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8首写成都的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久安康的诗句有哪些 杜甫8首写成都的诗

杜甫8首写成都的诗

2024-05-10 1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提到杜甫,就不能不提“杜甫草堂”,提到杜甫草堂,就不能不提成都。

杜甫是“诗圣”,留下的诗作不计其数,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而在这些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创作于成都这所城市。

安史之乱后,杜甫曾两度在成都居住,留下200多首描写成都的诗词,我们选择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八首,如果你想了解成都,就先从欣赏这八首诗开始吧:

1、《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经历蜀道艰险到达成都的杜甫,立即写了这首《成都府》,抒发了他对成都繁华的赞美和惊喜之情。成都很大,不仅有秦时所建的大城、少城,还有隋代建的州城,真可谓“曾城”。

成都气候宜人,到了岁末,树木仍然苍绿。成都人流熙攘,市井热闹,各种娱乐声不绝于耳,乐器和弦优美,令人感叹成都“音乐之都”的美誉名不虚传。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经历了漂泊不定的杜甫,此时在成都终于安定下来,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3、《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了去“黄四娘”家的小路上,看到流连忘返的彩蝶,还有清脆啼鸣的黄莺。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通过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了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4、《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6、《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后期所作,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破败局面并没有改善。这首诗是诗人得知好友严武回成都任职,高兴之余登楼所作。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7、《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首先解释一下花卿,即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表面上描写了成都上层社会优雅、高档次的文化休闲生活,刻画了成都自古便有的浓厚音乐气氛。实际上是借由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8、《水槛遣心二首》

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其二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暂时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这两首诗即为其中的佳作。

第一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第二首诗描绘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咏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世,无奈以饮酒来消遣,基调相对沉重些。

两首诗通过描绘绮丽的蜀地风光和娴雅的草堂环境,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陈相利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