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枝牡丹金宝地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跑图案 缠枝牡丹金宝地锦

缠枝牡丹金宝地锦

2023-09-16 0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缠枝牡丹金宝地锦,清早期,江宁织造,幅宽62.5厘米。清宫旧藏。  整匹,纬三重组织作地,局部妆花织造。以双圆金线地纬织满地金,粉色纬线作夹纬,绿色纬线长跑梭织绿叶,牡丹花以“挖梭”方式妆花织造。彩绒背,三晕配色,片金勾边。金地组织与纹组织均为4∶1左向纬斜纹。双圆金线、夹纬、纹纬1∶1∶1排列。花回30×63.2厘米。特点是牡丹花采用分段换色的妆花织造,不同于一般妆花的逐花异色,亦非抹梭妆。  织物厚重,致密。色彩对比强烈,红花绿叶满地金,富丽堂皇。  此锦为清早期江宁织造局织造。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用金线作地纬织满地,在满地金上挖花妆彩。                即江南织造,是清代宫廷设在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三处专为“上用”、“官用”制作绸缎等皇家服饰用品的织造机构之一,也是首官的职称,直属内务府。我国自周代始历代都有专为皇宫营造服饰用品的机构。在江宁营建皇家织造始于元代,明、清两代亦在此建立皇家织造。江宁织造是顺治二年(1646年)清军占领江南后,在明朝织造旧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道光时,为避讳道光之名旻宁,改为江南织造。初隶属户部,后归内务府。其官员全由皇帝亲自委派,多为亲信要员。开始为一年一更换,至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为三年一轮换。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妆花是云锦中的一种,属于提花丝织品,有妆花缎、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纱等。其特点是织造工艺复杂,色彩多而变化丰富。织造方法系用各种颜色的绒管对花纹的各个局部做通经断纬的挖花妆彩,因而织物的背面有彩色拋绒(或称回梭绒)。因其彩纬多,故织料较厚重。  又称捻金线,是将金箔切成细丝后,以丝线为芯捻制而成,线身为圆形,故称圆金线。          提花织物无花部分称为地子。织作地子的纬线即为地纬。             重组织织物中夹于经线之间不参与交织的暗纬,以增加织物厚度和使花纹丰满。               织造术语。是指从开机到落机都参与织制的线梭,如地纬梭。长跑梭使整匹织料整体效果呈现出的色彩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亦称挖花,是织制多彩织物花纹的一种工艺技巧。其方法为用多把彩色小梭在织物局部按花纹色彩需要依次往返织制花纹,织完花纹就剪断,所以既易换线,又易投梭,可以不受色彩的限制而织制各种颜色的花纹,尤其适合花纹繁缛的多彩织物。利用挖梭工艺织制花纹有三大好处:节省原料;减少织物背面的抛线和织物的厚度;花纹色彩的变换灵活自如,有晕色效果。            古建筑彩画贴金工艺做法。片金即成片的金,纹饰的外轮廓线沥粉,整个纹饰画面贴金。用于织作提花织物花纹的纬线称为纹纬。四方连续图案最小单位的完整纹样。              采用分段换梭的方法,进行通梭妆花。              TAG标签耗时:0.070365905761719 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