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门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安十二时辰西安在哪 西安城门记

西安城门记

2024-06-06 0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火爆,相信很多外地游客都已经踏上了赴西安寻唐之旅。一部用心打磨的热剧,带动了历史、建筑、妆容、服饰、武器等等领域爱好者的热情,甚至连官媒都不吝称赞,而唐长安城这个大“IP”再次被深度挖掘。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西安城墙十八个城门中,和平门可能不是资历最老的,但,要是说唐长安城108坊中的平康坊就在今天的和平门外,痴迷追剧的朋友一定想要“原地穿越”看看如今的和平门的现在与过去……

  今日之和平,旧时之夙愿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西安城墙,昔日是阻挡金戈铁马入侵,浴血抗击敌人的屏障,她是保护百姓安居乐业的城防工事。如今,硝烟散去,我们迎来了和平安宁的时代。西安城墙成为城市最具代表的地标之一,她是西安城人文、历史、文化、生活的凝聚体,是城中人心灵情感的归属地。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西安城墙和平门

  刚刚过去不久的7月7日是中国抗战爆发82周年纪念日,我们不忘历史,所以更珍视和平。而西安城墙的十八个城门中就有一个门,是为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而命名,这就是——和平门。

  其实,并非只有西安才有和平门,北京、南京甚至意大利都有或曾经拥有属于他们城市的和平门。不同的是,有的和平门历经沧桑依然存在,而有的却不幸成为历史尘埃,留下的不过是那个全人类共同的心愿:远离战争,珍视和平。

  西安城墙的和平门是南城墙东侧第二个城门,位于文昌门与建国门之间,与西安火车站、大差市、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现在城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这就是现在的和平门。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和平门“原地穿越”到唐朝

  唐长安108坊,大家都已耳熟能详,而今天的和平门就位于当时的平康坊与崇仁坊之间。《开元天宝遗事》中曾这样描述平康坊:“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也,京都侠少,多聚于此……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看到这你可能就明白了,这平康坊就是一个声色场所啊。但同时,因为靠近皇城,这里又是达官贵人、进京赶考举子、外省驻京官吏、进京商贾大家的云集之地。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平康坊在当时长安城中的位置

  李林甫宅

  电视剧中林相的原型是唐玄宗时期“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他的府邸就位于今和平门外昔唐长安平康坊南街。开元初,曾任太子中允、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因厚结玄宗宠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升任宰相。居相位十九年,妒贤忌能,专政自恣,杜绝言路,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加陷害罪徙。对人表面可亲,而心存狠毒,有“口蜜腹剑”之称。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他的宅第正堂之后,别建一堂,制度弯曲,有如偃月,故号“月堂”,李林甫每欲构陷大臣,即处月堂中,思其中伤陷害他人之计,若见其喜悦计成而出,则他家必遭破碎。

  此外,太平公主、长宁公主、褚遂良、裴光庭等皇公贵胄也置居宅于平康坊中。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保唐寺

  和平门外昔唐长安平康坊南门之东,有保唐寺。该寺建于开皇二年(582年),初称菩提寺,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改名保唐寺。因寺东临宰相李林甫宅,故寺中钟楼不建在东侧而改建在西侧。寺中多名画家郑法士、吴道玄、杨廷光、董谔、耿昌言所绘宗教壁画。唐孙棨《北里志》载,每月逢三、八日,士子多来此寺,以每逢此日,北里三曲诸妓多来此寺听讲席,“盖有期于诸妓也”。旧址约在今雁塔路北段路东。

  唐“北里”

  前面已经说了平康坊大多为声色之所,鱼龙混杂,又分三六九等。像高官宰相们大多住在平康坊的南曲、中曲。“北里”则是指今和平门外昔唐平康坊入北门东回的三条曲巷,因在平康坊北门里,故称“北里”。北里为长安妓女聚居之地,平康坊内诸妓自幼习得歌舞乐器,多才多艺。因而唐人传奇中的才子佳人轶事如《李娃传》、《霍小玉传》往往发生于此。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对于唐代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准精英阶层来说,平康坊是一处极佳的社交聚集地,时京都纨袴常来此狎游,及第进士也每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故当时称此处为“风流薮泽”之地。而孟郊登科后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想必得意之时也有看尽长安“花魁”之意吧。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传颂一段故事,保护一段历史

  现在提起和平门,还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位于西安城墙内侧,东起和平门,西至文昌门这段800余米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巷——下马陵街。

  这段不长的街区却有着2000余年的历史,相传,汉朝时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后,埋葬于此。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后来因为口音又被称为蛤蟆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所提及,“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一个奇妙的误会,造就了一个流传千年的诗词,这就是充满魅力的长安,这就是满满底蕴的西安。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在城门记系列中,表面看来我们只是在讲西安城墙中一个城门,但作为一个西安人,了解自己的城市,就是了解脚下深厚的历史,在这座城市,每个地名的背后都藏着累积千年的故事,只待我们现代人去挖掘,去传颂。

  你以为我们在讲城门,其实我们在讲历史;你以为我们在聊街巷,其实我们在挖掘文化;你以为我们在追热剧,其实我们不过是借此东风,让更多人了解如今的西安,了解如今西安城墙的演变,了解让我们自豪的中华文明。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西安,可能是一些人的故乡,但,长安却是每个中国人的文化故乡。《长安十二时辰》中无论张小敬、李必抑或是故事里很多转瞬即逝的人,都在用心用命去守护那个他们热爱的长安

  现在,我们同样要守护好如西安城墙一样的文物古迹,这样我们才有追寻历史的底气,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能薪火相传。

  西安城门记 | 和平门寻唐《长安十二时辰》中最热闹的平康坊就这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