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K陈惠敏为何变“吹水敏”?本人回应:十四K的招牌是我打出来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惠敏家产 14K陈惠敏为何变“吹水敏”?本人回应:十四K的招牌是我打出来的

14K陈惠敏为何变“吹水敏”?本人回应:十四K的招牌是我打出来的

2023-10-20 1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吹水敏”的外号由来

首先我们要了解“吹水”的真正含义,这个词与“摆龙门阵”、“扯乱谈”、“侃大山”的意思相近,一般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侃侃而谈,说话真假参半,夸大夸张,但其他人对此并不反感。在香港很多影视剧中,经常会用到“吹水”这个词。

然而“吹水敏”这个外号,大约是出现于2016年陈惠敏接受《老友记》的专访之后。由于陈惠敏公开表示,曾在八九十年代时期,整个尖沙咀都是自己说了算,想在此开酒吧、夜总会必须经过自己的同意…此番言论一出,有些网友表示“一条金巴利道,就让你说成整个尖沙咀,吹水!”相信大家一定看到过类似的评论。

另外,关于当年“刘嘉玲被绑架”一事,陈惠敏向媒体透露“那些照片是我拿回来还给梁朝伟的”。这句话,又被某些人认为陈惠敏是在吹水、说大话。

据知情人透露,当年是水房“高佬发”拿到照片,由于身份背景的原因,因此交给陈惠敏。不过,是不是陈惠敏主动找到“高佬发”帮忙呢?真相不得而知,但根据陈惠敏在香港演艺圈的口碑,应该有他的功劳。

腿有李小龙,嘴有陈惠敏

原话是“腿有李小龙,拳有陈惠敏”,这个说法是有历史背景的。70年代初期,李小龙应该是亚洲巨星级的功夫明星。同时期的陈惠敏则是蝉联两届“东南亚散打冠军”的拳王,因此二人在名气上不分伯仲。那么,在武术功夫方面,二人是否能够相提并论呢?

1968年李小龙因《唐山大兄》这部电影而声名大噪,成为当时最红的华人功夫巨星,虽然当时的李小龙还未成为“武学宗师”、“综合格斗之父”,但他通过研究中西方武术,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武术理论。

同年,陈惠敏已是尖沙咀14K的一个小头目,而且在肥仔坤的舞厅天台上开设了“黑猫拳馆”。刀光剑影、街头打架对陈惠敏而言已是家常便饭。1971年前后,连续获得两届东南亚散打冠军,成为港澳台知名的拳王,就“实战”经验来说,陈惠敏一定比李小龙要丰富不少。

那么二人对战谁会胜出呢?陈惠敏在《老友记》中表示“我们没打过,不知道谁会赢…”有人认为陈惠敏此言是在给自己“贴金”。但随后陈惠敏在其他访问中又表示“李小龙比我厉害很多”。

至于李小龙跟许多武打明星有过切磋,都说李小龙速度快。其实这种比试,通常都是李小龙先出手,当然会比对方快半拍。

以上两方面,大概就是“吹水敏”这个外号的由来。那么,陈惠敏到底有没有夸张、吹牛呢?

陈惠敏打响了14K的招牌

14K大约是50年代正式被香港政府定性为“黑社会组织”,在香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60年代末期,陈惠敏在旺角一家潮州菜馆,因救了“肥仔坤”一命而一夜成名。又跟随二路元帅陈清华过澳门帮何鸿燊“平事”。

70年代夺得两届“散打冠军”,此后陈惠敏加入电影圈,虽未大红大紫,但也屡次担当主演。到了80年代,陈惠敏代表山口组两次战胜日本拳手。

20多年里靠一双拳头能名震“港澳台”江湖的人,如今也是凤毛麟角。因此陈惠敏在访问中表示“14K的招牌是我打响的,不然谁知道什么14K呀。”

陈惠敏的江湖人脉圈

身为14K双花红棍的陈惠敏,除了与同门兄弟、各个字堆话事人之外,他还新义安、和胜和、水房等社团大佬都有着多年的交情。

在台湾,他的结拜兄弟李存果是洪门五圣山的龙头,日本山口组、住吉组、黑龙会等大佬与他也是老朋友,因此陈惠敏的江湖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陈惠敏没有经商头脑

香港作家、编剧沈西城与陈惠敏是几十年的好朋友,当谈到陈惠敏时,他表示“敏哥的天赋是打架,对做生意似乎没什么兴趣,也没有那个天赋”。

所以根据陈惠敏的人生历程来看,他的确是靠双拳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空,虽然可能在身家方面不如一些与他同时代的江湖大佬,但综合而言,给陈惠敏扣上一个“吹水敏”的外号,的确有失偏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