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港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银器怎么画 趣味港博

趣味港博

#趣味港博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广东由此成为清朝全盛时期

世界市场的重要环节

中西融合、异趣盎然的中国外销艺术品

在18、19世纪的西方

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的社会时尚

广州十三行景象

巨大的中国式帆船载满茶叶、瓷器、丝绸,数以百计的舢板连接着货船和陆地。【注】一口通商:多指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之前,清朝规定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的政策。一般认为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757~1842)签订《南京条约》止的85年间,是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广州十三行: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

▲清-白缎广绣花束纹披肩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峡湾良港众多,汉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明清时期,伴随环球贸易航线的不断拓展,从这个枢纽出发,中国的丝、瓷、茶三大名产和工艺美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欧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政策,使广东垄断海路中西贸易近一个世纪!

▲清乾隆-广彩珍珠地花卉纹马克杯

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之下,由广东生产并销往海外的艺术品,从广绣、广彩、广雕到外销画、外销银器、外销漆器、外销扇等,无不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广东本地的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的异国情调。

外销扇

巧夺天工,雅致迷人

▲清-象牙柄鹅毛彩绘花蝶执扇

十八、十九世纪,广东外销扇风靡欧美,通常被欧美上流社会人士用于装饰、欣赏或显示身份。由于方便随身携带,外销扇曾被欧洲上流社会贵妇、少女们当做比拼时尚的工具,风靡于各种社交场合。就连玛丽女王和维多利亚女王也对它爱不释手。因此,一套流行于西方的扇语逐渐形成。

▲清-象牙通雕开光山水亭台花卉团扇

这些专供外销的扇子与中国传统扇有着明显区别,它们色彩艳丽,纹饰华美,材质多样。就形制而言大体可分折扇和团扇两类,就材质而言可分为象牙扇、玳瑁扇、檀香扇、贝雕扇、银累丝扇、羽扇、丝绣扇等等。

外销银器

精巧细腻,媲美西匠

▲清-戏曲人物纹龙柄银罐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广东生产制造的银器以工艺精湛、价格低廉、品质优异的特点赢得了以使用和收藏银器为传统的西方人的喜好,他们往往通过行商或自行向银器铺订购银器。

▲清-珐琅花卉纹银瓶

蒂芙尼在《中国广东》一书中写道:“店铺的银匠能制造任何物品,由小小的一只盐羹到整套餐具,都能制造出优美的效果。他会用金替水壶镶边,或者在很短的时间就能按照西方商人的要求制作一定形状及纹饰的叉子。这里的银器十分精细出色,而价格则很低廉。精致华丽花纹的盒子,或是名片盒,都是这些银匠的得意之作。这里的行商会替西方商人订购银器,而整套银器餐具的价格,却比任何地方都要便宜,很多欧洲人士通过西方来华贸易的买办,经行商向这些银匠订购银具。”

外销银器的店铺主要集中在广州商馆区的同文街、靖远街及河南花地一带。 有文献可考证的外销银器店铺有:

吉星(CUT),同文街8号;

其昌(KHC),同文街与河南会所街;

利昇(LC),河南会所街;

宝盈(Pao Ying),同文街;

黄盛(WS),靖远街15号;

新城(S.S),同文街等等。

为方便外商订购,同时作为信誉的保障,外销银器的底部通常錾刻银匠的中文姓名、店铺的英文缩写及银器成色等信息。

▲清-开窗花鸟人物纹银壶

外销银器的器形和风格伴随中西商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经历了由早期纯西方式,即无论造型还是纹饰都缺乏中国特色,广东银匠只是单纯来样仿制;到中后期中西结合式,即西式造型中式纹样,这一类型的银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清-山水人物纹银杯

1842年五口通商之后,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外销银器的需求量大增,导致品质下滑,广式外销银器的优势地位逐渐被上海和香港取代。

外销漆器

重彩烁金,典雅华贵

▲清-黑漆描金龙舟图八围屏风

十八世纪,中国外销到欧洲的家具以漆木家具为主,多采用黑漆描金的装饰手法,式样大到厨柜、桌椅、屏风,小到扇子、针线盒、茶叶盒、游戏盒、名片盒等无所不包。 多数家具的木胎事先由订购地做好,再不远万里运至广州,广东漆匠髹漆彩绘后再返运回订购地。

▲清-黑漆描金人物纹女红桌

广州制作的漆器独占鳌头,成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在欧美各地所见的漆器多来自广州,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清-黑漆描金人物故事八角带盖扁形茶叶罐

十九世纪,附有象牙针线工具的女红桌、女红盒是颇受欢迎的外销品,它们多以木胎制成,内外通体髤黑漆描金,台面及周身满绘庭院人物休闲场景,桌内配以精致漆盒承载各式象牙制纺锤、线轴、线梭、顶针等针线工具。有的底层还另设抽屉,配置黄铜锁孔及钥匙。

外销画

绚烂华丽,异色纷呈

▲《广东十三行港口》19世纪广州“外销画”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十八、十九世纪,集中在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为迎合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风尚,广州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技法,绘制带有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外销画绘画种类多样,有布本油画、象牙油画、玻璃油画、通草水彩、纸本水粉、线描画等。

▲19世纪初-广州佚名画家绘仕女对弈玻璃油画

▲清-西洋人物玻璃画

广雕

精镂细刻,繁花似锦

▲清-螺钿游戏套盒

传统意义上的广雕是指在广州地区生产的具有岭南特色的雕刻工艺品,包括牙雕、玉雕、木雕、石雕、砖雕、骨雕、贝雕等。

▲清-象牙镂雕人物针线盒

清代以来,广州工匠根据西方客户的要求,在造型和纹饰上融入西方文化元素,选择象牙、玳瑁、檀香木、砗磲等名贵材料,精镂细刻,随形施艺,形成了构图新颖别致、造型生动逼真、雕工精巧细腻的艺术特色。

▲清-贝雕基督生平故事挂件

广雕作品整体布局热闹,喜繁花似锦,不留空白。尤其是清代“广州贸易”体制确立后,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象牙贸易和牙雕制作中心。广作牙雕不但是进奉宫廷的供品,而且还大量外销至欧美。

▲清-象牙透雕徽章纹佛手钮象牙提盒

广绣

繁而不乱,富丽堂皇

广绣,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色彩艳丽、装饰性强见长。

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以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运用透视和光线折射的原理,丰富了广绣的设计色调和表现力,绣品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上。中西风格结合的广绣深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在欧美社会大受欢迎。

▲白缎地广绣三阳开泰挂屏心

广绣题材丰富,多为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鹤鹿同春、三羊开泰等寓意吉祥的纹样,极富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绣材多样,有盘金绣、丝绒绣,还有以孔雀羽毛捻缕作绣,这无不使得绣品灿烂夺目、富丽堂皇。

▲清-广绣百鸟争鸣图

广彩

中形西意,异趣横生

广彩,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清乾隆-广彩英国罗斯伯爵徽章纹大盘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瓷器在世界畅销,广彩瓷出口量亦不断扩大,生产迅速发展。 广彩瓷逐渐与铜胎烧珐琅分离,成为独立的行业。广彩产品亦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欣赏艺术瓷的彩绘技法以国画画法为主,讲究技巧,笔工精湛,内容多为人物花卉,亦有外国油画的西方风景、人物和宗教、神话故事。日用瓷包括碗、碟、壶、盅等,加彩方法简单、豪放、富于民间装饰风味。

▲清乾隆-广彩巴利斯之审判图盘

具有欧洲形制或纹样的订烧瓷,原型多来自欧洲商人提供的陶器、玻璃器、银器、锡器或其他木制品。 宗教题材的订烧瓷多描写《圣经》内容,大部分来自《新约》,主要绘制在茶具、碟及盘上,产品大多销往基督教国家,作为装饰用于宗教场合,一般不作实用;神话题材的订烧瓷多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女神、仙女形象,它们作为社交礼品,在欧洲颇为流行。

16~18世纪时,欧洲贵族及上层人士都以拥有装饰徽章图案的中国餐具作为荣耀与权威的象征。 徽章瓷可分为家族徽章、名人徽章、省城徽章、公司徽章、军队徽章等,它们多装饰于器物的显要部位。据统计,18世纪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的徽章瓷约60万件,约300个欧洲家族到中国订制过徽章瓷。

港博即将开幕的新展

晚清民初的外销银器

就是中国外销艺术品中的一个门类

展览将于 12月10日闪亮登场

感兴趣的市民朋友不要错过哦!

展览预告

白银芳华——

从外销银器看晚清民初社会和商贸变迁

展览时间

2020年12月10日 — 2021年3月28日

展览地点

中国港口博物馆临展厅

支持单位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

来源:壹号收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