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坝县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2024-06-01 15: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珠穆朗玛峰附近警告高原反应的标志牌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目录 1 相关症状 2 主要病理 3 预防措施 4 预防要点 5 参看 相关症状

高原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为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仍不能适应,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一般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慢性高原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以是上述表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症状时隐时现,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一般可消失,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主要病理

高山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少,低血氧。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即使进行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新近达到高原的人发挥他正常的生理效能。曾经测定,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一个人完成运动的能力只有海平面的53%。  

预防措施

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生素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年轻人要好过中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对于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诸如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员而言,初次上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就会有轻微的高原反应前兆比如易饿、头痛、失眠等等,此时就需要注意尽量不要让自己感冒。当海拔超过3000米时,很多人会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比如喘气、嘴唇发紫等等。长期从事身体锻炼、体质较好的人可以坚持到4400米左右。不过为保险起见,初上高原,目的地在3000米以上的,建议事先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如果时间充裕,建议海拔上得不要太急,在3500米左右休息一至三天,适应之后再进入更高海拔的地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高原反应的强度。

可服用一些高原反应药和缓解高原反应的保健食品:

高原康:防治急性高原病药品。

高原安:保健食品,有利于缓解高原反应。

红景天及其制剂:藏民传统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增强体质,缓解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前10天服用。

迪诺康胶囊:OTC中成药,缓解心肌缺血,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百服宁(注意是加合,跟芬必得酚咖片一样都是酚咖片):有助于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芬必得酚咖片也是驴友常备。

西洋参: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减轻高原反应。

速效救心丸:高原反应紧急发作时服用,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丹参丸:治疗心血管。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如果能适应,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初入高原旅游,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口唇紫绀,失眠,多梦,血压亦可能升高。这些症状第一、二天明显,以后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劳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发展成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空气中氧的浓度也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短时间内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称为急性高原反应。人们常常提倡用吸氧来缓解不适。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我们主张,如果你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特别是在静息时较轻微,最好不要吸氧。这样可以使你更快适应高原环境。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使其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食物。但也必须注意,如果进入高原后,上述症状愈来愈重,特别是静息时也十分明显,应该立即吸氧,并到医院就诊。以防因“急性高原肺水肿”而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高原反应的偏方:出发前两个星期或一个月开始每天坚持吃丹参片,每天三次,每次颗。此外最好随身带上西洋参切片。有高原反应时含服,可缓解不适。

另外,健康标准体在久居的环境内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大致是相当的,(有疾病的人氧化作用已经远远高于抗氧化的能力)但进入高原以后,维持正常代谢的氧化分解作用总量未变,而吸氧总量减少,抗氧化作用能力减弱所以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所以除了服用上述药物预防高原反应以外,最好还要备用含抗氧化作用的维他命及维他命的食物,如维生素E、 维生素C、ASTA(Astaxanthin的简称)、β-胡萝卜素等,吃葡萄(含葡萄籽)、萝卜(含β-胡萝卜素)、虾仁炒萝卜丝(高原地区常用的家常菜,虾仁含有最强的抗氧化剂虾青素,萝卜含β-胡萝卜素)等。特别是自驾游的“驴友”长时间驾车易疲劳,更要加强备用高原反应药物和抗氧化食物的补充。 

克服高原反应的关键是克服自我内心的恐惧。切忌依赖氧气。  

预防要点

对于高原旅游者来说,预防高原反应是生命攸关的重要问题。预防要点和简单的急救知识,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体检为预防高原反应,高原旅游前应该去的医院认真做好体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各种呼吸功能不全、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胃肠道疾病、神经与精神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等的病人不适合高原旅游。无法确定安全性时,应该接受低氧试验。

身心准备

⑴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可从书本和向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有关高原环境、特点和医疗保健知识,增强自信心。

⑵做好适应性锻炼。如登山、长跑、负荷行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增强适应能力。⑶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带足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适应训练为预防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后应注意

⑴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对高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让机体充分休息。

⑵避免受凉。高原气候寒冷,日夜温差大,机体受凉后易患呼吸道感染,并易诱发急性高原病。

⑶头两天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登高需缓慢进行,有利于机体逐渐适应。

⑷饮食宜多吃高糖、优质蛋白食物,有利于克服低氧的不良作用。

⑸禁烟,不饮或少饮酒,以减轻对氧的消耗。

⑹进高原后最好服3-5天抗高原反应保健品。

水土不服、高寒缺氧:广东28名警察退出玉树灾区

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最新消息,4月15日全天救援力量共抢救人员75人,其中生还6人。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和高寒缺氧原因,个别救援总队官兵开始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广东消防总队的28名官兵因此退出了救援现场。

参看 高原病 《病理生理学》- 高原反应 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 - 急救药品 - 《急诊医学》- 急诊科急救常识 止血 包扎 骨折固定 搬运 心肺复苏术 人工呼吸 电话呼救须知意外急救 溺水 塌方 触电 雷击 冻伤 火灾 烧伤 地震 车祸 空难 灼伤虫兽咬伤 狗咬伤 猫咬伤 毒蛇咬伤 虫螯伤或咬伤异物阻塞 鼻腔异物 咽部异物 食管异物 气管异物 喉阻塞 外耳道异物眼部急救 结膜异物 角膜异物 眼球挫伤 眼球穿通伤 眼球化学伤妇产科急救 流产 急产 异位妊娠 宫外孕 卵巢囊肿扭转 胎膜早破 阴道损伤异物阻塞 鼻腔异物 咽部异物 食管异物 气管异物 喉阻塞出血急救 鼻出血 呕血 黑粪 咯血心脏疾病 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 心力衰竭 心跳骤停 心绞痛 心肌梗塞其它疾病 猝死 高热 惊厥 昏厥 休克 昏迷 高血压危象 中暑 自发性气胸 低血糖症 急腹症 自杀 疝嵌顿 子痫 高原反应中毒急救 中毒急救原则 服毒急救 煤气中毒 酒精中毒 安眠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刺激性气体中毒 吃错药中毒 强酸、强碱中毒 更多中毒急救知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