑洞》以及烙印在几代人记忆里的一众大清皇帝形象。

陈道明在片场是出了名的严厉苛刻,不仅对自己如此对其他演员也是如此。

许多合作过的导演都说他孤高气傲,但他却有“傲”的本钱,他是天生做演员的料,是行走的表演教科书,他是一个只肯为角色低头的实力派戏骨。

而要说到陈道明所饰演的角色,《康熙王朝》里的大清皇帝是永远绕不过去的。

他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以致于一些更具意义且有历史参考价值的优秀作品被挡在了身后,1988年央视黄金档播出的《末代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这部历史正剧是陈道明对影视行业心灰意冷之际的一根救命稻草。

在经历了《一个和八个》《今夜有暴风雪》的失败后,自己那套斯坦尼体系已不能派上用场,过于生活化的主流表演风格让他极不适应,他陷入了迷茫,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否正确。

就在这个时候,《末代皇帝》的播出拯救了陈道明的演艺生涯。

1984年陈道明出演了周寰、张建民执导的《末代皇帝》

该剧本应早3年就可以上线,却遭遇了全部素材和剧本被烧毁的惨痛经历,以致于整整耽搁了4年才得以顺利播出,而在此期间由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末代皇帝》上映后,却火遍了东西方,成为可以传世的一部经典作品。

在历史洪流中,总会出现一些戏剧性的巧合。

作为符合观众期待的历史人物传记题材,可以拿来当做范本的剧集版《末代皇帝》迫不得已被赶上了看台,与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好莱坞电影《末代皇帝》强行打擂。

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两部作品顶上了风口浪尖。

外界对其展开了强烈讨论,一时间,孰优孰劣,难分高下。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角色的争议性所造成。

溥仪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也可以说是全世界末代君主中经历最为坎坷波折的代表,在他傀儡皇帝生涯里,也是他人生经历最错误的一次选择,让他彻底沦落为历史罪人。

这段对不幸历史的反思成为了全世界史学家的研究功课。

其实两部作品没有什么可比性,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演绎形式,这其中仅能说明的只有中西方观念的冲突,视剧版史料扎实,叙事清晰,风格朴实,具有强烈的本土色彩。

而电影版则偏重于唯美画风和人性探讨。

单以个人看法而论,菠萝君更喜欢陈道明这版的《末代皇帝》

全剧真实,也更加细致地展现了傀儡皇帝从幼童时期变成真龙天子后又急转直下成为凡夫俗子的整个过程,它遵循历史,却又不拘泥于历史。

当剧组的全部创作心血毁于一旦时,制作团队用高于之前两倍的时间重新搜集史料素材,在有历史依据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还原了溥仪的一生。

仅以这份职业素养也是值得赞扬的。

视剧版《末代皇帝》以溥仪的原型生活为基核,由四位演员完成接力,张萌演童年时期,蔡远航少年时期,陈道明担任青壮年时期,而朱旭先生则是老年时期。

一部作品,四位溥仪扮演者,却单单只成就了陈道明。

他凭借该剧获得了第七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以及飞天奖最佳男主双料视帝,按当时奖项还不像现在这般铺天盖地,以专业角度来品评,还是有一定分量和价值的。

陈道明之所以能得到外界认同,走进大众视野,这离不开他对于角色的精彩诠释和对溥仪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他精微细腻的演绎了末代皇帝如牢笼中的鸟儿般被囚困于紫禁城中,和被迫去往长春担任傀儡皇帝,内心被套上层层枷锁的痛苦煎熬。

在剧集里作为溥仪最为关键的人生转折点正是陈道明所负责戏份的青年时期,而在戏外这同样是他演艺生涯的关键节点。

拍摄结束后陈道明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也许我演得还是不太真,但我要感谢这部戏给了我重新再读一遍大学的机会。

用4年时间只研究一个角色,《末代皇帝》成就了陈道明。

而陈道明也成就了《末代皇帝》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