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海巨变: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壹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银币百科 百年沧海巨变: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壹圆

百年沧海巨变: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壹圆

2024-05-31 16: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封建帝制结束距离今天已过去整整一个世纪,作为最后一个王朝清政府所铸行的“宣统年大清朝银币”也已过百岁寿辰,凡是带着龙纹的银币,其首发时间都已经超过百年,面对一枚枚历史遗存,不禁让人感叹百年沧海巨变。

其中的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壹圆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誉品之一,在钱币收藏界颇负盛名,历来为中国银币收藏之选。这些大清银币保存良好,开口规整,品相精美,纹饰字迹清楚,表面光洁如新,锯齿整齐深刻,包浆圆润,是古钱币之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大清银币

大清银币的产生“来之不易”

大清银币的产生是中国币制迈出的重要一步,它让处于内外交患的中国人接触外界,改变自身落后,融入世界经济。

宣统二年(1910)四月,经清政府币制调查局研究,度支部上奏《厘定币制酌拟则例》、《筹拟旧币处理办法》等折,清政府认为切实可行,在四月十六日颁布了一道谕令:“中国国币单位,著即定名为元,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及五分镍币,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铜币为辅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永为定价,不得任意低昂……”

当这道谕令颁布后,清政府颁定《币制则例》,造币总厂开始铸造一元、五角、二角五分、一角四种银币,但因为酷银缺乏,铸额有限,除五角之外,其它三种并未流通使用。

根据文献记载:“清廷整理币制,需款浩繁,拟向英、美、德、法借款一千万镑,作为整理币制及兴办东三省实业之用。于宣统三年(1911)三月十七日,由度支部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订立合同。七月十七日,度支部饬各造币分厂,于四国借款未交前,先铸银币一千万元,计南京分厂四百万元,奉天、广东两分厂各二百万元,湖北、四川两厂各一百万元;不久后武昌起义,清政府即以发放军饷”。

大清银币的铸行主要有两大意义,一是确立计值货币的地位,开始改变各地银币重量不等、成色各异、折价行用的局面,流通领域急需规制统一的货币体系制度。

二是清廷开始收回地方铸币利益。载泽的奏章提到:“窃维推行币值,要以统一铸造为先务,诚以铸币本中央特权,断无任各省自为风气之理……今年以来,叠经臣部一再奏咨饬令铜币各厂停铸,其兼铸银铜或专铸银币各厂,前以币制未订未便遽令停止,致碍民间应用,现在币值既经厘订,亟应将各省所设银铜各厂一律裁撤,专归天津总厂铸造”。

总之,“大清银币”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国内各地乱制银元的现象,同时对抵制外国银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大清国币条例公布不久,辛亥革命随之爆发,武汉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清政府彻底灭亡。这种大清银币的使用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袁世凯币出现为止,才逐渐淡出流通。

一探大清银币的庐山真面目

为实现币制统一,清政府希望铸行一套能够代表大清帝国的国币,为此天津造币厂特聘外国雕模师来华帮助试制,铸造了数种美观大方的龙纹图案银币,供当局挑选。

有“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反龙”、“大尾龙”等版本,其中“曲须龙”被定为国币,其余均为样版币,该币是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智·乔治制作。

大清银币忠的长须龙壹元

广泛流通的宣统三年一元银币(简称宣三一元)大致分为两种,区别在于龙面“ONEDOLLAR”后是否有点,有点版较少,五点版也深版和浅版之分,明显区分在于龙纹尾部,深版多一丝纹理。

发行后,因为银币重量足(26克),成色好(90.4%),图案吉祥(蟠龙云海),做工精美,同时面值单位又为“壹圆”,成为清廷第一种正式国币。百姓使用上十分方便,所以很快广泛流通于世。宣统三年一元银币大量铸行,曾经广泛行用于市。

现在,众多爱好者大多喜欢这款银币,因为“宣三一元”是清代机制币中最为精致的银币之一,很多为流通的“宣三一元”很多得以保存,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崭新一般的绝色佳品。

出土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壹元

银币的字面:中心为“大清银币”四个汉字,下方为汉字“宣统三年”,上方满文对应,字体苍劲有力,花枝分列左右两侧。银币龙面:正中为“壹圆”两个汉字,下方为英文“ONEDOLLAR”,币面为龙纹摇头摆尾,隐现于团云之中,龙头正面位于币面上方,从口齿到龙角多层次表现,龙睛炯炯有神。龙身呈S形,龙爪张弛有度,整条龙活灵活现,气势磅礴。

在币面狭小的空间,细微层面上表现出多层浮雕的效果,远近分明,让人赞叹不绝。从保留至今的存世作品可以看出,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字迹清晰,苍劲有力,龙纹图案大多为完整,龙鳞片片可寻,银币内外边齿齐全,几乎不见残次品。虽历经百年,却时有未流通精品出现,保存之完整让人震惊,这说明此币刚一面世,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加以珍藏、延续至今。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工艺考究,可见雕刻师已深刻领会东方特有的审美情趣,其龙纹、字体和边花均形制优美,不再生硬,银币整体制作规范,不愧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中的巅峰之作。

大清银币还有一个特殊意义是什么呢?

除了精美绝伦的制币工艺之外,宣统年造大清银币被称之为“国币”还有一个特殊意义,它代表着中国历史上以“元”为单位的货币计值体系真正开始推行。

虽然北洋机器局和奉天机器局也曾经铸行行元、角计值货币,但没有一个与之相符的新货币制度,结果就是和其他的“七钱二分”纪重银币一样在走传统银两制度的老路。北洋机器局和奉天机器局元角计值银币不过是地方督抚为弥补货币短缺,驱逐外洋,收回铸币利权而铸行的货币。

银元按银两七钱二分的价值在市场上流通,并没有像外国银元那样,从纪重单位中抽象出来,从而形成元、镑、法郎等这样的纯货币单位。直到宣统年大清银币,标有“元”而不再纪重的局面才慢慢打开。清晚期最后一次纷扰的“元两之争”宣告结束,数百年来以称量白银为货币纪重时代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币制则例》尽管有缺陷,大清银币也未能延续清政府的国祚,值得肯定的是,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开始对外界经济知识的快速汲取,以及对自身经济体系的大胆革新,对后来“金本位主张”和“废两改元”等变革有着深远影响,也为新兴政权和经济体制的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虽然大清银币发行的时间极为短暂,流通数量也不算多,但它无疑是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收藏者通过收集和研究大清银币,对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金融业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丰富钱币知识,提高钱币鉴别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克涛.大清银币知多少[J].东方藏品,2015(06):82-83.

[2]宣统年大清银币[J].中国钱币,2013(06):14.

[3]窦大明.宣统年大清银币与《币制则例》[J].中国钱币,2013(06):30-34.DOI:10.13850/j.cnki.chinum.2013.06.006.

[4]陈传银.版别多式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J].收藏界,2013(02):55-57.

(文章中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