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名城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再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阆中古城好耍不哦 新形势下名城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再思考

新形势下名城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再思考

2024-03-10 1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阆中古城的保护 看原生态中国名城的风采

这块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的古城内,至今还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而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则更多凝聚了岁月的洗礼。阆中现有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风景秀丽的锦屏山、历史悠久的腾王阁只是整个景观中的小部分。这座2300多年历史的名城,于1984年6月被列入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块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无比丰厚,历史上众多的文化名人如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李商隐、杜光庭、张善孖、张之洞、丰子恺等,都给这座名山名水的佳丽之地,留下了众多著名的诗篇和珍贵的墨宝。

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春秋时,周定王十九年(公元前588年),巴国分裂,充国脱离巴国而自立,辖有阆中之地。战国时,巴国屡为楚国所逼,灭充国,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巴人善战,早已闻名,远在殷商时期,商王就曾多次与巴人交战,周武王姬发也用巴人组成3000人的前锋——“虎贲”军,牧野一战,使纣王全军覆灭。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其中天宝元年(742年)曾改为阆中郡。五代唐天成四年(929年)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至1912年,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1912年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1914年又改为川北道署,不久又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蓬安、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㐬、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乐至、潼南26县。

抗战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1933-1935年红四方面军曾在阆中古城相继建立阆南、苍溪、阆中县、中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至今古城内的百年老墙上,还残留有红四方面军当年的宣传标语。194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阆中,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1991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1992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的宝地,早在公元前314年就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为四川临时省会达20年之久。至今古城内还完整地保存着张飞庙(汉桓候祠)、贡院、巴巴寺、洋教堂、清真寺、福音堂、观音寺、陕西会馆等历史建筑,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使这座“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热土,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青山绿水环绕的天然景观。

阆中境内有两大山系:嘉陵江以东属巴山山脉、以西属剑门山脉,两大山脉分支余脉,在阆中市分别呈西北至中南、东北至西南走向,形成东西北部高、中部低的堰尾槽状地形和多层次梯级地形,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过渡地带。最高点为龙泉镇的马鞍山,海拔888.8米,最低点为洪山镇猫儿井嘉陵江段,海拔328米。境内平坝、低丘陵、高丘陵、低山、台地、山原兼而有之,属于低山地貌为主和少数丘陵带坝地形。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的重要干流嘉陵江,从北向南流经石子乡、保宁镇等13个乡镇,过境全长达59.45公里,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于境内,分别于江南镇、文成镇、河溪镇、南部县、定水镇流入嘉陵江。

何谓阆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阆,门高也。”意思说“阆”是高门的意思。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意思是“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阆中因山得名。而《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古城的这一段,古代就称“阆水”。即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同时,这里又是因水而得名: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也!

自古以来,巴蜀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特别是在巴渝文化的范畴内,阆中除了是发祥地,更是一块深藏幽婉的福祉之境。君不见,此古城临水成洲,虽群山环绕而峰无险峻,四季绿水矇胧、青山缥缈而不见激流,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天造地设,物候丰饶,高仕云集,月华陶洗,秋风浸润,然嘉谷旨酒、丝布棉帛、渔猎稼穑,这一切虽由人造,确又天成。

奇山异水育异人,而清绝万古、算尽天机的落下闳, 就孕育在这块奇异的土地上。他的《太初历》,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座永恒不朽的丰碑。史书记载,自秦及汉,历数混沌,时序差乱,几使海内惶惶,八荒寂寂。然阆中落下闳受诏入长安,改制汉历。一时间长安城内,英才毕至,而其说纷纭,其术杂乱,莫衷一是。然落下闳以浑天之说,驳尽妄议,卓然而出,绘浑象,制浑仪,采天地之数,取三才之实,吹沙见金,去伪存真,一部真相毕现的历法横空问世。

何为历法?实乃定义时间,并予以排序,凡阴晴盈亏、闰蚀复变、季候轮回、岁次更迭、无所不在其中。其涉及之广,令人不能设想。正是这位行笔如流水,吐词如穿珠的旷世奇才,帮我们拨开千古迷雾,使一缕缕亮丽的阳光透过万里长空照亮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昨天,并且还会一直照耀未来的大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就是以此历而定。因此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春节之祖”落下闳。

而袁天罡、李淳风驯风服水、问天答地,更是写尽了人间的清华。难怪大诗人杜甫立在锦屏山,面对山脚下的嘉陵江吟出“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绝唱。这首被后人传颂了1200余年的颂歌,见证了“稀在水,稀在山,稀在福祉驻人间”的阆中仙境。

我曾多次默默伫立嘉陵江边,我无意去探索追寻诗人千余年前,那鲜活灵动的诗韵是怎样炼凝而成?更无法破译它作为文化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文化密码所拥有的情趣含量。水,是一个富于诗意的语词,含纳了深层面的哲学意味。当年孔老夫子面对逝水发出了“水哉!水哉!”的叹喟。终化成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涵括一切的意象符号。《诗经》《楚辞》里有水,唐诗宋词里有水,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热血是水,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刻骨铭心的灾难,凝聚的泪水也是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夫子当年的惊人之语在时间的流逝中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而我真的不知道,在这喧嚣的尘世,还有几人能够静下心来去倾听流水的跫音?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日益得到政府高度重视、遗产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日益密切、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的当下,一个基础性也是根本性的需求似乎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我们如何更好地认知我们手中遗产价值?并真正理解“遗产”与我们的关系。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遗产、感知遗产并领略遗产的魅力、善待遗产,并从中得到启发,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从而参与到遗产保护传承中去。同时,遗产也才能更好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和内心,更好地融入我们“美好的生活”,共生共存。

其实大自然既简单又复杂。像个朴素和蔼而又渊博深沉的学者,它深藏着自己博大精深的内涵,外表却又显得极为平易随和。大自然创造了有感知、能思考的人类!让我们可以常常能够感受到流水、云影、山形、闪电、风霜、雨雪、阳光、雨露滋润着世间万物复苏的态势,却很少关心自然恩赐的份量有多重。我真的希望阆中政府和人民能够从内心深处珍惜脚下这片土地!

目前,阆中古城正在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我多年在中国世界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中的经验来看,整个阆中完全具备成为文化遗址公园的天然禀赋。阆中的山水无人工打造,均为自然奇观,完全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定义中的第二条“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景观;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建议阆中应在省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的牵头下,从首先打造并申报成为文化遗址公园上突破,这对进一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保护古城环境风貌 呵护建筑遗存的真实性

我在考察中发现,虽然目前阆中古城区内,多条历史街区和巷道,保留了原有的格局和建筑风貌,一些院落整治改造成背包旅行者们的民宿,有些民宿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发现,更多深藏在民居中的院落却破烂不堪。这其中许多极富地方特色、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的院落,至今没有人关注和提供修复方案。古城区内这样情况很多,面子工程确实需要,但里子整治修复更不容回避。

古城内每一栋历史建筑都是古城保护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古城内千万不要再多几个如天宫院那样的建筑群了,虽然它的设计理念还是不错的,但它已失去原真建筑基础和历史风貌。我看到的许多古老院落,可能有产权交易方面的问题,政府出面协调处理还是完全能办到的。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如果把这一批受冷落的历史建筑原貌修复,古城文化完整传给后人是没有问题的。这才是文旅融合发展最真实的基础,失去这些岁月流逝中艰难留存下来的民居建筑,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保护遗产,不管什么类别(包括文化与自然的),主要目的是传给后人,绝对不是一代两代,而是“利在千秋”。名城保护的现实意义至少应包括:纪念、欣赏;科学研究;对古城生活、生态的实用功能。现在我们多重视前者,其实几者结合,才相得益彰。阆中古城本身就深藏着多样化的展示空间,不同时期的建筑应该恢复高低错落的形态,标志性的建筑重建也必须能够支撑整体风貌的完整。建筑与文化是“景不醉人人自醉”,琴瑟和鸣,时光同语,繁华几度,岁月静好。我一直坚信,传统是财富,不应该把它当作包袱,修缮、修复是建筑本体拓展的最佳趋势,但不应失去量体裁衣而制定的规划。现如今许多名城保护中的建筑遗产在修缮中,粗暴干预原本的结构与整体布局,把真的修成假的,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与旅游融合意义重大。如果合理利用得好,其价值远远超过其他投资,除能够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又可以优化周边的环境,提高原住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又原真地保持了中国建筑工艺的神韵。吸引游客对本地历史、艺术、科学、民俗文化或生活场景感兴趣而造访,这种旅游注重体验本土文化的厚重。

我们名城管理部门的领导,一定要听得进不同声音,随着文旅融合的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全国有许多优秀的案例涌现出来,要善于发现、研究、分享,综合自己实践中发现的亮点加以分析思考,最终得出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的融合方案,为己所用。品牌是靠诚信与实力创出来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目前国家推动文旅融合的必然选择。一定要坚持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激活文化,二者互动,互促进行,双向赋能,进而激活静态的、甚至濒临消失的传统或历史文化,形成“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的最佳格局,最终实现价值共创。我们的古城游,就是文化旅游,它的语境是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大力构建中国特色旅游体系的基本要素和结构。一切遗产要素都是文化旅游的初心,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

不访借题发挥一下,建议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界的同道们、各部门的领导们,如果可能,请读一读百年前一个人的伟大作品:约翰•缪尔(John Muir)的《我们的国家公园》(Our National Park)。他是一位酷爱大自然的人。小时候在父亲的农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威斯康星大学读书两年多后,离开学校一边打工,一边四处找寻“通向天堂的一扇窗,反映造物主的一面镜。”他的足迹遍布美国中西部,尤其喜欢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去探索和研究大自然。他曾说“只要我活着,就要听瀑布、鸟儿和风儿的歌唱,我将解释岩石,理解洪灾、暴雨和雪崩的语言;我将熟悉冰山和荒野公园,尽可能接近世界的心。”

他的妙笔阐释了他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迹创造,他感知、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并对植物、树木和岩石都做编目和叙述,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观察、体验、思考以及对保护森林荒野的呼吁和畅想。他认为万物有灵,主张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其自身“权利”、价值和意义,自然万物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万物都是平等共存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他还认为大自然能够给人们提供美的灵魂和精神的净化,倡导超功利、纯自然的自然保护,反对任何形式的破坏和功利主义的开发利用,呼吁“永久政策”、“永久保护”。

这部书太值得一读了,约翰•缪尔对“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模式的构想和呼吁,直接影响了美国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政策制定。今天重温经典,真的启发良多。感佩他超人智慧的同时,更尊重他把严肃的科学精神与下笔如有神的诗意结合得恰到好处!吾辈当敬之!这部经典之作能够让我们在发现、探寻和解说遗产的魅力所在,起到一定的领航作用。

阆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深入挖掘的,特别是古城内还存留那么大批量的古民居,那些土墙、旧院,原真地保留了厚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它们都是鲜活的遗产要素。生命是精神的载体,家园是精神的皈依。安谧和喧闹,简朴和繁华,温馨和疏远,这些岁月的痕迹都深深地刻录在这些遗存的每一块砖瓦和石头上。

多年来,我和众多老专家们一致认为:历史建筑的灵魂,主要在人!我们可以针对不同街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筛选后统一规划,对一些相对比较大的院落,除了政府行为,还可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项目运营,利益共享。

比如,可以在古城管理局的统筹协调下,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等城市学习先进经验。江苏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有2500年的建城史。他们对一些老建筑抢救性修缮,做得非常人性化。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区域采取居民稀释的办法,但绝对不强行动迁,安置好这些人,等待修缮工程项目竣工,居民可以选择返回居住,也可由政府操作,以房屋参股形式利益共享!

对老城区危旧房屋分类整治,整治过程中,针对老城区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杂乱、配套设施缺乏等突出问题,重点抓道路改造,三通入地,街巷胡同整治。对一些乱搭乱建房和棚户进行拆除,腾出空间进行绿化,完善相关功能设施配套。虽然“我的房屋我做主!”但也必须在政府统一规划下进行。

鼓励老城区的居民自觉参与古城保护,自愿改善居住条件,政府给予30%左右的修缮补贴。这样一来,居民们的积极性高涨,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内,严格按照当地传统风貌改造房屋的外观,内部增添独立厨卫,适度内部装修。这样一来,政府化小钱换来最实惠的街区整治效果。既保护了古城的原真性,又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其实做得好,政府根本不用出钱,在整治中统一按规划先留出一些空间,这都是真金白银。这样,政府少挣一些,分一杯羹给愿意出钱的投资者,这样一来政府不化钱、化小钱办大事。

名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管辖区域内的商品,无论是价格、品牌和质量,都必须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中国历史上商家最讲究“诚信”二字,现代商家的经营策略在“诚信”上往往存在许多不近人意的现象!

记得前几年,丽江古城管理局,请我给他们上课,除了对名城保护的重要性,我还重点谈了丽江旅游景区商业作假的问题!此问题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后来我发现古城管理局协同执法部门进行了调查摸底,对一些不法商家进行摸底后彻底整治,“你敢砸我名城的招牌,我就搞了你的饭碗。”对这一帮无耻商人绝对不能容忍。对古城内诚信经营的商家,政府的执法部门应该不定期检查,发现好的,给他们挂上商品信得过荣誉证书。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商铺,除了关闭整顿、重罚,最终彻底清除出局。

举一个例子。记得我是在富立老友的陪同下,购了几斤腊肉,后来在古城区铜雕塑广场后面,那个带茶室、装修很阔气的店里,看到由四川蜀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出售的小包装“放养黑土猪”。虽然价格比我买的其它腊肉贵很多,但看到“放养黑土猪”就又购了两袋。可恶就可恶在此腊肉是封好袋的,你无法看到产品的真伪。只有回来启用时拆开包装,发现上面不少白猪毛都没有清除干净,才知道上当受骗了。这确实是一件小事,但作为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都敢明目张胆地欺骗销费者,可想而知,古城内这种败类商家应该要好好管管。除了重罚外必须清除出局,作为一个文化名城,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我们的品牌企业阆州的保宁醋,为什么销路好?就是品牌正宗、质量有保证,这样的企业永远不会改变初心,这样信得过的商品,我们除了呵护、关爱,更应该帮助他们开拓更大的市场。

构建和谐的旅游大格局 展示乡村旅游鲜活亮点

从山水画廊般的古城风貌,到广袤无垠的乡野风情,阆中旅游攻略又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他们从原来单一向多元进军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实。乡土文化也是遗产,它是原真传统社会建设体系的产物,基于特有的自然、文化因素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乡土聚落,蕴含着人类对居住地气候、地理条件适应的智慧。许多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遗产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等,都是乡土文化遗产面向未来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从古城西南出发,行程二十余公里,一路上遇到的风景,在一缕缕淡淡炊烟缭绕的山路匝道上行驶,你不会感到孤独,凝视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黯淡村落,如同一段曾经有过的旧情,不知何时丢落在这山坳里,而山坳里的那一束束穿透云层的光柱,又仿佛是舞台上的追光灯,把山坳里的农舍照得通亮。下山的路边有不大的水面,几只白鹭样的鸟儿从我们的车顶上飞过。陪同人员告诉我们,五龙村乡村旅游度假区就要到了。

说实话,对于这次五龙村之行,刚开始我确实不想来。因为从全国新农村改造工程的整个过程和案例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多年来往往国家高层领导的政策是好的,一旦传到下面就变形了。为什么?歪嘴和尚太多,你给他再好的正经,一经他们的念出来就变味了。

中华民族是从农耕文明走出来的,土地是我们生命之根,家园是根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载体。几年前人民网采访我,并请我做《聚焦江南鱼米之乡,乡土建筑快速消亡》的视频讲座,严肃地批评了一些胡作非为的不正之风,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关注,此风才有所改善。我记得当年胡锦涛主席就曾讲过,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主要是不瞎折腾。

从我和清华大学著名乡土建筑研究界的泰斗陈志华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多年的实际调研和现场考察来看,短短几年时间,无数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乡村建筑遗产,一夜间就被荡平,拆村并户,闹得鸡犬不宁。家园完了,根脉断了。我到过许多乡镇深入一线考察、调研乡土建筑的保护情况,我发现这场“一刀切”的新农村改造,给我们整个国家的民族记忆所造成的严重伤害是何等的悲哀。

当我每到一处古村落调研,发现乡村的土地才是真正的土地。是那种能够生长庄稼、树、竹子以及形形色色的昆虫,有清洁的河流和雨水涵养,气孔密布,充满腐殖质气味,捏在手里非常柔软,有生命呼吸的土地。除了乡村,你还能在其他地方看到吗?庄稼是乡村土地最好的风景。哪怕在萧条的冬季,也有耐寒的蔬菜、麦苗、豆秧在生长。那种几何图案一样的绿色方阵,漫山遍野,把冬的萧瑟逼得远远的。

许多古老的村庄它们或聚集、或独立点缀在山水田园之间。许多建筑类型充满中国最传统的文化遗韵,你可以从某户人家斑驳的墙体上,发现这户人家温暖的生活史。特别是那些延续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村庄,可以说,每一粒尘土都有故事。家禽和牲畜,是村庄必不可少的成员,它们跟人类一起,在乡野田间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鸡鸣犬吠,与吹过竹林的风声和鸣,制造出乡间美妙的音乐。炊烟,乡村诗歌的牵引物,这是从田园归来的农民最喜欢看到的。

作为当年的知青,插队落户十余年中,我青春年少那如梦的岁月也是在乡村度过的。庄稼经过我们的手,变成艳丽的大地之毯。那些弯弯绕绕的小路,在乡村清晨的大雾里若隐若现,这成了我多年思乡情结中最为亲切的梦境。最难忘的是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盛开的丰美,还有一块块如明镜般的水田,经过一个冬季的浸泡,浅浅的水面下,泥土又黑又亮,耕牛拉着木犁铧翻过,再用耙子把地耙平,就可以插秧了。

乡村是生命的源头。现在这源头正在慢慢被抛弃。我见过中国古老的乡村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苍老的父老乡亲,稀疏的白发,伛偻的腰,黝黑的静脉曲张的腿,没有任何表情的皱纹密布的面孔——他(她)是守护村庄最后的守望者。一年又一年,青壮年劳动力持续不断地逃离乡村,就像蚕蛹离开曾保护它们的茧壳。蛹出了,壳空了。土地离他们越来越远。乡村的付出是如此的彻底,谁为它掉过一次眼泪,或者心怀感恩⋯⋯

阆中古城管理局副局长宋海泉是五龙村项目的参与和指挥者之一,是一位非常朴实、能干也知道怎么干的实干家。他介绍,五龙村当年是阆中市最欠发展的贫困地区之一, 2017前还没有一条水泥路。这里距离县城并不太远,它地处阆中古城的西南,离城四十分钟高速,如果走省道304能缩短一半路程。从五龙到4A级景区天宫二公里。目前对这个村的帮扶单位是省政协、南充市扶移局、阆中财政局等部门,具体措施是产业园业主带动贫困户增收。产业化经营的主导特色产品包括沃柑、晚熟、花果树木、景观农业;260多亩瓜蒌产业,藤蔓形成后像军营帐篷,也算景观农业;水上娱乐休闲,农博馆收藏了农耕文明的故事。政府设有贫困户补贴,参与产业园整体运作的农户土地有租金收入。目前基本做到路、水、气、网络四通,基础设施完善,改变了原住村民的生活环境、道路整洁干净。

走进五龙村,山脚下的草坪外,青砖白墙的农舍,看去确是不凡,这些可能就是新农村聚居点。可能和过去相比确实好多了,但这一切却失去了乡野原有的自然风情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海泉同志向我介绍了藏在山腰深处的玻璃房,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它作为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卫生洁具一应俱全,总体感觉不错。

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作为中国风水之城的阆中古城,先人们在选址时就看好了这块龙穴之地。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作为龙的后裔,我们历来对山势地脉的走向无比重视。今天从中国地质图上明显地看到,从昆仑山脉由西北向东南一路走来,把八百里秦川装点得格外引人注目,魏巍巴山,险险剑门,逶迤盘龙岭,绵绵观家山,到五龙这块土地上,聚首时顿然驻足,难怪当年风水大师袁天罡在这里建观星阁。唐制观龙亭石碑就记载了这一切。现在这个地势高峻,颇有气场的观龙亭是五龙唯一的古代遗存了。

我在相关资料上读到五龙村的“蝶变”一词,当时真的一头雾水,后来才明白:这里的“蝶变”是指“五龙村从贫穷山村通往富有特色的山村,再到农旅示范村、新时代的新农村”。五龙村最先是经过两个“蝶变”——从风水村变为风景村,又从风景村变为风范村。从字面上理解,风范就应该是这里新农村改造的示范村吧?样板村、风向标?“蝶变”是一个规划,五龙村的未来发展需要一个高品质的规划,使它可持续性的支撑,这是一个智力支撑、普惠发展,让老百姓天天有获得感。

此观点我不敢苟同。你不可能做到让老百姓天天都能有收获感。我并非反对老百姓的这种幸福感,关键是我们怎么能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普通百姓,今天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充实、富裕起来的百姓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知道感恩社会、感恩政府的扶贫政策。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的扶贫工作,每一件都要做在实处,少讲空话、大话。海泉同志指着路边的红枫告诉我,三五年后这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山绿水才能算百姓们的梦中家园。科技领航发展多种经营是根基。当然,旅游业是一门无烟工程,这个工程所需要的就是自然和人文精神之美。这次调研中我发现,这块土地上的原有建筑历史不可能留下多少痕迹,就连4星级的凤舞天宫所有的建筑,也都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但我们可以深挖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以补建筑遗产之缺。

五龙可持续挖掘的潜力巨大。这块土地就是聚宝盆。风水文化是中国真正的国粹,是一门至今我们还不能完全破译的密码,这个密码本中所收藏海量的信息,除了文化的、记忆的、更多史诗般的知识深藏不露。要想找到这把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就需要众多不同门类的专家学者,结合真正的民间高人共同努力,为中华崛起作出奉献。

本文对阆中古城保护及历史文化的探索,只能算刚刚启程,在未来的篇章里,我会告诉大家阆中宋、元建筑之精美、摩崖造像、刻石之精妙。唐、五代始,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吟咏阆中景、物、人、事等诗词,歌赋中深藏着的故事与遗址、遗存。这块土地上宋代词人陆游曾提笔写下:“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这可不是吹出来的。难怪康熙年间,著名伊斯兰教圣裔和学者阿卜杜•董希拉,来到阆中,因太爱这块宝地,去逝后葬于阆中,其墓地巴巴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多年以来都是川、陕、甘、青、宁等地穆斯林朝拜的圣地。整个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集中国清代最精美的雕刻艺术遍布在建筑物整体的每个角落。

光绪年间,英国女探险家伊莎贝拉•伯徳到达阆中,在她眼中,阆中有孔雀绿的嘉陵江水,有“郊外别墅”般的建筑,是一座“第一眼便魅力无限”的古城。宣统年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多次到中国考察,进入四川,每次都要从仪陇沿嘉陵江逆流而上,抵达阆中的南津关。目前古城内的洋教堂保存完好,请跟随我慢慢解读前世今生的阆中恋情。

今天是庚子年的正月二十六,由于新型冠壮病毒感染的阴影笼罩这个世界,全国人民都在和病魔抗争着。而生命的春天该来的,还是如期而至,让我们喜迎雨润万物的温暖阳光!彼此保重,支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勇士!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病毒战役,中华民族永远不屈!(2020年2月19日於姑苏春华苑书乐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