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背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拉伯半岛部落有哪些国家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背景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背景

2024-06-03 1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在阿拉伯半岛兴起的?

  狭义的阿拉伯民族是指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含语系。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

  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红海-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的交通枢纽,商业城市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来。

  穆斯林认为是在公元610年开始,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奉真主之命而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随着传教逐渐公开,伊斯兰教徒先从贫民开始增加,后来甚至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并引起以倭马亚家族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倭马亚等贵族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旧译“徙志”)。17年后确定,希吉拉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迁徙的那一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公元622年7月16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元旦。

  雅特里布亦因穆罕默德的到来而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

  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各种争端,建立了更高的威望。待到时期成熟,便将计划在应用在社会实践,以麦加的穆斯林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Ummah ),并定制以伊斯兰教原则定宪章,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穆斯林相信,为了防范麦加方面的威胁及保护新生政权,穆罕默德受到真主的授权指挥乌马公社,并以自卫性战争方式反击。

  624年3月,穆斯林方袭击了麦加古莱西贵族的一支武装商队,从而引发了“壕沟之战”,竟能以少胜多。这不仅给了古莱西贵族精神上沉重打击,而且也被穆斯林们视为是安拉佑助的结果,大大改变了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人中对他保持观望态度的看法,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此后数年间,穆罕默德先后两度与麦加军队交锋。

  627年,穆罕默德以坚守之策,挫败麦加万人大军对麦地那城的围攻,穆斯林解除了新兴政权面临的军事威胁。此后,麦地那军队愈战愈强,屡战屡胜,或通过派遣弟子宣扬伊斯兰教,联合周围各部落,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使这个麦地那的伊斯兰国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在半岛上的伊斯兰教势力日渐巩固后,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军兵临麦加城下,双方缔结《侯德比耶和约》,兵不血刃下降服了麦加城,居民更主动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在宗教上的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少数对抗者遭到镇压。自此,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发生于公元7世纪20年代至632年。穆罕默德复兴了伊斯兰教,率领阿拉伯人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为日后的阿拉伯对外征服战争奠定了基础。

  公元6—7世纪,阿拉伯半岛正处在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时期,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各氏族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特别是拜占庭、波斯和阿比西尼亚等帝国长达几个世纪的侵略战争,给带来深重的灾难。在内外矛盾交织、社会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伊斯兰教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点燃了旨在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第一场“圣战”。

  伊始

  穆罕默德于公元610年得到真主启示,使伊斯兰真理文化复兴起来。在传播伊斯兰的事业中受到麦加贵族的迫害。为了避免重大损失,穆罕默德毅然决定将信徒分批迁往麦地那。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也前往麦地那,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继续传播伊斯兰真理,并建立不分阶级、地域、民族和部落的真正意义上穆斯林国家(或称穆斯林公社),组建穆斯林武装,用武力与麦加贵族抗衡,开始了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

  第一阶段

  穆罕默德迁至麦地那后,麦加贵族对伊斯兰教的发展深恶痛绝,频频滋事。为了打击麦加贵族,巩固麦地那宗教公社,穆罕默德采用以攻为守的战略策略,打击、拦截麦加贵族的商队,瘫痪麦加的商业。但他几次率队出征均扑了空。公元624年3月,当他得知古来氏人派往叙利亚的大商队即将返回麦加时,即派300人前往截击。商队闻讯改变了路线。穆罕默德率部在白德尔与麦加援军相遇,经激战首战获胜,歼灭麦加贵族军队近千人,缴获100匹马和700峰骆驼,打击了敌人的锐气,大长了穆斯林的威风,同时也考验了穆斯林为宗教牺牲的精神。

  麦加贵族在白德尔之战惨败后,为重整旗鼓,伺机复仇,拿出5万金币扩充军备。公元625年3月,麦加贵族军队3000人攻打麦地那。在兵临城下的危急之际,穆罕默德沉着应战,亲率1000人出城迎敌。两军在伍侯德山谷交战。由于穆斯林军中有的临阵脱逃,有的擅离职守,使得军心不振,阵脚大乱,伤亡70多人,穆罕默德也受了伤。此战,使穆罕默德认识到,要巩固提高穆斯林军的战斗力,必须征服麦地那周围各部落。

  公元627年3月,麦加贵族经两年准备,在犹太部落的支持下,组建了万人大军,再次进犯麦地那。穆罕默德吸取伍侯德战役失利的教训,据城坚守。他派人在城北开阔地挖了一条宽阔的壕沟,防御敌军侵犯。在敌大兵压境之时,城内犹太部落与麦加军队串通,使穆斯林军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急,但幸有壕沟防御,坚守一个多月未被攻破。后因酷暑飓风,使麦加军队人心惶惶,不得不撤退。敌军刚一撤退,穆罕默德就立即进攻古来祖犹太部落,迫使其离开。

  此后,穆罕默德与麦加人达成停战协议。穆罕默德为确保麦地那安全,开始集中力量征服麦地那周围的犹太部落,肃清残余力量,并于公元628年5月攻克犹太人势力较大的海巴尔城,迫使其他地区犹太部落投降,从而解除了后顾之忧。随后,他开始向巴勒斯坦、叙利亚方向扩张穆斯林势力。

  第二阶段

  公元629年5月,穆罕默德派其义子裁德率3000军队征伐巴勒斯坦。双方在死海附近的穆塔交战,穆斯林军队被击败。但这并没有使穆罕默德气馁,他通过各种外交手腕,加深了与四方各部落的联络,使其——归顺;对周围的强国,则派出使节,增强友好关系,以期安定四方,为进攻麦加做好充分准备。

  公元630年1月,穆罕默德率军1万余人向麦加进军。穆斯林将士斗志昂扬,声威大震,麦加贵族闻风丧胆,溃不成军,麦加成了一座空城,穆斯林军和平进入麦加城。进城后,穆罕默德处决了少数极端仇视并残害穆斯林的顽固分子,对广大市民进行了安抚。两周后,麦加东南的塔伊夫镇部族首领集结了3万人企图偷袭麦加。穆罕默德闻讯率领1.2万人出城迎敌,在侯乃尼山谷遭敌军伏击,经顽强战斗,击溃敌军,乘胜追击,包围塔伊夫城,经3个星期攻城作战,迫敌求降。

  麦加之战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大批阿拉伯人纷纷加入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成为阿拉伯半岛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公元631年,来自阿拉伯半岛各地的使团争先恐后地到麦地那表示友好和归顺,基督教和犹太教居民也派代表团前来签订和约,愿以纳贡形式求得宽容。同年夏,穆罕默德率领3万军队,冒着酷暑炎热,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远征,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远征军因长途跋涉,天气酷热,士兵厌战,加之穆罕默德年老体衰,行至叙利亚边境的塔布克就停止了前进。双方不战而和,签订了和约。和约允许异教徒保持原有信仰,但每年必须缴纳一次人丁税。这一先例在非伊斯兰教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在迁往麦地那后的10年传教和建国过程中,以“圣战”的名义,先后作战65次,其中亲自带兵出征达27次,为巩固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穆罕默德这个时期的创教活动,称之为“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是怎么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以宗教革命为动力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是以宗教革命为动力,打破部落割据,制止了血亲仇杀,适应了阿拉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使阿拉伯半岛由分散走向统一,从而促进了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为商业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拥护和支持。

  其次,使参战者意志统一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一开始,穆罕默德就通过布道活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组织穆斯林大军,推行一系列军事、政治,宗教制度,使参战者意志统一,目标明确,把进攻麦加看成是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为“真主”而战,从而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采取不同的战略策略手段

  随着战争的发展,穆罕默德在不同时期,根据敌我双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策略手段。对反对派,他采取克制和灵活的策略,争取归顺者,打击顽固者;对犹太人根据不同时期斗争的需要,分别采取联合、安抚和排挤、打击的策略。由于战争指导符合战争实际,使穆斯林军队由弱到强,最后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公元6—7世纪,阿拉伯半岛正处在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时期,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各氏族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特别是拜占庭、波斯和阿比西尼亚等帝国长达几个世纪的侵略战争,给阿拉伯半岛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内外矛盾交织、社会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伊斯兰教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点燃了旨在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第一场“圣战”。

  穆罕默德于公元610年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传教活动中受到麦加贵族的迫害。

  为了避免重大损失,穆罕默德毅然决定将信徒分批迁往麦地那。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也前往麦地那,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继续传教,并建立不分阶级、地域、民族和部落的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组建穆斯林武装,用武力与麦加贵族抗衡,开始了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

  公元630年1月,穆罕默德率军1万余人向麦加进军。穆斯林将士斗志昂扬,声威大震,麦加贵族闻风丧胆,溃不成军,麦加成了一座空城,穆斯林军和平进入麦加城。进城后,穆罕默德处决了少数极端仇视并残害穆斯林的顽固分子,对广大市民进行了安抚。

  两周后,麦加东南的塔伊夫镇部族首领集结了3万人企图偷袭麦加。穆罕默德闻讯率领1.2万人出城迎敌,在侯乃尼山谷遭敌军伏击,经顽强战斗,击溃敌军,乘胜追击,包围塔伊夫城,经3个星期攻城作战,迫敌求降。麦加之战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大批阿拉伯人纷纷加入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成为阿拉伯半岛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公元631年,来自阿拉伯半岛各地的使团争先恐后地到麦地那表示友好和归顺,基督教和犹太教居民也派代表团前来签订和约,愿以纳贡形式求得宽容。同年夏,穆罕默德率领3万军队,冒着酷暑炎热,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远征,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远征军因长途跋涉,天气酷热,士兵厌战,加之穆罕默德年老体衰,行至叙利亚边境的塔布克就停止了前进。双方不战而和,签订了和约。和约允许异教徒保持原有信仰,但每年必须缴纳一次人丁税。这一先例在非伊斯兰教地区产生深远影响。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在迁往麦地那后的10年传教和建国过程中,以“圣战”的名义,先后作战65次,其中亲自带兵出征达27次,为巩固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新闻阅读 赞赏英勇与智慧——解读“生子当如孙仲谋” 龙场悟道——王阳明心学的诞生 解读“临难不顾”:勇敢与决绝的象征 古书中的鸣虫——探寻蝉的古代叫法 安阳殷墟:商朝文明的历史见证 秋分日的天文意义与文化内涵 仁义之师:古代理想军队的道德标杆 欧洲中世纪的司法之眼:神判与证据制度 如何娶佤邦的女孩:文化、传统与尊重的交融 古代法制原则的探究——刑不上大夫的含义与影响 免贵姓:一个中性的名字选择 良将择主而从之:一种智慧的选择 后稷:农业之神的诞生与传承 贻厥孙谋与贻孙谋:一个成语的两种表达 道教的主要教义:道、德、无为与自然 晏然自若:中华文化中的从容与智慧 忠诚义士:中华文化中的英雄典范 百年之后:一个独特的时间概念与成语的世界 偃旗息鼓与生肖文化的神秘联系 来龙去脉与生肖文化的神秘联系 招纳贤才与招贤纳士:古代人才观的现代诠释 大言欺世:话语之轻,后果之重 典韦与赵云:三国勇士的较量 刘备自称汉中王的底气与智慧 宋朝的通判是现在什么官职? 刘秀的功臣:默默无闻的英雄 匈奴人抓住汉人的原因是什么? 黄歇:春申君的真实结局与家族背景 汉光武帝刘秀: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霍去病凭什么打得过匈奴?有着怎样的实力? 孙武:兵法之祖,战争之神 贾似道的政治生涯与宰相任期 中国古代十大丑女名字及其背后的故事 南海深海考古宣布重大发现,水下考古有多难? 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善画《鬼趣图》 法兰克王国的别称及其历史影响 活得像狗却让亚历山大大帝艳羡不已——他恐怕是唯一敢拒绝这位大帝 李陵与五千步兵的匈奴之战 为何慈禧决定向11国宣战 古代通缉令的效力与挑战 为什么清朝没有祺祥通宝?主要原因是什么? 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传奇 明朝酒量传奇:解缙的饮酒故事 大唐长孙皇后:一代贤后的典范 曹振镛:跨越三代清朝皇帝的忠诚辅佐者 解析南北战争中南方的败因:黑人军队的角色与影响 五种奇葩发明:当创新遇见荒谬 司马懿与司马睿的关系探究 晚清风云:李鸿章给慈禧的最后一封信 秦始皇永生假设:历史将如何改写? 相关话题 乌孜别克热瓦普 碧约牛腿琴 赛依吐尔 多朗热瓦普 都塔尔 弹布尔 火不思 苏古笃 忽雷 纳西琵琶 扎木年 考姆兹 五弦琵琶 大阮 中阮 独弦琴 小阮 五弦琴 玄琴 古琴 伽倻琴 雅托噶 阮 锵 竹筒琴 扬琴 竹琴 柳琴 箫 琵琶 二胡 唢呐 编钟 笛子 古筝 医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小说家 杂家 兵家 名家 法家 农家 儒家 国际儿童节 父亲节 母亲节 五四青年节 植树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