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水准和导线测量实验报告+详细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闭合导线怎么计算改正数 测量学:水准和导线测量实验报告+详细解析

测量学:水准和导线测量实验报告+详细解析

2024-01-05 09: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

00 说明

实验1 闭合导线测量

实习目的

实习任务和内容

控制点的布置和测量技术要求(绘制导线略图)

导线略图

外业测量数据和记录相关表格(附原始观测记录)

原始观测数据记录如下:

记录表格如下:

内业计算和最终成果

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的任务

实习2:闭合水准路线

1.实习目的

2.实习任务和内容

3.水准点的布置和测量技术要求(绘制水准点分布略图)

水准点分布略图:

测量技术要求:

4.外业测量数据和记录相关表格(附原始观测记录)

原始记录表格:

成果整理表:

内业计算和最终成果

附草稿纸上计算思路和过程:

6.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的任务

实习3:经纬仪角度测量

00 说明

由于作业是从word上粘贴过来,所以格式改不了,稍微有点难看。之所以是想把这次实验报告放上来,是希望大家不要走我的老路,因为我做这次实验报告至少花了2天时间准备以及一天的测量,以及后续的计算等等,最后,建议大家不懂多看陈效军第五版的《测量学》,我所用知识在这本书均可以找到。

测量学实习报告

班级:遥感212

测量小组:第12组

 组长学号:*** 组长姓名:***

 组员学号:*** 组员姓名:***

 组员学号:*** 组员姓名:***

 组员学号:*** 组员姓名:***

实验1 闭合导线测量 实习目的

 

学习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闭合导线的导线长度测量,角度测量,通过测量数据计算各个点的坐标值

 

实习任务和内容 通过全站仪测量四个摄站点之间的距离和观测角;对观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包括角度闭合误差增量闭合误差等),若不满足要求需要重测;通过计算获取误差改正之后的数据,并通过改正数据进行各个坐标的计算。 控制点的布置和测量技术要求(绘制导线略图) 控制点由于CUIT没有控制点,所以我们的点使用独立坐标系,给定第一个点的坐标为(120,120),方位角为30°。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两倍视准差(2C)允许值:12”

导线略图

 

 

外业测量数据和记录相关表格(附原始观测记录) 原始观测数据记录如下:

 

记录表格如下:

 

 

内业计算和最终成果

 

 

 

{2022.11.15说明:上述计算中,忘记了检验盘左测量得到角度值与盘右测量得到的角度值做差,若差值绝对值不大于40″(DJ6),则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就是取盘左盘右的平均值作为一测回水平角观测值。}

 

 

 

 

 

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的任务

 

***负责测量,***负责记录,***、***负责棱镜;

另外,***、***负责数据的计算,***、***负责计算的复核验算以及word的整理。

实习2:闭合水准路线

1.实习目的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2.实习任务和内容

 

(1)使用水准仪测量四个摄站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差;

(2)对观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包括前后视距累积差增、红黑面读数差等),若不满足要求需要现场进行重测;

(3)通过内业计算获取误差改正之后的数据,并通过改正数据进行各个测站高差的计算。

3.水准点的布置和测量技术要求(绘制水准点分布略图)

 

水准点分布略图:

 

测量技术要求:

(1)视线高度>0.2m;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2)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4.外业测量数据和记录相关表格(附原始观测记录)

原始记录表格:

 

 

 

 

成果整理表:

 

 

 

 

内业计算和最终成果

 

附草稿纸上计算思路和过程:

 

 

6.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的任务

由***负责测量,***负责记录与现场分析,***、***负责双面尺;

另外,由***、***负责数据的计算,***、***负责计算的复核验算以及word的整理。

实习3:经纬仪角度测量

 

由于我们的导线测量已经包含了角度测量,且我们的角度测量没有使用经纬仪,而是使用全站仪进行的计算,所以实验3其实囊括在了实验1中的导线测量(包括原始数据以及数据的计算步骤等等)

如果有问题,欢迎一起探讨. 

炒茄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