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评测】手机屏幕频闪伤害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闪烁是指什么意思啊 【叶秋评测】手机屏幕频闪伤害科普

【叶秋评测】手机屏幕频闪伤害科普

2024-06-16 21: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屏幕对人眼的伤害有很多方面,我们做了蓝光损伤专题,本期是频闪损伤专题。下一期,就是最后的几个因素和用眼习惯的大总结了。

屏幕频闪的问题在网络出现了很多很多误读,希望这个专题,可以让想明白的人都明白这个问题。谣言止于你们。

首先是名词解释。

频闪是什么?我说的频闪伤害,是人眼可以感受到的明暗交替变化。引发光敏感细胞和神经持续紧张,让人更容易产生视疲劳,严重会导致偏头痛。这里说明暗交替,1是明暗的差别,2是交替的速度,缺一不可。另外还有交替的稳定性,不能忽快忽慢。

举个例子。钨丝灯接交流电,交流电是50hz,每秒交替50次。闪烁频率就应该是50hz。但是钨丝灯最暗的时候,亮度没有明显的下降。亮的时候又补上来了。不管交替的频率多高还是多低,明暗都没啥变化,人眼就看不到交替的区别,就感觉不到频闪。很多光源都有余晖效应。暗的时候不会暗下来,跟亮的时候重叠。 所以频率不代表频闪伤害。

同样的,护眼灯的频率是2万hz以上,哪怕每一次的明暗交替非常明显,由于实在太快,交替的间隙太小了,所以人也不会觉得闪。因此我们说的频闪危害,指的是明暗交替的明显程度。越明显,危害越大。越不明显,危害越小。任何东西都不能只谈原理,必须跟人的体验结合才有意义。所以这是医学的范畴。

第二个误读,Pwm跟频闪伤害没有必然联系。pwm是亮度调节机制。只谈亮度机制,是谈不上屏幕最终的效果的。

那么我们想调节一个灯的亮度,有什么办法呢?就是改功率。我们初中应该做过实验,干电池联通灯泡,灯泡就亮了。

我想控制亮度,要么我增加串联的电池数量,电压叠加了,功率就大了。或者我改变电阻的数量。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功率也可以改变了。这种思路,放在屏幕上就是dc调光。我要么改电压,要么改电阻。也就是正向电流控制法。这种方法调节的稳,明暗交替很柔和。苹果的屏幕基本都是。今年的努比亚z17s也是。

引用华先生2014年的专栏文章引用华先生2014年的专栏文章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pwm调光。意思就是屏幕交替亮和暗,来控制亮度。我亮一下,马上暗很长时间,屏幕亮度就低了。我亮很长,暗一下马上再亮,这样亮度就高了。参数是占空比。就是描述暗下去和亮起来的时长比例。

引用华先生2014年专栏文章引用华先生2014年专栏文章

如果频率足够高,暗的过程就不容易被发现。因为一段时间内,密集的亮起可以平均铺满时间区间,我们根本察觉不到暗的每一个小瞬间。这就是高频pwm。如果频率很低,暗的过程就更容易被发现,这是低频pwm。同样的亮度比如说100尼特,高频pwm和低频pwm都能做到。但是高频里面亮的瞬间平铺的更均匀。更不容易被感知。

实际我们看到的屏幕如果用了pwm,主要是调节占空比去控制亮度,理论是定频的,不同的屏幕频率不同。但是同一个屏幕调光的时候,也有可能捎带影响频率。这个不一定。但是捎带着影响的数量级非常小,跟高频低频的差别非常明显。我们最终还是用明暗的明显程度来描述伤害的。

优缺点优缺点

那么怎么衡量什么样的频闪是有害的,什么是没害的。这个比较难,我一加5评测就说了。没法定量,每个人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参考。用到相机快门。

人眼看着24hz的画面是连续的。低于24hz你就能感觉到画面卡成ppt。高于之后就会觉得更流畅。这是因为人有视觉暂留现象,还会脑补。画面和画面之间灭的时间足够短,人的视觉暂留就会脑补两个画面是互相覆盖的,或者过度的。中间的黑暗,或者说切换的瞬间就感觉不到了。刷新率,就是每秒换多少个图片。

那么为什么有60帧刷新率的显示器和144帧的呢?60hz是1秒60帧,每帧是1/60秒。如果这个时间内,显示器的画面产生了明显的位移。比如说赛车,或者游戏,这点时间跑出去一大段。那么人脑无法脑补出过度的动画,就会感觉到顿。画面是跳着动的。所以电竞需要144hz。因为高手的apm可以达到600甚至1000,屏幕跟不上手的操作就尴尬了。两个画面的差别越小,人脑就觉得越流畅。所以翻书动画每一张只能变一点点。变多了就跳了。当然每个人的脑补能力不一样。比如赛车吧。有的人30帧就脑补的很流畅,有的人觉得144帧才流畅。这个看你的脑补能力。神经大条是有好处的,大脑觉得差不多就行了。这种大脑回路很省钱啊。

我们用相机的快门,来记录一个快门时间内,屏幕的画面如何变化。录出来的屏幕闪,说明这个快门区间之内,屏幕闪烁的明显程度是可以被相机发现的。不闪就说明发现不了。为什么发现不了呢,因为画面交替的时候,每一个亮的瞬间重叠起来,就看不到暗的时候了。如果覆盖不均匀,闪的次数少,就看着闪。暗的瞬间就被镜头捕捉到了。

那有人会问了,捕捉的画面是频闪呢,还是刷新率呢?是其中更低的一个。不管是刷新率低还是频闪低,都会闪。刷新率跟频闪是没有关系的两个概念。刷新率如果是1,就一个画面。频闪也是存在的,就是交替亮灭。如果频闪速度是无穷大,没频闪的事。刷新率越低,闪的就越明显。有的电影故意闪烁来表达强烈的感情。相机内的闪,是取最低的一个。不一定是哪个。比如频闪,电视有70hz的,显示器有800的,护眼灯有2万的。国家标准是光源不低于3125hz。刷新率一般来说都是60hz,额外的一般都有说明。

我们用快门模拟的时候,分3档。手机的m档也有快门选择。都是可以的。

1/30秒快门一档。如果相机捕捉到切换的不均匀了,人眼也有可能察觉到。当然也可能察觉不到。大家根据自己参考。相机捕捉到的频率不等于快门速度。因为捕捉到的肯定不是一次,是好几次之间的切换。目前医学明确的有害频闪是3-70hz。如果这个快门里面低于2次交替,就可能被人察觉。高一点也有影响。

1/60秒快门一档。这个就算闪也太可能被发现了。给特别敏感的人做参考。

1/160秒一档。这是根据144hz来的,如果这个档察觉不到,人类就很难察觉到了。

1/3200秒一档是根据国家标准测试光源的。不用来测试屏幕。是测试电灯的。屏幕闪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这里要说清楚几个问题。第一。相机画面不是人看到的画面。人有视觉暂留现象,相机没有。但是看着不闪,不代表一定没伤害。光敏感细胞有可能会发现。造成视疲劳加剧。关键要看相机快门是多少。能不能代表你的眼睛。第二,这个测试是描述伤害可能性的,具体影响因人而异。其实看什么屏幕都有害,只是程度有差别。没有程度谈伤害根本是空谈。毒药不到致死剂量可能是补药。反过来也成立,补药吃太多可能是毒药。大不了撑死你,可能还不如毒死舒服呢。所以还是看我们日常的用眼习惯的。

最后,就是屏幕对人眼的影响除了频闪强度。还有蓝光损伤,亮度刺激,观看时长,瞬目次数,色彩的浓郁程度等等。色彩浓了,有的人也会神经持续紧张引发视疲劳加剧。有的人就觉得很习惯。还有ppi如果低的话,人想看清楚,也会比较认真,导致视疲劳加剧。还有屏幕彩边,也可能刺激人的神经。还有电磁辐射,我们之后会做这个专题。我引入频闪测试是为了尽可能照顾更多的人群,你们一定要知道有损害,程度是多大。不要过分恐慌,也不能漠不关心。不要信我,信你们自己。你们为自己和孩子来做判断。希望大家都能更健康的享受生活和电子产品

我是欧阳秋叶,我们下期手机大总结,再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